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社群ePortfolio登入
學業表現和工作能力關連性?
by 趙永祥, 2015-06-27 09:42, 人氣(1556)




學業表現和工作能力關連性?

聯合電子報:2015年6月26日 23:19


學業表現和工作能力關連性?

 

 

從文化社會學的觀點分析,學歷是一種制度化的文化資本。

 

它是菁英階層的社會「煉金術」,是具體表現在經濟、社會和文化優勢上,因「箭記效應」所形成的符號性占有。這也是為什麼擁有頂尖大學,或名牌學校的學歷者,大多數是優勢階級子弟的原因。

跟台灣高等教育「欺貧重富」,導致富人子弟讀名校,窮人孩子只能上後段班一樣。

 

在美國,金字塔頂端人口較容易進入頂尖大學,家庭財富排在百分之五十以後的家庭子女,進入一流大學的機會有限,多數只能選擇到社區大學就讀。統計顯示,哈佛學生最大比例,是來自全美國最有錢的前百分之二家庭。因此,學歷雖不等同學力,但卻是社會階級的明顯標記。

然而,在社會階層結構中,在確立社會地位的遊戲裡,在符號鬥爭的場域中,學歷確有「秀異」和「分離」的效用。優勢階級就是藉著這種文化實踐上的排他性,作為身分象徵,來區異自己階層地位的不凡,在生活風格上是卑俗主義者。

 

藉這種符號性的意義,菁英階級的優勢可由經濟層次移轉到文化層次,讓人覺得他們天性如此,藉此把目前他們所擁有的「價值」,或「卓越不凡」的氣質,轉化為「自然的事實」。由於菁英階級會設法掩藏這些優勢社會條件的存在,更由於這些符號在鬥爭場域所產生的效用,以及這些效用的運轉機制,並非直接顯現,也無法一目了然,學歷或文憑的迷思,才能在道德、魅力或功績體制的面具下,獲得掩飾和支撐。

 

在企業界,學歷已不能代表能力。Google資深人資副總裁柏克指出,就算是剛從學校畢業的社會新鮮人,學業表現和工作能力也只有微乎其微的關聯。Google有些部門,甚至有高達十四%的員工沒大學學位。因此,我們早應打破學歷迷思,讓教育回歸原初:能力和品格。

 

 

學歷與學力,您認為何者是業主所重視?

 

 

趙夫子


發表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