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社群ePortfolio登入
美國次級房貸危機之形成與對全球經濟與金融發展之影響
by 趙永祥, 2016-06-17 08:02, 人氣(3412)






美國次貸(次級房貸)危機之形成與對全球經濟與金融發展之影響


一、次貸(次級房貸)危機之形成原因

是指由美國次級房屋信貸行業違約劇增、信用緊縮問題而於2007年夏季開始引發的國際金融市場上的震蕩、恐慌和危機。

  為緩解次貸風暴及信用緊縮所帶來的各種經濟問題、穩定金融市場,美聯儲幾月來大幅降低了聯邦基金利率,並打破常規為投資銀行等金融機構提供直接貸款及其他融資渠道。美國政府還批准了耗資逾1500億美元的刺激經濟方案,另外放寬了對房利美房地美(美國兩家最大的房屋抵押貸款公司)等金融機構融資、準備金額度等方面的限制。

  在美國房貸市場繼續低迷、法拍屋大幅增加的情況下,美國財政部於2008年9月7日宣佈以高達2000億美元的可能代價,接管了瀕臨破產房利美房地美

 次級抵押貸款是指一些貸款機構,向信用程度較差和收入不高的借款人提供的貸款。近年美國等國家放鬆購房信貸標準(不用付首期,不用收入證明,也不計較抵押單位的質素等),形成次級房貸市場。次級房屋信貸經過貸款機構及華爾街用財務工程方法加以估算、組合、包裝,就以票據證券產品形式,在抵押二級市場上出賣、用高息吸引其它金融機構對沖基金購買。

  但好景不常,美國的房地產市場開始在2006年轉差,美圓利率多次加息,令次級房屋信貸的拖欠以及壞帳增加,次級房屋信貸產品的價格大跌,直接令到歐美以及澳洲不少金融機構都出現財政危機,甚至面臨破產,牽動全球信貸出現收縮。部分基金為了應付客戶大規模贖回潮,於是借日圓平倉,大舉投資的方法再行不通,唯有沽貨套現,即是所謂日圓利差交易拆倉,造成連串的骨牌效應,導致環球股市大跌。[2]

  原先在美國次級貸款市場占七成份額的房利美房地美公司,由政府機構主宰,將貸款打包成證券,承諾投資者能夠獲得本金和利率。隨著這兩家公司的醜聞爆出,政府對兩家公司的業務增長加以限制,整個次貸市場開始爭搶這兩家公司所購貸款。整個過程中,新的市場參與者,出於逐利目的,過分追求高風險貸款。當房利美房地美還占房貸市場主導地位時,他們通常會制定明確的放貸標準,嚴格規定哪些類型的貸款可以發放。時至今日,由於全球成千上萬高風險偏好的對沖基金、養老金基金以及其它基金投資者的介入,原有的放貸標準在高額利率面前成為一紙空文,新的市場參與者與華爾街經銷商不斷鼓勵放貸機構,嘗試不同貸款類型。許多放貸機構甚至不要求次級貸款借款人,提供包括稅收表格在內的財務資質證明,做房屋價值評估時,放貸機構也更多依賴機械的電腦程式,而不是評估師的結論,潛在的風險就深埋於次級貸款市場中了。

  近年來美聯儲連續17次提息,聯邦基金利率從1%提升到5.25%。利率大幅攀升,加重了購房者的還貸負擔,美國住房市場開始大幅降溫。受此影響,很多次級抵押貸款市場的借款人都無法按期償還借款,購房者難以將房屋出售,或者通過抵押獲得融資。於是普通居民的信用降低,與房地產貸款有關債券的評估價格下跌。一旦抵押資產價值縮水,危機就會產生,而且會波及整個鏈條。


二、次貸危機對美國經濟影響

  美國次級抵押貸款市場危機出現惡化跡象,引起美國股市劇烈動蕩。投資者擔心,次級抵押貸款市場危機會擴散到整個金融市場,影響消費信貸和企業融資,進而損害美國經濟增長。 但許多分析家認為,就目前來看,次級抵押貸款市場危機可望被控制在局部範圍,對美國整體經濟構成重大威脅的可能性不大。

  對住房市場依賴程度不高

  首先,美國經濟對住房市場的依賴程度不高。在2001年經濟衰退發生後,美國住房市場在超低利率刺激下高度繁榮,為經濟複蘇及其後來持續增長髮揮了重要作用,但這並不代表美國經濟增長倚重住房市場。事實上,在美國經濟正常運轉時期,住房市場的就業創造能力相對較低。住房市場降溫對約占美國國內生產總值三分之二的個人消費開支的影響也有限。數據表明,儘管美國住房市場去年以來大幅降溫,但個人消費開支持續增長。

