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社群ePortfolio登入
管理該先管人還是管心
by 趙永祥, 2020-07-23 06:08, 人氣(898)



管理還是

  


星雲大師接受副校長教授專訪,全文刊載商業週刊2010/11號,摘要如下


問:在管理上隨緣好還是積極管理必要

答:「管理,由管理事物的規矩,有管理錢財的規矩,世俗企業管錢,管人。佛門管理的重點是管心,心要先管好,才能隨遇而安。隨遇,比方到一個方,有沙發就坐沙發,隨環境安心,不必去動念頭過分想要超越,最主要還是心,要能隨心自在。」



問:如何傳承管心的管理經驗?.

答:佛光山 住持是民選產生,以前是六,現在變成四年一任,可以連任一次,現在以經傳到第七住。


但民主不是人人都能參與才來出自家這裡 連規矩不懂選神就會擾亂層次。我們一共有一千三百位出家眾,每年考核學業、道;和事業清淨士」升級學士「修士」。一般十年以上才有選舉權選選舉權的大概只有八百多人。要升到「修士」,可以被選舉


成為住持繼承,不能個人主義供養心和平等心,也讓犬眾能接受你,一個人如果偽裝這些在家還有私生活人看不見我們出家人在一起你的點滴大家看得很清楚無法隱瞞


在這期間也已經經歷很多職務訓練像軍隊一樣三軍參與了。



問:如何無私無我,又維持積極性?.

答:我是一個出家人,當初因家裡貧窮,修行發心,到後來慢慢有了榮耀,但你們看佛光山到處,我也沒有為自己建一個房子,甚至一張個人的辦公桌也沒有,我寫文章都在汽車、火車裡面,有紙板就可以了。就是說,世間上,「有」不一定能成功,「有」是有限有量,「無」是無窮無盡,茶「杯」能裝水,就是因為它空,隨你放甚麼都可以。



做到心胸心量皆因為有多大事業就有多大。所以每一偉大董事長管理天才,他一定要有量,量就能容人、識人用人、信人。建設佛門事業,是「給」,信心,給你希望,給你歡喜,給你方便。肯給人,眾人才肯跟我們合作



問:佛門和一般企業不同,企業不能想做才做二者沒有衝突?.

答:不會衝突。方法另外力量叫做發心心裏心田心地要去開發開發不能成長發展展開自覺自愛不是單純隨緣



問:在發展佛光山 的事業是否曾面臨難決策

                例如選擇先到非洲,還是南美洲弘法,你如何權衡?.

答:沒有抉擇的問題。為什麼隨緣,美國條件比較好後來澳洲去那裏弘法都不是都是隨緣當地因緣有條件



不光是等待因緣,還要培養因緣。我舉一個例子:多年前有位老太太七十左右她來佛光山 要下山,得走一百多階,一個人下不去正好經過斜坡,她一看好走,就沒有事了。因為語言不通,也沒問她什麼名字。兩年後,我到馬來西亞講經,說有位老太太要拜訪,見了面,她就是朝山會館前面 那位老太太,要捐獻六百萬元給佛光山 這叫做無心插柳柳成蔭,要靠培養



只我一佛光山一千三百位僧眾都在結緣,這樣一個傅承和文化就是管理



問:機會出現時如何判斷時機成熟

答:橫遍十方,豎窮三際宇宙之間時間空間時間過去現在未來三際空間東南西北,一無處不在的十方世界。辦事要成功,得把時從過去、現在到未來,你、我、他各種關係,要搞好。我辦事豎窮三際,沒有遺漏,很周全、很普遍



問:面面俱到的意思就是企業360管理

答:稍微有些不同,最重要的是悟性,你「知」「悟」悟是不分別著力自然就會有的意思像打籃球一樣自然就會。.



問:創造如今佛光山規模,秘訣何在?

答:實際上,十方善款會進到佛光山 來,是因為我們講信用、有交代,不管蓋廟、救災辦學校,都先做出來,讓人家看到。



問:有緣是事業成功的前提,但因緣到要講執行力,進行積極的目標管理,是這樣解釋嗎?

