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社群ePortfolio登入
從小說地景重讀吳濁流之《亞細亞的孤兒》 ( 作業3)
1樓
作者  劉美華
論文名 從小說地景重讀吳濁流之亞細亞的孤兒
出處 http://handle.ncl.edu.tw/11296/ndltd/52495091700002990285
年號 2015
指導教授蔣淑貞
關鍵字亞細亞的孤兒 吳濁流 地景
摘要
本研究旨在以空間地景之概念,研究吳濁流之《亞細亞的孤兒》,藉由文本中空間地景所形成的二元對照關係,將之類比於《紅樓夢》中府第與園林之哲學意涵,以襯托胡太明(也就是吳濁流)之性格。這種性格把臺灣的歷史悲劇歸咎於西方現代國家理性和逢迎政權的臺灣人。
日本殖民政權是胡太明所比較的體制之一,這也是令他陷於畏懼、憤怒與瘋狂的恐怖力量。本論文透過小說地景之分析,說明胡太明如何從民間保存的儒家禮儀、佛道宇宙觀、素樸的人際關係、老農的田野經驗、傳統文人的風骨,屢次尋回健全的生活基調。
論文章節之呈現是,第一章先就問題意識、研究方法及章節安排進行說明,其次,將於第二章討論《亞細亞的孤兒》的文學空間系譜,主要論點乃依據關華山在《《紅樓夢》中的建築與園林》專書及「石頭索記夢紅樓」的演講中所提出的紅樓夢文學空間系譜,羅列出《亞細亞的孤兒》中的空間分類,計有神話世界、府第(儀典空間)和大觀園(適性空間)。接著以第三章將胡太明比喻為臺灣的賈寶玉,從《亞細亞的孤兒》小說文本找出胡太明的賈寶玉特徵:將以空間的角度論述胡太明之性別經驗,其代表著吳濁流認同現代中國之幻滅。
第四章歸納得出一個結論:從小說地景重讀吳濁流之《亞細亞的孤兒》,經過本文分析,筆者發現即使小說結尾多半被解讀為精神崩潰的發瘋狀態,象徵臺灣人的「孤兒」意識,它其實可以是一種自由解脫的含意,如同賈寶玉最後出家,充滿生機湧現的暗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