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社群ePortfolio登入
大陸央企大整併 112家變40家
by 趙永祥 2015-05-02 09:18:03, 回應(0), 人氣(1039)


★ 台股重要指標:外資買賣超投信買賣超自營商買賣超融資增減排行融券增減排行
兩岸財經要聞
大陸央企大整併 112家變40家

記者杜宗熹、葉又瑋/綜合報導/經濟日報

大陸媒體昨(27)日傳出,由大陸國務院國有資產管理委員會(國資委)管理的112家中央級國有企業(央企),有望整併成40家公司。不過,國資委昨日晚間出面否認。

新華社旗下的經濟參考報,昨日引述消息人士說法指出,國資委管理的112家央企,將有望整併成40家公司,並且已下發相關文件,使昨日「中字輩」公司在陸股紛紛大漲。中石油及中石化更雙雙攻上漲停板。

報導引述消息人士說法稱,央企在強化主業的同時,本輪合併重組將更加市場化和公開化,避免行政性調整。這些央企的非核心業務,將通過資本市場公開出售。

不過,昨日晚間國資委官網即澄清指出,該消息未向國資委進行過採訪或核實。環球時報採訪國資委官員的說法指出,國資委在國企改革沒有這樣的計畫與方案。

數據顯示,目前國資委管理的112家公司中,旗下包含了277家大陸A股的上市公司,總市值超過人民幣10兆元(約新台幣50兆元)。

中國企業改革與發展研究會副會長李錦表示,央企重組是一項艱巨和複雜的工程,沒有兩三年的時間,合併不起來,並且也不是所有的央企都有合併的必要。他也表示,大陸一些股民瘋狂進入央企合併概念股,有被套牢的危險,應予以警惕。

除了中石油、中石化的合併消息外,包括國家核電和中電投、中鐵和中鐵建、中船集團和中船重工,以及四大航運央企(中國遠洋、中海集運、中外運長航集團、招商局集團)相互整合的傳聞也越來越多。

2005年大陸央企推行多元化發展以來,央企便出現同類型企業競爭的局面,因此國資委未來將進一步推動央企「合併同類項」。按照此前國資委設定的國企改革目標,由國資委監管的112家央企可能會重組為30到50家左右,而2015年也被市場稱為國企改革的「落地年」。

 
上海自貿區「長大」 設台灣商品中心

特派記者林則宏/上海報導/聯合報
上海自貿區昨天正式擴大,納入陸家嘴金融區、金橋開發區、張江高科區,面積從原本廿八平方公里,擴增至一百廿平方公里,區內企業七萬三千九百多家。上海自貿區管委會副主任朱民透露,上海自貿區正積極籌建「台灣商品中心」,擴區後將提供台資企業更大發展空間與更好的服務。

上海自貿區擴區方案去年十二月獲大陸中央批准後,昨天上午在浦東新區區政府大樓外舉行擴區揭牌儀式。上海市委書記韓正在隨後召開的市委、市政府動員大會中告訴上海各級官員,「搞自貿試驗區就是要試驗,沒有解放思想去試驗,就不可能真正試驗出好的東西來。」

上海自貿區管委會常務副主任孫繼偉在記者會中表示,上海自貿區下一階段工作重點為:全面落實大陸國務院本月初公布的上海自貿區「深化方案」;全面推進政府職能轉變;全面加強與「四個中心」、科技創新中心建設聯動;全面對接「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國家戰略;全面銜接浦東綜合配套改革。

對於擴區後與天津、福建、廣東等三個新自貿區間的關係,上海自貿區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陳寅表示,按中共中央規畫,四個自貿區各有不同的功能和定位。廣東主要是對接港澳的融合發展,福建更多是立足於推進兩岸經濟互動,天津主要是推動京津冀合作一體化。上海更多是面向國際,力爭建立更加市場化、開放度最高的自貿試驗區。

上海自貿區管委會副主任朱民指出,台資企業對於參與上海自貿區建設非常積極。截至今年三月底,在原本廿八平方公里的區域內,入駐的台資企業已達兩百一十五家,占自貿區掛牌以來外資企業的百分之七點二。

朱民說,上海自貿區正積極推進和台灣中小企業建立「台灣商品中心」,這將給台灣的中小企業提供商品展示、投資貿易對接的平台。中心將採線上、線下結合的方式推進。「自貿區擴區以後,我們會有更大的空間,同時也有更大的市場給台資企業提供更好的服務。」

上海外高橋國際貿易營運中心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李春曦早前曾透露,位於外高橋區的「台灣商品中心」預計今年六月完工並投入營運。未來將相互展示兩岸中小企業的產品,讓上海民眾可在此買到便宜的台灣商品,並為兩岸中小企業搭建合作交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