答:,快速執行目標,才能讓信徒到他的奉獻開花結果。我舉重若輕,不計較、不比較,隨喜、隨緣、隨分,但不隨便



問:很多辦企業的人認為開發市場持續成長很難你給他們什麼建議

答:成功的人,很多機遇會找上他可見緣是多麼的重要福德因緣要靠自己培養,沒有播種怎會有收成

 

談管理


星雲大師談-佛教對「應用管理」的看法時表示:「管理是一種藝術,有其靈活巧妙之處。一位大將軍在戰場上,他的一個口號、一個命令,可以讓成千上萬的士兵不顧生死的衝鋒陷陣,但是,戰場上的管理大將回到家裡,可 能連一個 太太也管不了。」


「我覺得管理不是命令、不是指示、不是權威;管理要懂得尊重、包容、平等、立場互換,要讓人心甘情願,給人信心,讓人歡喜跟隨,這才是最高明的人事管理。」


「管理的妙訣,首先須將自己的一顆心先管理好,除了讓自己的心中有時間的觀念,有空間的層次,有數字的統計,有做事的原則,能合乎時代與道德。更重要的是,讓自己心裡有別人的存在,有大眾的利益,能夠將自己的心管理得慈悲柔和,將自己的心管理得人我一如,以真心誠意來待人,以謙虛平等來帶人,才算修滿管理學的學分。」


「一個人想將自己管理好,則須管理的事情實在太多了,例如:自己的思想要管理好,自己的心念要管理好,自己的威儀要管理好,自己的語言要管理好,任何一個地方管理不好,都會為我們帶來多少無謂的災殃。」



『所謂「法身自性」,就是我們本自具有的佛性,在橫的空間上來說,世上任何一種東西的大小都有其限制,唯有真理和我們的法身慧命大而無外,小而無內,無處不遍,無所不在,故曰「橫遍十方」;在縱的時間上來說,雖然我們的肉體有分段生死,但是我們的真心本性卻能超越過去、現在、未來的時間限制,不生不死,永恆一如,故曰「豎窮三際」。所以,簡而言之,所謂的「法身自性」,無非就是亙古今而不變、歷萬劫而常新的真理,而「橫遍十方,豎窮三際」,即是真理之用;既然是真理之用,則放之四海皆準,做人處事又何能自於其外?

  

在佛法的體驗上,我所了解的「橫遍十方,豎窮三際」則是:每說一句話,每做一件事都應該三思而行,舉凡此事、他事的互動,此人、彼人的關係,過去、現在、未來的發展都應該考慮周全。』

 

語錄

1.     人生最大的毛病是自私;人生最大的悲哀是無知;人生最大的勇氣是認錯;人生最大的本錢是尊嚴。


2.   「迷信」雖然不如「正信」好,但是總比「不信」好,更比「邪信」好。他說:「信仰當然以『正信』最好,不能正信時,『迷信』至少還有個信仰;連迷信都沒有的人,是空無所有,最為貧乏。」---


3.     出世就是「無私」,心裡所想的就是為大眾付出、為社會做事。


4.     出世就是無,入世就是有,無比有更好,因為「有」就是有窮有進,「無」才能無窮無盡。真空生妙有,大家要從「有」的生活再去體會「無」。


5.   「有」是有窮有盡,「無」是無窮無盡。

6.     閒是罪惡,忙是營養,應以忙碌為樂。人生要能忙能閒,無所不能最有用。從二十歲工作,一個人抵五個人用,至今已三百歲,到棺材就能休息。


       

【啟示錄】

1.   宗教團體非營利事業機構管理方式異於一般企業


2.   佛光山出家眾,學經歷劃分「清淨士」、「學士」、「修士」三級,作為區分標記


3.   每年考核學業、道業和事業顯示智、德、事三業並重


4.   實施不同職務的輸調,培養接班領導人的清靜染心,藉以傳承事業。


5.   重視緣份強調培緣、惜緣、隨緣、隨分,強求


6.   法身自性,就是我們本自具有的佛性,待人處事焉有理?

 

參考資料


1.星雲大師,《星雲百語》,佛光文化


2.尤子彥整理,<管理該先管人還是管心>,商業週刊20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