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社群ePortfolio登入
壽險業大體檢 14家壽險公司戰勝利差損
by 趙永祥 2015-08-17 08:23:33, 回應(0), 人氣(1291)



壽險業大體檢 14家壽險公司戰勝利差損
記者孫中英∕專訪/聯合報
台灣壽險業自2000年以來進入低利時代,歷經15年奮戰,24家商業壽險公司,今年已有14家擺脫「利差損」夢魘。金管會副主委兼財團法人保險安定基金董事長王儷玲表示,壽險最重要的就是清償能力,老化社會更需要商業保險支撐,壽險業須具備穩健清償能力,才能為銷售的長期保單負責。

所謂保單「利差損」,即壽險公司的投資報酬率低於保單資金成本,代表壽險公司清償能力面臨壓力;若保單到期或有大量保戶將保單解約,壽險公司可能沒有足夠資金返還保戶。

在投身公部門之前,王儷玲曾擔任政大商學院副院長,長年研究保險業保單利差損問題;她指出,去年台灣壽險市場,平均還有1%左右的保單利差損「差距」,但今年壽險業平均投資報酬率已提高到3%、保單負債成本平均為3.6%,亦即利差損差距已縮小至0.6%,有14家壽險公司已「完勝」保單利差損。

今年以來國泰、三商美邦宣布弭平利差損,王儷玲分析,業者之所以能擺脫利差損,有二大主因,首先,金管會鼓勵壽險業調整商品結構,開發可減輕清償能力的保單,例如投資型商品,讓新保單的負債成本降低,其次,壽險業提高投資報酬率,例如投資國際板債券等等。

「打敗利差損,絕對是個長期抗戰,一點都急不得」,她說,金管會不會要求一家壽險公司,要在3、5年就打完利差損,這樣業者可能被迫做太過積極的風險性投資,反而會有問題,日本壽險業也是花了8到10年,才解決利差損問題。

王儷玲說,保單利差損,是個長期試算,當壽險公司的投資報酬率贏過負債成本,代表一家公司過去到現在已銷售出的保單,已沒有利差損問題;但未來賣出去的保單,是否還有利差損,又會跟未來的保單資金成本及投資報酬率有關,但她相信,一家公司若已經打敗利差損,應不會再讓此問題出現。

但台灣至少還有10家壽險公司有利差損,為確保台灣壽險業長期穩健經營,金管會已要求全體壽險業,提出弭平保單利差損5年計畫。

王儷玲指出,IFRS4(國際會計準則第4號公報、保險會計)預計在108年實施,屆時保險業的負債面(責任準備金)也須評價,若負債評價不足、各公司就得增資因應,她說,金管會希望能在接軌IFRS4之前,所有壽險公司都能弭平利差損。

王儷玲說,台灣已邁向老化社會,在政府預算有限的前提下,台灣民眾的老年保障有很大比率要靠商業保險支撐,壽險公司的健全更形重要;因為壽險業銷售的壽險、年金險、長期照顧險等保單,年期都相當長,必須強化壽險公司的體質,確保各公司的清償能力,才能對銷售出的每一張保單都提供完整承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