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社群ePortfolio登入
位置: 後殖民文化論 > 討論區 > 討論
「後殖民」理論關照下的《KANO》研究 ( 作業2)
1樓

「後殖民」理論關照下的《KANO》研究

A Study of Using postcolonialism to observe a baseball movie KANO

黃宏文(Hung-Wen Huang)

中原體育學報 ; 7 (2015 / 12 / 01) P1 - 14

 

中文摘要

2014227日,由魏德聖監製,馬志翔導演的電影《KANO》正式在臺上映,內容描述日治時期的台灣,有一支由漢人、原住民和日本人所組成的嘉義農林棒球隊,從原本一勝難求的弱隊,在新教練近藤兵太郎的帶領之下,脫胎換骨,於1931年勇奪全島冠軍並遠征第17屆夏季甲子園大會榮獲亞軍,博得了「天下嘉農」的美名。電影上映後,只花了七週的時間,票房就突破了三億新臺幣大關,足見,這部嘗試還原過去美好的年代,強調永不放棄的運動精神不同族群合作價值觀的野球電影,必有它獨到的魅力,值得社會大眾進一步加以討論與探究。本文,研究者採用文本分析法對電影文本進行研究,運用後殖民代表性巨擘SaidEdward Wadie Said, 19352003)和SpivakGayatri Chakravorty Spivak, 1942─)的「後殖民理論」對電影《KANO》進行析論,探討電影中牽涉到的「後殖民」議題。並思考進入了「全球化」時代後,用「後殖民」的視角審視《KANO》引發的問題和啟示並提出自己的看法。最後強調,對於電影所引發的「眾聲喧嘩」,研究上應抱持著尊重、謙卑、包容、省思的態度,就像嘉農棒球隊本身的兼容並包,並透過「後殖民」的引導和啟發,建構具臺灣主體性的身分認同及文化內涵
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