  美國投資機構貝爾斯登公司首席經濟學家戴維·馬爾帕斯指出,與住房市場相比,就業對美國經濟的重要性要大得多。對許多人來說,未來就業的價值大大超過他們現有住房資產價值。就業市場強健意味著失業可能性下降,就業機會增加,個人未來收入穩定且可能增加。住房資產是有限的,而就業收入可能是源源不斷的。

  過去幾個季度的實際情況也表明,儘管住房市場持續大幅降溫,但美國經濟並沒有停滯不前。消費和投資增長抵消了住房市場降溫的不利影響,並支持了經濟的繼續擴張。

  其次,美國經濟基本面強健,不乏繼續增長的動力。從就業形勢看,今年頭7個月,美國平均每月新增就業崗位13.6萬個。建築業和製造業就業有所減少,但服務業就業持續增加。失業率自去年9月以來一直保持在4.4%到4.6%。經濟學家們指出,失業率即使到今年底升至5%左右,也仍處於歷史較低水平。

  從經濟狀況看,7月份美國服務業連續第52個月增長。服務業在美國經濟活動中所占的比重超過80%,對經濟增長和就業具有舉足輕重的影響。與此同時,美國製造業擺脫前一個時期的低迷狀態,7月份實現連續第6個月增長。

  新興市場提供有力支持

  再從外部環境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不久前將今明兩年全球經濟增長預測都從今年4月的4.9%上調到了5.2%。該組織估計,日本、歐元區以及很多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經濟增長情況都將好於原來的估計。其他地區經濟強勁增長為美國擴大出口提供了有利條件,這無疑是美國經濟繼續增長的有力支持因素。

  最後,次級抵押貸款市場危機有望得到控制。相對於整個美國 住房貸款市場而言,次級抵押貸款市場本身規模不大。另外,美國金融體系相對成熟,市場發達,擁有各類對沖風險工具和渠道,這為防止危機集中深度爆發提供了條件。

  還有,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及時向金融系統註入大筆資金,增加流動性,降低了局部問題惡化引發系統性危機的可能性。 美聯儲在出手托市的同時還表示,將採取一切必要措施,促進金融市場有序運轉。貨幣當局的行動和決心應有利於平息投資者的恐慌心理,限制市場恐慌對經濟影響的放大效應。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認為,美國次級抵押貸款市場危機仍在“可控範圍之內”。有經濟學家認為,次級抵押貸款市場正在進行自我調整,擠壓已持續了很久的金融泡沫,目前的調整尚在可接受範圍以內。美聯儲最近指出,次級抵押貸款市場危機增加了經濟增長可能面臨的風險,但仍表示相信經濟在未來幾個季度里可以繼續溫和增長。


三、次貸危機對全球經濟之影響

  全球主要央行的銀行家們一直在集中精力阻止美國次貸危機所導致的貨幣市場流動性短缺,相繼註入大量現金。不僅如此,美聯儲還下調了貼現率。這些努力初見成效,貨幣市場有所回穩。不過,很多債券產品特別是資產支持證券卻依然低迷。除了擔心信貸市場再次出現混亂外,目前中央銀行家最擔心的莫過於信貸市場動蕩對全球經濟的影響。

  一般認為,次貸危機的發源地——美國會受到最大影響。乍一看,美國經濟並沒有受到次貸危機的影響:第二季度經濟增長非常強勁;商業支出看起來很活躍;工資增長很穩定;拉低消費者支出的汽油價格正在下降。但仔細分析起來,前景就不那麼光明瞭。最新一期的英國《經濟學家》雜誌撰文指出,二季度經濟的強勁部分歸功於公司庫存調整等一次性因素,同期消費增長則急劇下降,有些地區消費者支出的低迷一直持續到了夏季。有數據顯示,7月份汽車銷售下降至9年來低位。更重要的是,美國經濟最薄弱的環節——房地產市場比很多人認識到的更加糟糕。7月份新屋開工的步伐大降,二手房銷售連續第五個月下降,房價持續下跌。根據標準普爾發佈的標普/Case-Shiller房價指數,在截止於6月份的過去一年裡,美國10個主要城市的平均房價下降了4.1%。

  正在破滅的房地產泡沫使美國經濟在8月份信貸市場出現動蕩之前就已經變得比較脆弱,信貸困境使房地產市場雪上加霜。因此,分析家們紛紛下調其對美國建築業和房價的預期也就是意料之中的事了。摩根大通經濟學家現在預計,到2008年年底,新屋開工的步伐還將進一步下降30%,平均房價將下降7.5%至15%。高盛的經濟學家則認為,在未來幾年裡,房價還將下跌15%至30%。

