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社群ePortfolio登入
2016年大事:第四次工業革命
by 趙永祥 2016-01-22 17:32:43, 回應(0), 人氣(937)


2016年大事:第四次工業革命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路透社


2016年1月20日,被視為全球經濟風向球的「世界經濟論壇」(WEF)達沃斯年會登場。兩千多位各國政要、菁英、富豪與銀行家即將在這場年度盛會上,把脈時局,對話交鋒。

今年大會,除了談中國經濟、美國升息、油價崩跌和地緣政治等熱門議題,還有一項被稱為下一件大事(the next big thing)的聚焦主題:「第四次工業革命」。

「眼前,在人類面臨的諸多挑戰中,我認為最艱鉅的,就是如何了解和應對第四次工業革命,」世界經濟論壇創辦人兼執行主席施瓦布(Klaus Schwab)指出。

從無所不在的行動網路,體積更小、價格更低、功能更強大的感測器,到人工智慧和機器學習,各種新科技不斷演進、突破和融合,正在形成新一波的工業革命,「像海嘯般撲面而來。」

「它的速度、範疇和系統性衝擊,足以顛覆全球各個產業,」這位七十八歲的德國經濟學家擔心,人類來不及做好因應這波科技海嘯的準備,機器人等技術創新,將導致大量工作消失,最直接受衝擊的,就是中產階級。

不僅是產業和工作,從社會到每個人的生活,也將無一不受影響。施瓦布呼籲,現在就要開始應對這波工業革命的挑戰。以下是他在官網撰文及會前媒體訪談的重點整理:

預測一下十年後的未來,我們會不會有3D列印的汽車或肝臟移植?會不會有配藥機器人、可植入人體的手機,甚至可以解讀人類心思的機器?

如果你的答案是肯定的,那麼你並不孤單。世界經濟論壇的「全球議題委員會」在最近一份調查中,就問了這些問題,結果,超過七五%的受訪者都認為,其中很多預測都會成真。

我們正看到第四次工業革命降臨,各式各樣的新科技突破接踵而來,即將為人類社會帶來各層面的衝擊。所以今年的達沃斯年會,我們想做的,就是探討這波新革命對於政府、企業到個人的影響。這世界究竟會因此而變得更好,還是更糟?

回答這個問題前,先要解釋什麼是第四次工業革命,它跟之前的幾次工業革命有何不同?

第一次工業革命起源自十八世紀後半,蒸汽動力、棉紡織和鐵路的問世,為人類帶來機械生產。第二次工業革命發生在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組裝生產線和電力普及,帶來了大量生產。第三次工業革命,就是一九六○年代開始的電腦革命,讓我們有了早期的主機、個人電腦和現在的網際網路。

新革命快速、全方位又系統性

今天,我們正在進入第四次工業革命,它即將深遠地影響全球各地的政府、經濟和企業,我們絕不該低估未來會發生的巨變。這次的革命跟過去相比,至少有三個明顯的不同:

首先是「速度」。先前的工業革命都花了幾十年的時間才成形,而眼前的第四次工業革命卻正如海嘯般,急速撲向人類。

第二個不同是「範疇」。第四次工業革命是全方位的,不僅限於行動技術或感測器,還包括了奈米、3D列印、腦部研究、材料科學、運算、網路,以及這種種技術之間的融合。這種融合將釋放出無比巨大的力量。

第三個不同,在於「系統性衝擊」。這次的革命,不只是針對單一產品或服務展開創新,而是整個系統都發生轉變。舉例來說,就像網路叫車平台優步(Uber)的問世,引進的不是新款汽車,而是一整套全新的行動系統,它所創造的就是共享經濟。

「快魚吃慢魚」的新世界

進一步來看,這場新革命會帶來哪些衝擊。我舉以下三種。

一、對經濟與企業的衝擊:創業精神和敏捷程度,會成為愈來愈重要的勝出關鍵。中小型企業通常要比大企業來得靈活敏捷,未來的競爭,將不會是大魚吃小魚,而是快魚吃慢魚的新世界。

所以,我們看到Google改變營運架構,成立了新公司「字母」(Alphabet),作為旗下各家較小型、較專精事業的控股平台。另外在銀行業,金融科技(FinTech)革命也將導致整個行業快速走向去中介化(disintermediation)。將來,每個產業的營運模式都會打掉重組。

二、對技能和勞工的衝擊:以往,我們看到的是創造性破壞,因為創新而遭到淘汰的那些工作,會被新產業的新工作所取代。但今天,我們不再確定這種情況還會發生,因為科技將取代的,是較高技能產業的許多工作。唯有那些及早準備、幫助勞工提升技能(upskilling)和學習新技能(reskilling)的國家,才有機會勝出。

三、對政府的衝擊:我認為,新工業革命對政府的影響,將會比以往更大。因為在這個瞬變的新世界,創新的速度愈來愈快,亟需政府用能夠迅速反映變化的法規、標準來扶持。面對第四次工業革命來勢洶洶,許多政府也許會用兩種方式接招:「凡是未被禁止的,就是容許的」或「凡是未被容許的,就是禁止的」。但最後,它們終究必須找出某種中道。

人類或機器人,你信任誰?

除了這些,還有一個關鍵挑戰:對人類的衝擊。第四次工業革命時代,我們還會保有人心和靈魂嗎?大家不妨想像一下,當機器人開始和人類共存時,你會信任誰?人類或機器人?舉例來說:

場景一:假如你生了重病,人類醫師在診斷後開出治療方案A,而具有人工智慧的機器人在診斷後開出治療方案B,你會聽誰的?

場景二:假如你被人誣陷入罪,你比較願意接受人類法官的審判,還是機器人法官的審判?

別以為這些都是假設性問題——IBM的超級電腦「華生」已經開始在休士頓的德州大學安德森癌症中心,協助醫師提出白血病等案例的治療建議。

所以,我們必須做好準備,應對這波工業革命的衝擊,而且現在就要開始。我們必須整合思考這些問題,把政府、企業、全球各界菁英都找來,用積極前瞻的方式釐清問題,找出解決辦法和行動選項。

如果我們不想被科技所支配,就必須努力變成一個更有人性的社會。所以挑戰在於,我們需要哪一種領導方式、哪些能力,來掌握這些科技?我認為,我們需要的是更注重人性的領導,因為這樣才能平衡不斷演進的科技。

作為人類,我們的存在,是因為擁有獨特的腦部思考、內心情感和靈性信仰。你可以讓機器人複製人類的「腦」,卻無法複製人類的「心」(熱情、憐憫等情感),而且機器人永遠無法擁有屬靈的信仰能力。

必須確保人類一定會贏

因此,我相信,如果我們應對得宜,第四次工業革命可望為人類帶來一場新的文化復興,讓我們產生某種歸屬感,感受自己是全球文明的一部份。我也認為,新科技給人類社會帶來的未來巨變,可以創造出更加包容、可持續與更和諧的社會。

只不過,這樣的世界不會輕易到來。一五年的達沃斯年會上,Google執行董事長施密特曾警告,這將是一場人類與電腦(機器人)的競賽。我的看法是,這場競賽有兩種可能的結果:一是第四次工業革命將會讓我們逐漸失去人性特質和靈魂;另一則完全相反,它會讓人類在共同的使命感之下,開始提升集體和道德意識。

我們有能力選擇後者——只要我們攜手合作,為人類和機器人描繪出各自扮演的角色榜樣。讓我們確保人類一定會贏,確保我們在第四次工業革命時代,成功培養歸屬感、創造力、感受力等,人性的美好特質。

http://www.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74023#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