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社群ePortfolio登入
位置: 日本文化與社會 > 討論區 > 討論
1樓

松崎萬長(又為日語:松ヶ崎 萬長),生於日本東京都,建築家,日本孝明天皇(明治天皇之父)侍從長哲長卿次子。松崎萬長於中學至大學時期留學於德國柏林工科大學,畢業後返回日本。返國當年日本制定爵位制度,松崎萬長於回國前三個月受封男爵,為日本唯一擁有爵位之建築家。

松崎萬長在臺灣期間,其主要作品包括基隆驛(現基隆車站已經過改建)、新竹驛(今新竹車站)、臺北市場(今西門紅樓劇場)、臺中公會堂(今台中中山堂)等。

 

這次的作業讓我想到了日本的建築很有特色,所以針對台灣舊建築搜尋到了日治時期日本人的設計,搜尋到了台中火車站跟新竹火車站,還有台南的林百貨,雖然很多建築都已經在一次重複整修過了,但我這次想介紹的是新竹火車站,回憶古老的味道!

2樓
劉銘傳

簡介:
劉銘傳(1836年9月7日-1896年1月12日),省三室號盤亭大潛山房諡號壯肅清末安徽合肥人。淮軍將領,洋務派骨幹,首任臺灣巡撫,率軍擊敗法軍艦隊的進犯,且編練新軍,從事建設臺灣鐵路等一系列洋務改革,為臺灣的現代化奠定了深遠的基礎。

事蹟:
發展交通:1891年基隆、臺北鐵路通車(全中國第一條運客鐵路)先後添購輪船八艘,遠達南洋,連接南北電線,及於福建,擴充基隆煤礦。

臺灣鐵路興築於清朝光緒年間,由臺灣巡撫劉銘傳籌建,為當時中國第一條以載客為目的的鐵路。1887年(光緒13年),劉銘傳奏請興建台灣鐵路,清廷准許自籌工款後即前往南洋招商,同年4月於台北大稻埕開工,臺北車站亦座落於大稻埕。1887年5月20日成立「全台鐵路商務總局」。軌距則為3呎6吋(1,067mm)並沿續至今。開工初期最先興建的是由基隆港口經台北到新竹(當時稱為竹塹)。其中位於基隆端的獅球嶺隧道工程,從1888年(光緒十四年)春動工,到1890年(光緒十六年)8月完成,全長235公尺,費時30個月才鑿通,為台灣第一座鐵路隧道,亦是目前唯一僅存的清代鐵路隧道,也是當時中國的第一座鐵路隧道。1888年(光緒十四年),大稻埕跨越淡水河上之大木橋竣工,是今台北大橋之前身[2]。1888年7月18日,台北(大稻埕)至錫口(松山)通車,1891年10月基隆到台北通車。然通車前劉銘傳即已去職,由邵友濂接任。1893年台北到新竹段通車,但主要是劉銘傳構工。

路線原計畫興建至臺南府城,而根據日本人後來的探查,新竹以南至崎頂,已有築路堤之遺跡。另外,舊港亦有興建一條材料搬運的鐵路支線,稱「舊港支線」,完工後便廢棄不用。1895年8月30日由日籍鐵道隊員板倉勝文踏查舊線跡後提出報告。


台日比較:日本的可能是自己的創作,而台灣的好像是有請外國人來創作建造,日本的建築看起來就是很端莊的感覺,台灣的看起來就少了那種端莊的感覺,但也有一種現代化的感覺。


附件
1. 劉銘傳.jpg (9 KB)
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