  房地產泡沫的破滅將繼續阻礙生產的增長。更大的問題的是,影響房價出現兩位數下降的因素對在房地產泡沫鼎盛時期消費者大舉借債的美國會產生什麼影響。持樂觀看法的人從消費者支出的反彈中得到些許安慰,但這可能是一個錯誤。房價呈兩位數下降將使越來越多的抵押貸款借款人陷入財務困境。問題已經在其他消費者債務上顯現出來,如信用卡違約率正在上升,貸款機構很可能面臨更加棘手的局面。隨著住房擁有者感到自己越來越窮,消費者支出必將受到抑制,特別是在股市持續下滑的情況下。

  根據瑞銀經濟學家所進行的數量經濟模型分析,資金成本上漲1個百分點的信貸衝擊如果與股價、房價均下跌10%同時出現,明年美國的經濟增長將被向下拉動2.6個百分點,使美國經濟陷入衰退。那麼,為什麼還有很多華爾街的分析家仍然堅持信貸市場困境所造成的損害很有限的觀點呢?主要原因是他們預計美聯儲將會降息救市。金融期貨價格顯示,投資者預計,到今年年底,美聯儲將下調聯邦基金利率75個基點至4.5%。不過,瑞銀的分析顯示降息不可能緩解所有的痛苦,明年美國的經濟增長率可能會放慢1個百分點以上。儘管瑞銀的分析並非無懈可擊,但是,如果美國房價面臨兩位數的跌幅,即使美聯儲放鬆貨幣政策,美國經濟也是註定要陷入疲軟的。

  而中國銀行全球金融市場部高級分析員方明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則表示,美國經濟會受到一定的影響,但不會因此而陷入衰退。數據顯示,美國GDP主要由私人消費、私人投資、政府消費和投資、凈出口和私人庫存等成分構成。2006年私人消費、私人投資、政府消費和投資等分別占GDP的69.9%、16.7%、19.1%。2005年美國建築業在GDP中的比重為 5.1%,房地產和相應的租賃行業在GDP中的比重為10.1%左右。因此,方明認為,就算房地產銷售量的下降會影響到美國經濟,其影響幅度只可能在 15.2%的範圍內。“美國房地產銷售下滑僅會導致美國經濟在一定程度的放緩,第三季度GDP增長率可能回落至3%以下,全年增長率在2.5%至3%,但美國經濟不會因為房地產的放緩和房地產金融市場信用危機而陷入衰退。”他說。

  至於對世界其他地區經濟的影響,《經濟學家》認為可能也很嚴重。事實上,目前有很多人預計全球經濟的強勁足以抵禦美國的放緩,其理由是美國的經濟增長已經疲軟了一年多,但全球經濟增長一直很強勁。《經濟學家》稱這種樂觀可能低估了次級貸款危機向其他國家的傳遞。傳遞的路線之一是金融蔓延,從加拿大到中國,全球都出現了投資次級債的損失。損失的廣泛傳播很容易被消化,但同時傳播的緊張情緒和風險厭惡則不那麼容易被消除。在過去發生的歷次金融動蕩中,新興市場經濟體都是最大的受害者。但這一次可能會有所不同,發達國家,特別是銀行涉入美國次級貸款危機很深的歐洲國家,可能更為焦慮。很多新興市場經濟體得益於龐大的外匯儲備經常項目順差,可以很好地經受住投資者大舉撤離的考驗。而在歐洲發達國家,投資次級債的損失和投資者的緊張情緒可能會迫使銀行勒緊腰帶,削弱國內支出的增長。8月份德國反映商業信心的Ifo指數連續第三個月下降,消費者信心也有所下降。在8月份信貸市場動蕩之前,歐洲央行曾發出將在9月6日例會上加息的信號。但從目前形勢來分析,該央行很可能將等待一段時間。

  即使控制了直接的金融蔓延,美國的次貸危機也可能產生心理蔓延,特別是房價的重估。儘管在美國不計後果向高風險借款人放貸的規模比世界其他地方更大,房價的膨脹一直比美國更為嚴重,英國、西班牙等國更容易受到房價泡沫破滅的打擊。

  另外,《經濟學家》還指出,全球經濟抵禦美國經濟疲軟的能力也不應被誇大。儘管美國經常項目赤字一直在下降,但其仍占GDP約6%,因消費的產品遠多於其生產的產品,美國人仍是世界其他地區最大的需求來源之一,其需求的急劇下降必然將損害其他地區的經濟。

http://wiki.mbalib.com/zh-tw/%E6%AC%A1%E8%B4%B7%E5%8D%B1%E6%9C%BA

  

                                              圖:次貸危機演變示意圖

 次贷危机演变示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