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社群ePortfolio登入
萬物作而不辭,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弗居
by 趙永祥, 2015-11-26 06:55, 人氣(1883)


萬物作而不辭,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弗居



任何企業的發展,都需要各式各樣的人才。而各人成長經歷的不同、專業背景的不同,會有自己的

個性和處事方法。優秀的管理者,要將這些有著獨特專長與個性的個人,設法整合到自己的團隊,

還要做到適才、適位,使合適的人能自發地去做合適的事。

《老子》第2章: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故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

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後相隨,恒也。是以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

萬物作而不辭,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意為:

天下都知道美之美好,就有了惡的念頭;都知道善的重要,就會有了偽善的產生。所以,有和無相

對而產生,難和易相對而成立,長和短相對而表現,高下相對而順應,音聲相對而調和,前後相對

而跟隨,這些道理是永恆的。


所以,有大智慧的聖人用「無為」的方法來處理世事,以「不言」的方式去教化天下。讓萬物自已

順著天性發展而不去恣意干涉,雖生養了萬物而不占有,成就了這些功業而不自居,也正是因為不

自居功,所以聖人的功業永不磨滅。


許多管理者在看待員工時,常會以

「有用與無用」、「有能與無能」、「有責任心與無責任心」、

「忠誠與不忠誠」、「老實與不老實」等等相對的觀點來區別。甚至有些管理者,將是否合己意作

為判別人才的標準。然而,這些相對的觀點,是主觀傾向的。

在客觀世界裡,矛盾是事物的一體兩面,只認識到某一面,會對事物無法全方位的認識。對人才的

認識,也就無法全面地認識人才。


管理者要放下自己的分別心,在思維中,不要對人才有先入為主的刻板印象,只有放下分別心,才

能全面客觀地看待人才,進而使之揚長避短,充分發揮人才的優勢,規避其缺點,使其能發揮最優

勢的能力為企業效勞。

管理者要以「無為」的方式去管理員工。無為,不是說管理者什麼都不做為,因無為是相對於有為

而言的。

有為的境界,就如企業規章制度等可看的到的境界。而無為的境界,是指管理者以一種順應自然的

作為方式,不隨意干涉員工的工作,也非憑藉自己的主觀臆斷去亂做。

所以,真正卓越的管理者,是讓人感覺不出他的存在,而被管理的人、事、物依然井然有序。

管理者應當以不言說的方式去教化人才,讓人才按照自己的個性去充分發展,只要監控其過程並適

時的指導與協助;同時當達成了目標也不自居其功,因為績效是所有人才共同創造的,正因為管理

者不自居功,不自主張,去掉了自己的分別心,他所創造的成果,是「無為」的,是永不磨滅的。


因此,管理者應隨時用不同的眼光去看待人才的差異性,才會有不同的收穫。

企業的發展需要各式各樣人才,只有善於將各種個性、專長不一的人才整合到企業發展的需要中,才能有所成就。重要的是,只有功成而不自居,無分別心與不自作主張的管理者,他所創造的功業

才永遠被大家所認同,企業卓越績效自然因應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