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社群ePortfolio登入
獅頭山元光寺客籍尼眾異地出家─性別觀點
by 邱琡雯, 2018-01-31 16:15, 人氣(1371)
.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98/碩士/教育學門/綜合教育學類
研究生:蔡淑貞
指導教授:余嬪博士/李玉珍博士

獅頭山山峻景秀多名剎是桃竹苗地區著名的佛教勝地,從日治時期即當選為台灣十二勝八景,不僅景緻秀麗且人文薈集,中日佛教都在此留下弘法璀璨的扉頁,在整個台灣佛教的發展上佔有重要地位。

位於獅頭山最高點的元光寺建寺於清光緒21年(1895)至今已115年,為獅頭山最早建立的寺院,歷經了整個台灣佛教的發展階段,也見證了台灣社會的變遷。台灣社會變遷快速發展至今,許多早年先民的墾殖軌跡已不復存在,而元光寺在這百年來雖有些微的維修增建,但仍是少數保有叢林道場風貌的寺院
從日治時期開始,陸陸續續且大量來自屏東六堆(包含麟洛、竹田、內埔及萬巒等地)的客家女性到獅頭山元光寺出家。這些客家女性離家幾百哩,咬薑噬醋耕山耕田,在那種困苦艱難的環境,一路走來,是什麼力量支撐她們堅持信念,直到生命的終點?從山上這些老尼的生涯,或許可以得窺當年台灣佛教的盛況,以及重建日治以來台灣比丘尼的生活面貌及修行觀的變遷。
本論文的研究目的如下:
1. 瞭解客家女性異地出家的緣由。
2. 解析客家女性出家在客家文化中的社會關係。
3. 從女性的關係意象與自我概念,來理解客家比丘尼對「出家」這件事的意念與述說。
本文研究結論為:
1、長期以來客家女性在客家文化中佔有重要地位,若將客家女性的特性抽離,客家族群的特色就無法完整建構。女性是族群/族群文化的承載者、推手及保存者。客家婦女雖然在族群文化的傳承上扮演著關鍵性的角色,但長久以來客家研究中並未賦予「客家婦女研究」相對性的重要位置。
客家女性始終無法逃脫傳統勞動的宿命,而輿論是鞏固傳統性別角色規範的關鍵及幫兇。致使這群從六堆來的客家尼眾,選擇出家來跳脫女性宿命的框架,以各自的生涯書寫在鄉土及歷史上的位置。

2、客家女性出家在客家文化中的社會關係,係自成一個訊息傳遞及社會支持的網絡。日治時期六堆地區的宗教信仰,是純正佛教寺院不多,大都為民間信仰的廟宇,如伯公、三山國王、觀音亭、媽祖等。然台南先天派的齋堂擇賢堂,早年雖與六堆關係密切,但接觸的族群大多為旅居台南的六堆人士及學子,訊息的傳播只在精英份子及仕紳子弟間流轉。直到德通到獅頭山出家當地女性間自成一個訊息傳播的網絡,因此才有祖孫、母女、親戚、朋友集體出家的現象。此外工作場所亦為訊息的傳遞途徑,同事間互為訊息的承載者。日治的監控及常民生活困苦,對於許多的訊息僅在私底下流傳,訊息傳播的範圍及層面,在親戚、朋友、鄰居之間。山上的生活雖然辛苦,然同鄉、親戚、朋友、鄰居,同儕的支持成為客籍尼眾堅持的力量,受訪師父說:「山上工作雖然辛苦,但是大家一起工作,也真生趣(客語有趣的意思)不知早晚日子一下就過去了」。

3、獅頭山的客籍尼眾縱然出家,她們的生活仍受到原生家庭的牽絆,譬如弟媳婦生產需返家幫忙、農忙時期蒔禾割稻也需要返家幫忙、家中需要人手幫忙等。她們心中的唯一渴望是往生極樂世界,極樂世界是心中的一盞明燈,是多年來支持她們持續勞動的力量。她們認為寺院勞動修行的意義,是做佛祖的事,比家庭的勞動有更深層的意義。
發表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