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社群ePortfolio登入
孤兒之母:女傳教士艾偉德(GladysAylward)的生平與形象
by 邱琡雯, 2018-07-17 12:40, 人氣(1420)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社會科教育學系碩士班/96/碩士/社會及行為科學學門/區域研究學類
研究生:陳中陵
指導教授:何義麟

本論文旨在探討基督新教女傳教士艾偉德(Gladys Aylward,1902-1970),在中國與台灣的傳教歷程與育幼事業,同時詮釋她個人投入政治宣傳的反共形象。因此本文不僅整理艾偉德在兩岸的生平事蹟,更同時呈現出在二十世紀海峽兩岸的教會史、政治史與社會史,藉以反映基層育幼生活及政教關係。

本文的論點是:第一,由於艾偉德來華初期適逢對日抗戰,因此在傳教的同時,投入山西鄉村的救災慈善工作,尤其以救助孤兒為主,這也成為關於她的個人傳記中,最為人所熟知之處。

第二,艾偉德於1957年來到台灣,亦正值戰後台灣慈善救助的人力與經濟不足之時,她藉由海外傳教之便,擴大宣傳台灣育幼需求,進而成立「艾偉德兒童之家」,建立育幼事業,使她成功打入另一個傳教領域,既非醫療,也非教育,而是救助關懷,更成功打造屬於她「孤兒之母」的角色形象。遺憾的是,由於用人不當,遭親信掏空財產,以致「艾偉德兒童之家」在不到十年的時間內,四度在台北各地搬遷。

第三,對於國民黨在台時期的政教關係,一切以反共為圭臬,艾偉德亦積極投入反共的宣傳,她透過與國民黨高層婦女界的往來,參與在政治與宗教中的雙重關懷視野。她在華期間歸化中華民國國籍,更促成後來轉往台灣傳教時,受到媒體與黨政高層的關注及宣傳。

艾偉德的一生是「跨界的人生」,為了傳教、育幼與反共而奮鬥。她從歐陸外海的英國,跨越到亞洲東方的中國;從基督教文化,跨越到反共意識形態。地理環境與身分認同的雙重跨越,表達了她人生中的掙扎、困苦、喜悅、承擔與貢獻。她在台灣創辦艾偉德兒童之家,也成為國民黨治理下政教關係的活傳媒,更是西方傳教事業在台灣的見證人。
發表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