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社群ePortfolio登入
位置: 後殖民文化論 > 討論區 > 討論
清潔”、“衛生”與“保健”―日治時期臺灣社會公共衛生觀念之轉變 ( 報告4)
1樓
清潔”、“衛生”與“保健”―日治時期臺灣社會公共衛生觀念之轉變

Sanitation, Hygiene and Public Health: Changing Thoughts of Public Health in Colonial Taiwan

劉士永(Shi-Yung Liu)

臺灣史研究 ; 8卷1期 (2001 / 10 / 01) , P41 - 88  


日本殖民政府自領臺以來,以德國衛生學為基礎陸續在臺推動相關的政策與衛生工程。從這些衛生政策的延續與連貫性來看,可知殖民政府的衛生施政同時呼應了日本國內的發展、衛生官員的偏好,及國際間公共衛生學說的演進。本文的主旨即在探討此一歷史發展特性,並呈現日治時期臺灣地區公共衛生觀念遞嬗的經過。早在一八九五年以前,臺灣就曾經出現各式各樣的健康觀與衛生論,然而這些觀點並未成為有系統的政策。在日治時期,日本衛生學者及官員不僅是臺灣衛生健康狀態的觀察者,同時也是新學說及觀念的教導引介者。伴隨著醫事專業團體的出現與臺籍醫師漸成一新興社會階級,對於健康觀與衛生思想的解釋權不再定於一尊。臺灣社會不僅以新的使康和衛生標準檢驗自己的生活條件,也開始借用其中的某些概念肯定自我,甚至以較平等的態度面對日本的殖民醫學。總的來說,在日治時期臺灣社會的健康觀與衛生思想,逐漸趨近於當時重要的世界醫學及衛生學主流思潮。不過,在這個觀念及思想相互交融的過程中,臺灣社會的角色基本上是比較被動的。

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