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社群ePortfolio登入
上林移工研究
by swchiu, 2015-10-29 11:20:58, 人氣(974)
    大家好! 這是我開的新社群網站,目前正在做<離返與性別規範:以1960~1970年代上林地區曾赴沖繩的跨國移工為例>希望能與同好者交流。
 
    本計畫旨在探討「離返與性別規範」的互動關係,以1960~1970年代嘉義縣大林鎮上林地區曾赴沖繩諸島從事砍蔗或去到鳳罐廠、糖廠的移工為例來做說明,透過談訪當事者及其家人、村民等不同個體,嘗試捕捉特定時空下台灣「偏鄉農村季節性短期移工」國際遷徙的樣貌。
   
    研究動機與研究問題: 嘉義縣大林鎮上林里緊鄰本校,和本校特色發展主軸有密切關聯。101年起,本校執行教育部「跨科際問題解決導向課程計畫」,鼓勵不同專業系所教師透過「共時授課」,引導同學以跨科際知識激盪的方式,探討臺灣農村社區的發展困境,並帶領同學進入上林社區,投入農業文創與生態永續的實踐工作。是故,本計畫也以此宗旨為基礎,從「離返與性別規範」出發,繼續深耕本校與在地社區的實質互動,記錄上林地區1960-1970年代季節性短期移工的跨國經驗,也是台灣地方史(特別是地方女性史)書寫的新頁。
   
    本計畫欲凸顯的地方史書寫
(1)不再是封閉的靜止的,而是開放的流動的辯證過程;
(2)不再只強調移工哀史的片斷,而是去觀照移工積極的主體性的面向,也就是家庭、鄰里與在地社會等各層級的性別規範,如何影響移工及其家人、村民等不同受訪者,以及這些受訪者對於1960-1970年代跨國離返經驗之詮釋;進一步探索這些受訪者對於農村性別規範撼動的可能與不可能。
 
    訪談對象包括三類(1)曾經跨海至沖繩的移工當事者:女工(為主)和男工;(2)當時留守在家庭的移工家人:配偶、子女或姻親;(3)其他村民:留守子女的學校師長、沒有去到沖繩的在地人、當時從事移工仲介的子女。
   
    預期結果
    第一、之於學術研究:本計畫是筆者長年「性別與移動」研究的深耕,更是大學與在地社區研究合作的實踐。 
    第二、之於國家1990年代之後台灣已是東南亞移工的「接受國」,但1960~1970年代的台灣曾是移工的送出國」,透過本計畫的執行,可以重新審視歷史,知己知彼知彼知己。
    第三、之於上林地區:偏鄉農村長期缺乏記錄,包括文字聲音影像等各類紀錄,文獻檔案寥寥無幾乏善可陳,故需要後人介入去書寫去創造,還原當年的歷史面貌。本計畫從此一立場出發,探照被多數人遺忘的農村女性跨國遷徙史,挖掘離返與性別規範之間錯綜複雜的變動關係。  
    第四之於受訪者:移工當事人年事已高,記憶逐漸衰退,本計畫以搶救歷史人物和時間賽跑的心態積極紀錄,肯定跨國移動經驗在她(他)們生命中的意義,讓受訪者的晚年增添美好的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