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社群ePortfolio登入
竹中信子的日治台灣生活史著書
by 邱琡雯, 2016-03-22 19:57, 人氣(2896)
 
 

竹中信子

  一九三○年出生於台灣台北市,從台北州蘇澳郡蘇澳小學校畢業後,進入台北州蘭陽高等女學校就讀。十五歲日本戰敗投降才回日本,後畢業於福岡縣立門司女子高等學校及武藏野音樂大學。

  三代世居台灣,是標準的「灣生」。祖父為「仙台號」輸送指揮官竹中信景,一八九五年率部隊自蘇澳港登陸,二年後退役回蘇澳定居,並開發冷泉,創立「那姆內」彈珠汽水工廠。母親為「靜修女學校」第一屆畢業生,曾返母校任教。

  目前是公司職員,並擔任財團法人台灣協會理事。蘇澳是她的第二故鄉,近年多次回台拜訪兒時好友,並於二OO七年七月特地回蘇澳參加冷泉文化節。
 
 
     不論是甲午戰爭時隨近衛軍來台定居的祖父,或是同樣在明治時代渡台的母親家人,都曾對我說:「算來,三代都在台灣生活是很少有的。」我在台灣出生,十五歲之前過著殖民地的生活。由於對台灣懷抱著一份鄉愁,讀了許多殖民地時代的文獻,但發現其中有很大的一片歷史空白:已為人母的女性、協助丈夫的妻子、有雙親相伴的女兒、在台灣出生長大的日本女性和庶民等,在異民族和異文化中的日常生活是如何度過?又扮演了什麼角色?這些部分,文獻都沒提到。

  歌德曾說:「瞭解女性,就能瞭解歷史的真相。想要深入瞭解某一個時代,就必須好好研究那個時代的女性。」我想如果能還原庶民和女性的樣貌,就能多層次、多角度地考證台灣五十年的殖民地史,填補欠缺的部分,有助於更深入的洞察,將原本看不到的部分呈現給世人。此外,學習晚近歷史,能讓我們得到一些啟示和反省,學習如何與其他國家在人權意識的前提下共存共榮。

  不僅台灣,一度有數百萬日本女性遠渡重洋,到朝鮮、滿州、中國、樺太(庫頁島)、南洋、夏威夷和南、北美洲。她們的海外經驗,姑且不論是非對錯,對於以單一民族組成的日本社會而言,提供了各式各樣的價值和養份,刺激日本島國性的風土。此外,時常有人指出,外地成長的子弟當中,傑出優秀的人才輩出。基於這樣的歷史事實,我們不能忽視這些人及其母親在與其他民族接觸時所體驗到的文化摩擦和異文化刺激。

  由於有外地經驗的女性已經年老,相繼去世,我下決心開始蒐集相關紀錄,並整理資料,隨著各地尋訪的行程,經常前往日本、台灣兩地的圖書館。但是從一本書當中,往往只能得到一、二行需要的資料,因此我決定挑戰殖民五十年間在台灣發行的報紙。我從所謂台灣總督府御用報的《台灣日日新報》開始閱讀,擴及其他地方性報紙;雖然我有無窮的興趣,並從中獲得許多「知的喜悅」,但過於龐大的資料量讓人難以負荷,在時間有限的情況下感到十分焦慮。

  初期的報紙,女性的相關報導登在第三版(社會版),但幾乎都被男性有興趣的題目和充斥揶揄、差別待遇的報導所埋沒;既沒記載流汗流淚、辛勤工作的開拓團婦女、窮人家情況,也缺乏極普通而人數眾多的主婦形貌。我想要從這些資料當中,探尋更公平、更豐富的消息,考察當時的女性實況,並加以定位。然而,全面性地仰賴報紙是危險的。殖民地的報紙按照統治政策,必須接受檢查。有的報紙被禁、施以罰金,有的則是被扭曲、抹去新聞內容。很多新聞是一時性的消息,駁雜的新聞也很多,再加上報社並未嚴謹處理女性的報導,往往必須尋求旁證,重新調查,十分麻煩。

  然而,除了報紙,幾乎找不到資料記述往昔日本女性生平的歡喜與哀愁。我非常憐惜漸被忘卻、消失於彼方的女性,希望至少將她們的樣貌留存於一本書當中。本人由於才疏學淺且同時從事其他領域的工作,撰寫女性對我而言實在是過重的負擔,但是只要想到這樣的書籍是台灣及日本所有殖民地關於日本女性的第一本通史性書籍,加上我也許是能談論殖民地經驗的最後世代,就覺得受到鼓勵,在些許使命感的引領下,努力至今。

  也許部分讀者會覺得本書對女性以外的記述過多。這是因為我個人覺得社會與女性是密不可分的,同時也希望讀者能掌握殖民統治的概要;再者,其實我希望有意識、具體地展現優秀研究書籍當中未曾觸及的日常生活領域,讓讀者瞭解我的想法。此外,性產業的部分也許寫過頭了,但是當時社會中的女性問題是高度集中於買春、賣春的議題,因此實在避無可避。

  在「明治篇」之後的「大正篇」、「昭和篇」,我預計談論:一、安定發展下的台灣與台灣人的苦惱;二、台灣號稱「不沉沒的航空母艦」,長期戰爭下和日本命運與共,台灣人前往華南、南洋支援的實況;三、隨著日本戰敗,日本人與台灣人的立場逆轉,所有日本人被逐回本國之前的歷史。我想以這些深具戲劇性變化的歷史為背景,完成日本女性在台五十年的歷史。

  當時住在台灣的所有女性都具有日本國籍,但是由於個人能力有限,在處理上偏重來自日本國內的日本女性。由於本書係屬未開拓的領域,資料也較為缺乏,行文當中也許有獨斷和偏見;但如果本書能有些許資料性價值,或能使關心台灣的人增加,那麼我一切的辛勞都將煙消雲散。

  懷志二十年,著手學習十年,獲得很多朋友、知己的鼓勵,以及圖書館人員、戰後自台灣撤回日本的同胞、研究者的幫助,本書才得以付梓。我在這裡深深致上謝意,更發自內心祈禱台灣與日本能永久和平、友好。

一九九五年八月
竹中(中村)信子

  在這裡,很惶恐地陳述一件個人的私事。本書付梓之前,弟弟春野和母親竹中春子去世。為了緬懷在台灣真誠生活了四十餘年的母親,決定以父母的姓氏竹中出版此書。

 
討論
編號標題回應最後發表
810
0
發表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