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社群ePortfolio登入
位置: 日本文化與社會 > 討論區 > 討論
石川欽一郎 台灣西畫牽引及藝術推廣 ( 作業4 : 對台灣有影響力的日本人及其事蹟)
1樓

石川欽一郎,畫家,日本靜岡縣人,多次來台任教,擔任台北第一師範學校及台北師範學校圖畫科教師,是台灣近代西洋美術的啟蒙者也是台灣學校美術教育的開創者,讓台灣學生得以接觸西方美術教育。
早期在臺曾發起藝術文化月例會、番茶會(19131916),後期來臺積極在學校及校外推廣水彩畫,在《臺灣日日新報》、《臺灣時報》、《臺灣教育》發表大量的畫作與文章,出版《最新水彩畫法》、《課外習畫帖》、《山紫水明》等,並且指導七星畫會、臺灣水彩畫會、基隆亞細亞畫會與各種學校美術講習會以及業餘美術愛好團體,並大力提攜後進,在1920年代臺灣畫壇深具吸引力,學生有李石樵、倪蔣懷、藍蔭鼎、李澤藩等人。

石川對台灣歷史最大的影響就是倡議臺灣總督府舉辦官辦美展,並實際參與臺灣美術展覽會創辦過程,同時擔任審查員,讓臺灣民眾得以在美術競賽中與日本人公平競爭。同時使得臺灣有了官辦競賽性美展的傳統,而這項傳統歷經80餘年,從中央到縣市都視公辦美展為其政府文化藝術重要工作與現代化的象徵而繼續發揚光大。

個人觀點:在清治時期台灣並無西洋美術概念,在日治時期由教育系統引進西洋繪畫及日本畫之技巧、概念,由此打下台灣對於美術欣賞的基礎,也使台灣在這年代出現許多傳奇的知名畫家,其中在師範體系下,石川先生的貢獻最多,他不但參與教育規劃,也鼓勵台灣學生前往日本學習。
也因為有石川先生的努力,讓台灣人能與日本人公平地進行藝術比賽,這時代的藝術遠遠影響到現代台灣美術。
因為我自己小時候也學過美術,我認為台灣人的美感多數不錯,我想多數是因為我們在教育上能有關於藝術課的薰陶,學藝術能增加一個人的專注力、創造力,還有觀察力,重點是能讓很多東西變得很美觀。



附件
2樓
陳澄波於民前十七年 2 月 2 日出生於嘉義
1924 年陳澄波赴日考入東京美術學校師範科。
1929 年 3 月,他自東京美術學校畢業,即動身前往上海。時值上海第一次全國美術展覽會,陳澄波初抵上海,即任此會的西畫評審員。他居住於上海期間,對中國畫有更多的接觸與認識。
陳澄波除了以〈嘉義の町中〉入選第七回日本帝國美術展(1926)[12],隔年又以〈夏日街景〉入選日本第八回帝展(1927)以外,其後也多次入選槐樹社展、春陽展、光風展、台展、台陽展、府展等展覽,並先後組織七星畫壇、赤島社、台陽美術協會等重要美術團體,其於繪畫的成就,以及推展台灣藝術文化的努力,功不可沒。
比較台日
自道自己的藝術哲學 : 「作為一個藝術家,必須擴大生活領域,更需寬容關懷事物。因真正的藝術家之感受性太敏銳了,若無寬大的包含量來容納,感受進來的很快就超出平常的飽和點。他將在體內騷動,使精神失去平衡,也使藝術創作成為胡言亂語。

陳澄波受日本藝術文化教育的熏陶,經過嚴格的正統學院訓練,接著到上海面對不同的藝術文化,視野更廣,嚴謹的構圖,卻又不失純稚樸拙;特有的筆觸,大膽的用色,令人不禁熱血沸騰,把中西合併,把自己的意識表達給世人。
5樓

附件
1. 下載.jpg (8 KB)
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