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社群ePortfolio登入
佛光山第44季法寶講座:觀自在(慧昭法師主持110/03/07)
by 趙永祥 2021-03-14 10:31:48, 回應(2), 人氣(1056)
     

         佛光山第44季法寶講座:觀自在                
                    
               觀自在

文/人間社廖麗珠 |2021.03.14

講座主題:觀自在

日期/時 間:3月7日,09:30-11:30

地 點:佛光山法寶堂

主持人:慧昭法師(佛光山副住持暨叢林學院男眾學部院長)

與談人:

郭明傳居士(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高雄教師分會督導)

趙永祥居士(南華大學財務管理研究所助理教授)

賴瀅如居士(香海文化總編輯)



賴瀅如居士 圖/人間社李易峻



趙永祥居士 圖/人間社李易峻


郭明傳居士 圖/人間社李易峻


慧昭法師 圖/人間社李易峻



文/人間社廖麗珠

佛光山法寶堂三月七日法寶講座主題「觀自在」,由佛光山副住持慧昭法師主持,邀請

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高雄教師分會督導郭明傳

南華大學財務管理研究所助理教授趙永祥

香海文化總編輯賴瀅如

三位與談人


慧昭法師以「時時觀自在,念念觀世音,千手行六度、千眼視眾生。」與參加講座的近三百位信眾共勉。

慧昭法師說,觀自在有兩種說法,一說是觀世音菩薩,所謂「家家彌陀佛、戶戶觀世音」在台灣民間信仰中,觀音信仰深入人心。二為《心經》:「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觀一切法皆能自在無礙的菩薩,稱為觀自在菩薩。所以,能五蘊「無我」自在,即能大慈大悲,能度一切眾生,故人人皆可成為觀自在菩薩。

慧昭法師以自己在北海道場念書時的故事,講說「破我執」的方法。郭明傳表示,星雲大師作詞〈向觀世音菩薩祈願曲〉,是他最受用的。每當他為境界所困時,他便手持觀世音菩薩聖相照片,唱誦此曲給自己聽,從而可以使心靜下來,還唱給含苞不開的蘭花聽,隔日花朵即盛開。大地有情,眾生有愛,人們向觀世音傾訴委屈,而菩薩就像母親般慈悲溫暖與包容。

趙永祥以「九問」破題,「你在人我是非之前能自在嗎?你在新冠病毒疫情期間,身心能自在嗎?論壇中你心在這裡嗎?你身心自在嗎?」等,在自問自答中,他強調「觀自在」,「觀」是內觀是觀內在,「自」為自我的身心狀態,「在」則是你的心有在嗎?有在每一個當下嗎?

「度人觀世音,度己觀自在。」賴瀅如表示,如果自己能夠觀自在,也可以成為別人的觀世音菩薩。從編輯台到講座台,也正在考驗著自己的觀自在知見,當面對境界來臨時,常以星雲大師所說:「我看花,花自繽紛;我見樹,樹自婆娑;我覽境,境自去來;我觀心,心自如如。」自勉。

賴瀅如認為:「觀念通了就自在了!」在面對自己的事業與家業兩難時,常以大師的「一半一半」哲學思考。諸如,孩提時父母間比較學校好壞、與公婆育兒觀不同、下班後家事誰做、考試了孩子不用功、與孩子想法不同時、開心出遊遇塞車時、同事間競爭、大咖小咖、出書了卻被評字太小等,比比皆是魔考。

趙永祥也是教育部生命教育中心資深講師,常將星雲大師的理念,運用在教學上。當面對新冠病毒疫情肆虐全世界,致外籍學生因疫情無法回鄉,又當中小企業經濟受到衝擊時要如何才能安住人心。他說,面對境界應以大師的「心能轉境」來取代「心隨境轉」。

來自日本的伊藤曆音,目前就讀南華大學幼兒教育學系四年級,他分享因疫情無法返鄉,幸得趙教授引導,在星雲大師「四給」的指引下,給人信心、給人歡喜、給人希望、給人方便,讓自我與他人都能以平常心、慈悲心面對疫情,如能反省自己,借境練心,無有恐怖,即能自在安心。

「觀自在:觀照自己在不在!」郭明傳說,觀世音菩薩十大願,皆為「利他」而求。學習觀世音菩薩的慈悲心,慈是予樂,悲是拔苦,「當我們心生給人快樂,為人解決問題的善念,並化為實際的行動,那就是觀世音菩薩和我們印心的拈花微笑之時!」

「把握當下就是因緣具足。」慧昭法師結語時表示,學佛修行最主要的目的,不僅使自己觀自在,更要幫助他人也能觀自在,才是大慈大悲。最好的東西應與大家分享,才能發揮實現其本身最好的價值。感謝與談人分享其在家業、職業與道業中,如何學習及踐行觀世音菩薩的觀人自在、觀事自在、觀物自在、觀法自在,觀一切都能自在無礙的妙方法。


講座全文連結

https://www.merit-times.com/NewsPage.aspx?unid=614869



活動訊息:【法寶講座】觀自在

回應(2)


世間的考驗是增長智慧最佳的藥方
也是考驗著自己的觀自在知見,當面對境界來臨時,常以星雲大師所說:

我看花,花自繽紛;
我見樹,樹自婆娑;
我覽境,境自去來;
我觀心,心自自如。

自勉。


慧昭法師結語時表示,學佛修行最主要的目的,不僅使自己觀自在,更要幫助他人也能觀自在,才是大慈大悲。

最好的東西應與大家分享,才能發揮實現其本身最好的價值。

如何學習及踐行觀世音菩薩的
觀人自在、觀事自在、觀物自在、觀法自在,觀一切都能自在無礙的妙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