知識社群ePortfolio登入
《金剛經》修行體悟之五 : 持誦金剛經《心無所住不生法相》效果(趙永祥博士)
by 趙永祥 2017-06-23 22:51:47, 回應(6), 人氣(2308)


   《金剛經》修行體悟之五

      讀誦金剛經心可收<心無所住 不生法相>之效果

由凡夫到成道之路,聖人與凡夫同一個修持的方法,善護念,要善於護念。怎么護念?應無所住,不生法相,如如不動,不取於相,就是內心平靜的這一念。

不管儒家、佛家、道家,以及其他一切的宗教,人類一切的修養方法,都是這三個字──善護念。好好照應你的心念,起心動念,都要好好照應你自己的思想。如果你的心念壞了,只想修成功有了神通,手一伸,銀行支票就來了,或是有些年輕人,想得神通了,就看見佛菩薩了,將來到月球不要訂位子,因為一跳就上去了。用這種功利主義的觀念來學佛打坐是錯誤的。你看佛!多么平淡,穿衣服,洗澡,打坐,很平常,決不是幻想,決不亂來,也不帶一點宗教的氣息,然後教我們修養的重點就是“善護念”。

善,好好的照顧自己的思想、心念、意念。譬如我們現在學佛的人,有念佛的,能念南無阿彌陀佛到達一心不亂,也不過是善護念的一個法門。我們打坐,照顧自己不要胡思亂想,也是善護念。一切宗教的修養方法,都是這三個字,《金剛經》重點在哪裡?就是善護念。

因講到善護念,佛經、佛學裡三十七道品、菩提道次第,修大徹大悟的方法中,有個四念處,就是念身、念受、念心、念法。念心是四念處里非常重要的,隨時念這個心,知道了這個念頭就是善護念。我們這個身心很重要,念身,此身無常。念心,我們思想是生滅的,靠不住的,一個念頭起來也立刻就過去了,去追這個念頭,當它是實在的心是錯誤的,因為這個思想每一秒鐘都在變去。

何謂[念]?

一呼一吸之間叫做一念。照佛學的解釋,人的一念就有八萬四千煩惱。煩惱不一定是痛苦,但是心裡很煩。譬如,有人坐在這裡,儘管《金剛經》拿在手上,也在護念,他護一個什么念呢?一個煩惱之念,不高興。自己也講不出來為什么不高興,連自己都不知道,醫生也看不出來,這就是人生的境界,經常都在煩惱之中。

由凡夫到成道之路,聖人與凡夫同一個修持的方法,善護念,要善於護念。怎么護念?應無所住,不生法相,如如不動,不取於相,就是內心平靜的這一念。學佛就是證道,釋迦牟尼佛及一切佛所證的,那個最高的境界叫涅槃。涅槃不是死亡,涅槃是圓滿,不生也不死,不來也不去,永遠是清淨。縱然在動亂中,也在清淨,如如不動。所以得道境界就叫做涅槃。第三品告訴我們,沒有一個方法可使一切眾生皆入涅槃中,因為自性自度,佛也不能度你。神仙與佛,不過是自度的過來人;一切明師只是把整個經過的經驗告訴你。人畢竟要自度,一切眾生皆要自度,所以涅槃無法。

Dr. Chao Yuang Shiang (趙永祥 博士)

Faculty, Dep. of Finance, Nan Hua university

(南華大學財務金融學系暨財務管理研究所 專任助理教授)

23-June-2017    抒于 學海堂
回應(6)

在金剛經的修行體悟之分享

我法二執,皆有粗有細,粗者名曰分別我法二執,蓋對境遇緣,因分別而起者也;
細者名曰俱生我法二執,此則不待分別,起念即有,與念俱生者也。故祇可謂本經前半是遣粗執,如曰:不應住六塵布施,不應住六塵生心,應無住生心,應生無住心,應離一切相等,皆是遣其於境緣上,生分別心,遂致住著之病,此所謂我法二執之由分別而起者是也。故曰粗。

云何遣?
離相是也。
後半是遣細執,即是於起心動念時,便不應住著,若存有所念,便是我執法執之情想未化,便為取相著境之病根,是為遣其我法二執之與心念同時俱生者,故曰細。云何遣?離念是也。


照佛學的解釋,人的一念就有八萬四千煩惱。

煩惱不一定是痛苦,但是心裡很煩。

譬如,有人坐在這裡,儘管《金剛經》拿在手上,也在護念,他護一個什么念呢?

一個煩惱之念,不高興。自己也講不出來為什么不高興,連自己都不知道,醫生也看不出來,

這就是人生的境界,眾生經常都處在煩惱之中而不自覺。


善,好好的照顧自己的思想、心念、意念。譬如我們現在學佛的人,有念佛的,能念南無阿彌陀佛到達一心不亂,也不過是善護念的一個法門。

我們打坐,照顧自己不要胡思亂想,也是善護念。

一切宗教的修養方法,就是這三個字,「善護念」。

《金剛經》修行重點在哪裡?

   就是善護念。


    讀頌修持《金剛經》可以讓我們修慧且修福。

知識份子的習性,重視研讀書本,因此信佛教的讀書人,大都注重修慧而忽略了修福。有的學者更是把佛法作為一門學問,皓首窮經,常有時不我予之嘆。

    佛在金剛法會上一再強調,修慧求解固然重要,修福也同樣重要。須知人身難得,久遠以來,我們一定做過許多好事,不然不會生而為人;但亦難免做過惡事,惡因會有惡報,修慧不修福者,往往會障礙叢生,多病多痛,而且臨終業障出現,可以使一生幾十年的修行,毀於一旦。所以修福消業,十分要緊。 

    《金剛經》教人修福修慧消業,是一部各方面都顧到的完善佛典,無怪乎佛在經中說:

「一切諸佛及諸佛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皆從此經出。」

又說:「有持戒修福者,於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為實,當知是人不於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種善根,已於無量千萬佛所種諸善根。」

    你是不是也希望曾在無量千萬佛所種諸善根,因為有這樣的功德福報感應,所以應將念《金剛經》列入日常早晚課頌之中。




                          有所感

個人在修持《金剛經》之體悟

 

1.對於一般人講「著相」,大都指著「有」而講,譬如善惡、好壞、多少、都指著「有」。

著「有」還有辦法補救,如果著「空」就麻煩。

 

2.現在來談談什麼是空?

有的人一講到空,就認為什麼都沒有,都是空的,既然什麼都沒有,就不必在乎,變成消極或隨心所欲的做起壞事來,殺人放火等。可是他忘了,雖然說是什麼都沒有,他這個我還存在,因果還是控制著他!

所以六祖說:「這等人不足與語。」



相,就是一切現象,一切形象,一切存在。

凡所有相,皆是虛妄,這裡的虛妄並不是沒有,有人說佛經就是在講一個「空」字,萬法皆空,四大皆空,空就是不存在,一無所有。這樣的理解並不正確

說空不能執著空,否則無異於掩耳盜鈴,一葉障目,

所謂虛妄並不是一無所有,不是空,而是假象,不真實,總在變來變去

因爲世事無常,所以根本不需要去執著得失與成敗。

一個沒有常態的事物,你揪住不放是沒有任何意義的,你對這個事物的感受認知也是暫時片面的,不完全準確的,

老子說,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其實也正是這個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