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社群ePortfolio登入
後殖民主義
by swchiu, 2016-09-05 11:23:28, 人氣(1273)

後殖民主義                            堵建偉

後殖民與第三世界
後殖民主義作為一種自覺的政治哲學是由第三世界國家開始的。許多現稱為第三世界的國家都是後殖民國家。第三世界是指戰後有別於資本主義為主的第一世界與社會主義為主的第二世界等國家。這些國家是「不結盟」(non-aligned)、新獨立的國家。1955年的萬隆會議(Bandung Conference),29個剛獨立的非洲及亞洲國家包括埃及、加納、印度和印尼,發起不結盟運動(non-aligned movement),他們視為與西方和蘇聯陣營分庭抗禮的權力集團,對全球政治、經濟及文化的議程提出「第三世界」的視角。「第三世界」一詞逐漸與這些國家遇到的政治經濟問題聯繫起來,即後來的貧窮、饑荒和動盪。

 

無論是以第三世界或三大洲表達的後殖民主義,都提出了另類的知識體系,有別於數百年來西方生產的主導知識。後殖民主義強調從自身的知識出發,許多這些知識都在漫長的反殖運動中得以詳述。後殖民主義就是這些反動知識的統稱,這些知識來自屬民、被驅逐者,嘗試改變我們賴以為生的詞彙和價值。


後殖民理論
但當國家由殖民地變成自治的後殖民地位,並非表示真正的獨立。許多情況下,只代表原來的殖民帝國由直接統治變為簡接統治。故此,在二十世紀中非殖化過程中,世界主要強國的地位變化不大


後殖民主義首先要處理的論題是上述三個大洲(亞洲、非洲及拉丁美洲)的國家仍大部分受歐洲和北美洲的支配,處於經濟不公平的狀況;提出一種行動的政治及哲學,抗議這種不公平,以嶄新的方式延續過去反殖民的鬥爭。


這裡牽涉的不單是亞非拉人民應得的資源及物質福祉,更加是他們種種文化的活潑力量。故此後殖民文化分析關注的,便是抗衡從前主流西方觀點的理論結構及其闡釋

後殖民主義基本上是「民粹式」(populist,意即肯定平民百姓及其文化價值。故此後殖民主義應該是闡釋受支配階級和人民的「屬民的」(subaltern)政治,是由下而上


後殖理論處理的課題常常包括其他學科所關注的,特別是有關婦女、發展、生態、社會公義、廣義的社會主義等的地位。,後殖民主義嘗試介入,戮力將另類知識打入西方及非西方的權力結構內。它嘗試改變人民的思考方法、行徑、建立世界不同人民之間公平的關係。


「後殖民主義」挑戰既有的權力和特權,
拒絕承認西方文化至高無上的地位,其基本的方案是爭取世界上每一個人的平等和福祉,強調世界所有人擁相同的物質與文化的權利。

後殖民現象存在於生活中,由觀察體會,佐以典範論述,必能滿載而歸!!衝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