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社群ePortfolio登入
《金剛經》重要經義與精彩公案 6
by 趙永祥 2019-06-28 23:56:08, 回應(1), 人氣(1025)


《金剛經》重要經義與精彩公案 6


            公案 6、 無住生心


《金剛經》經云: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生清淨心。不應住色生心,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以前,有位修行人,雙手捧著鮮花,以最虔誠的心供養佛。

 佛陀一眼看出他的來意,便問:「你今天來,是否心有所求?」

 修行人說:「世尊,我是個修道人,除了道,什麼都不求。」

 佛陀就告訴他:「既來求道,那就放下吧!」

 修行人就把花放下,雙手合十。

 佛陀接著說:「再放下!」

 修行人有些疑惑,想了想,把兩手也放下。

 佛陀又說:「還要放下!」

 此時修行人不解地問:「世尊!花和手,我都已放下,還有什麼要放下的呢?」

 佛陀說:「有所求的這念心,也要『放下』。」

 修行人當下大徹大悟。

 據《六祖壇經》所載,惠能大師初聞《金剛經》至:「應無所住而生其心。」言下大悟,觸發其宿世善根,遂前往參拜五祖弘忍大師。舂米勞動八個月,作偈「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後蒙五祖衣缽傳授,但惠能大師並不妄自尊大,放下世俗毀譽,心無所住,避難獵人隊中15年。雖不識文字,但以清淨心,與佛法相印。聽無盡藏尼師讀誦一遍《涅槃經》,便為講說,無一字一義不合經文。聽弟子法達誦《法華經》,就能了悟經中要義,誦出:「心迷法華轉,心悟轉法華,誦經久不明,與義作讎家;無念念即正,有念念成邪,有無俱不計,長禦白牛車。」法達聽聞偈語大悟。偈中的「無念念即正,有念念成邪,有無俱不計,長禦白牛車。」正與「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的深義相符合!

 經上說:

「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生清淨心。不應住色生心,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提醒我們守護六根,不在六根觸對外境時,生起雜染的心。放下對外境、人事、物欲的求取;放下對功名的戀著。時時對境不生妄念,保持正念正知,這即是修行人聽聞佛陀教他放下,當下大徹大悟的契機。


Written by Dr. Chao Yuang Shiang (趙永祥 博士)

 Faculty, Dep. of Finance, Nan Hua university

 (南華大學財務金融學系暨財務管理研究所 專任助理教授)

 28- June- 2019 

回應(1)


所謂不住色布施,不住聲香味觸法布施之人生體悟


所謂不住色布施,不住聲香味觸法布施說明

「不住色」,財是色之一,不住財就能布施財,不住珍寶之色,亦能以珍寶布施,菩薩不住一切色,是故能以最好之物布施,不住,就是智慧,有智慧就不會起煩惱,所以對財物之色不會慳貪。 

不住色,是智慧,布施,是慈悲,所以菩薩有智有悲,羅漢不住色,但不肯布施,所以有智無悲,凡夫不但住色,亦不布施,所以無智無悲。 

「不住法」,法即法塵,三藏十二部語言文字經典,就是法座,不住於法就能布施法,是法施,若住於法,就不願以法布施,是為吝法。 

不住神力,以無畏神力利益眾生,是無畏施,若有威德而住於威德,不能布施,不住威德,就可以神力布施,例如觀音菩薩神力能救苦,神力能與樂,是為無畏施。 

所以不住色聲香味觸法,則具足三種施,不但如是,戒亦具足,著色破戒,不著色,心清淨,便是戒,不住聲香味觸法,心清淨,戒亦清淨。 

如是不住色聲香味觸法,煩惱不生,忍則眾惡無喧,名忍辱波羅蜜。 

不住色聲香味觸法,空了時間性,是謂精進波羅蜜。 

不住色聲香味觸法,六塵空,得禪定波羅蜜。 

不住色聲香味觸法,一切法不住便住於般若。 

因此不住色聲香味觸法,不但能布施,更能修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