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社群ePortfolio登入
外匯操作基本概念與避險之道
by 趙永祥, 2017-10-01 16:28, 人氣(4940)

                                           外匯操作基本概念與避險之道

由於受到經濟持續疲弱、失業人口居高不下的影響,美國FED再度實施量化寬鬆貨幣政策,並將釋出6,000億美元,促使美元隨即急速貶值,國際熱錢迅速湧向新興市場,造成新興國家的貨幣也跟著快速升值。台灣也無法置身事外,儘管央行展現悍衛台幣的決心,出手拋售美元,仍難敵洶湧而來的熱錢。台幣兌換美元的匯價也快速升值到30.5元,而且升值趨勢尚未停歇,真是令人難以判斷,這回台幣匯率究竟會升值到那裡?的確讓許多企業感到憂心。

台灣是以出口為導向的經濟條件,穩定匯率一直是央行固守的政策,雖然今(2010)年以來台幣的升值幅度相對於亞洲貨幣為低,但是近來的台幣急升,已令許多出口廠商陷入不安,不知該以那個匯率來報價;而已接受的訂單(價格已敲定)尚未交貨的部份,更是眼睜睜的看著利潤一天一天的在減少!匯率應該落在那個價位才合理,雖不是本文要探討的內容,但重要的是從事進出口業務的廠商必須明白,面對全球貨幣市場的急劇變化已是無法規避的事實。尤其是中小企業,由於公司內部可能並無專責的外匯操作人員,若是再加上商品的利潤不高,實在無法承受匯率帶來的損失。因此必須做好外匯避險工作,建立正確的概念及採取適當的對策,才能在波濤洶湧中降低風險而持盈保泰。

目前在銀行的外匯業務項目裡,有下列避險工具可供選擇,茲逐項說明以供參考。

一   遠期外匯交易

一種以約定匯率作為遠期交割的外匯買賣,可規避匯率變動的風險。進出口廠商可以依照自己的需求,採取預購或預售遠期外匯契約的方式,預先決定將來買賣外匯的匯率。如此就可以將匯率確定下來,不再擔心匯率波動造成的影響。舉例來說:甲公司進口機器一批價款美金10萬元,付款條件為到貨日起一個月,則甲公司若不願承擔匯率風險,可直接向銀行購買美金遠期外匯並敲定匯率,屆期完成履約付款即可。當然遠期匯率與即期匯率是有價差的,公司可將他視為避險的成本。

二.    選擇權交易

選擇權是一種權利,當買方支付權利金給賣方後,有權利在契約到期前,依約定價格向契約的賣方買進或賣出,某一數量特定商品的權利。當合約價格與實際市價相比,對買方有利,買方會行使交割選擇權,若不利,則可放棄權利,只損失權利金。沿用前例,甲公司不承做遠期外匯交易,改買入選擇權,讓他可以決定在一個月後是否以30.5元的匯率,購買美金10萬元。若一個月後美金匯率高於30.5元(台幣貶),則甲公司會執行該權利,若一個月後美金低於30.5元(台幣升),則甲公司可以放棄其權利,直接由市場以更低的價格買入美金。因此買入選擇權就是甲公司為自己取得一個保障,確保一個月後買美金匯率不會高於30.5元。甲公司在購買選擇權契約時,須支付交易對手權利金,且此權利金不論未來是否執行契約均不退還。而選擇權與遠期外匯最大的不同,在於選擇權持有人有權決定是否履約,但是遠期外匯則必須履約。

三.     外幣存款與外幣貸款的運用

外幣帳戶的運用在國際外匯風險管理技術中,是常常被使用的一種,其重要性不亞於遠期外匯,當進口商預期外幣升值(台幣貶值),可辦理外幣存款,避免以後進口結匯的匯率風險;當出口商預期外幣將貶值,可辦理外幣貸款,來尋求外幣應收款與應付款的平衡,或是廠商基於外匯需求(如須要海外投資資金),則借入外幣貸款。換言之,在國內無論進出口廠商,均應在銀行分別設置台幣與外幣存款帳戶,向銀行申請營運周轉金貸款時,亦應同時規劃台幣與外幣兩種,以因應所須支付的貨款,儘量避免頻繁的買進、賣出外幣,徒然浪費匯差。當然若能進一步掌握外幣升貶趨勢,更能為公司帶來一筆匯兌收益。所以公司財務人員應和銀行外匯專員,保持良好互動,以隨時取得外匯資訊。

四.   換匯交易

廠商於銀行辦理一筆即期外匯結匯之同時,即承作一筆相等金額相反方向之預購或預售遠期外匯。此項交易可適用於三角貿易行為,例如:甲公司收到A客戶訂購商品,立刻轉向B客戶進貨時,若承作換匯交易即可規避匯率變動風險。不過,一般換匯交易在銀行有最低金額的限定。

五.     輸出匯率變動保險

屬政策性保險,我國是由中國輸出入銀行開辦「中長期輸出匯率保險」。保險的範圍是一年期以上,以分期付款償付輸出機器設備、技術或勞務之出口為主。公司在執行上述各項避險交易等,均須支付銀行一定的手續費或保證金,因此公司應將資金負擔及費用列入成本考量。

目前大型企業規避匯率風險的方式,包括預購(售)遠期外匯、匯率選擇權、換匯換率、換匯交易等等,管道非常多,加上大型企業設有專業財務人員,負責操作各種衍生性商品,經驗豐富較能得心應手。反觀中小企業,由於公司的外匯部位小,對於衍生性商品較不熟悉,最好是選擇保守、安全的避險方式較為妥當。其中,傳統的預購(售)遠期外匯雖需支付約3%的保證金,但銀行通常會在契約到期後返還給客戶,客戶若在匯價與報價出現匯差之際,以預購(售)遠期外匯方式,鎖定一部份差價,就可規避匯率風險,確保原有的銷售利潤。至於匯率選擇權則較不建議,因為匯率選擇權首先必須支付一定比率的權利金,權利金就是固定成本,無論企業選擇交割或不交割都必須負擔,加上財物槓桿倍數大,對小規模的企業並不適合。有些公司認定新台幣會繼續升值,就先借美元在即時市場拋售,此種方式仍須支付銀行利息,公司必須考量匯差與借款利息之間的差額,免得賺到匯差卻損失了利差,仍然不一定划算。

企業能瞭解外匯避險的方式和概念,就能在匯率大幅波動的情況下,採取必要的對策,以保持正常的利潤,避免在匯率風暴中,帶來衝擊和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