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社群ePortfolio登入
揚州講壇壓軸場 星雲大師:心安擁有全天下
by 趙永祥 2016-04-26 07:34:26, 回應(0), 人氣(1670)


揚州講壇壓軸場 星雲大師:心安擁有全天下


 【人間社記者 陳美玉 揚州報導】 

    Date: 2016-04-25
  • 圖說:演講結束後,星雲大師與所有義工合影。 人間社記者史宏偉攝

  • 圖說:星雲大師以一貫幽默風趣的言語講說高僧軼事、親身生活故事、佛門典故等耐人尋味的內容。 人間社記者史宏偉攝

  • 圖說:民眾全神貫注地聆聽星雲大師講說「禪的生活文化」。 人間社記者史宏偉攝

  • 圖說:無論是民眾或是義工,在星雲大師講演終場結束前,因不捨大師即將離開故鄉,不少人落下淚水,跟著唱誦〈佛光山之歌〉,期待大師明年再度回鄉講演。 人間社記者史宏偉攝

  • 圖說:前鑑真圖書館館長翁振進、現任鑑真圖書館館長賴永海、揚州市市長朱民陽、人大副主任王玉新〈由左而右〉蒞臨現場聆聽「禪的生活文化」。 人間社記者史宏偉攝

  • 圖說:星雲大師述說高僧軼事、親身生活故事、佛門典故等耐人尋味的內容,引來民眾的開懷大笑。 人間社記者史宏偉攝

  • 圖說:人大副主任王玉新歡喜與星雲大師握手。 人間社記者邵曉蕾攝

  • 圖說:鑑真圖書館館長賴永海讚揚人間佛教是當代佛教主流,大師是當今最具影響力的佛教界領袖。 人間社記者史宏偉攝

  • 圖說:大師向與會者介紹前鑑真圖書館館長翁振進。 人間社記者邵曉蕾攝

  • 圖說:佛光青年演唱〈愛我青年〉。 人間社記者邵曉蕾攝

  • 圖說:小朋友唱誦《心經》。 人間社記者邵曉蕾攝

「佛光山上殿宇輝煌,佛光山上聖賢流芳……安和樂利人間佛教的榜樣……」,4月24日揚州講壇場內外,〈佛光山之歌〉旋律隨風飄盪整個鑑真圖書館。星雲大師「禪的生活文化」壓軸場次尾聲,逾3千民眾熱血澎湃,跟隨佛光山開山寮特助慈惠法師、國際佛光會世界總會署理會長慈容法師齊聲高唱。而民眾不捨地流著淚水大聲高喊「感恩大師!」讓講座欲罷不能一延再延,大師亦慈悲回應每個熱情民眾的提問。

當天,鑑真圖書館熱鬧非凡,裡裡外外車水馬龍,只為了把握最後機會,聆聽大師講演。訂到補票的民眾,更是提前好幾個小時在門口排隊,幸運領到入場券的人則開心快步走進會場,希望能覓得好位置。由於揚州天候寒冷,星雲大師感念戶外帳篷區聞法的上千民眾哆嗦著身體,坐在戶外聽講,特別在講座開始前,前往關心致意,祝福大家永遠平安吉祥。隨後以一貫幽默風趣的方式,講說高僧軼事、生活故事、佛門典故等耐人尋味的內容,讓會場歡笑聲此起彼落、掌聲連連。

行三好 等無差別

「我只想在有生之年回來看鄉親父老,讓大家知道揚州有個和尚」,星雲大師感性道出此次回鄉演講的心情。訴說小時候曾動過前往平山堂的夢想,直至1989年才實現兒時夢。大師不但實現了兒時夢,也實現唐代日本文化之父鑑真大師的千年之願,因為鑑真大師曾在與鑑真圖書館比鄰的大明寺說法,並在70歲高齡時前往日本弘揚佛法,因年事已高無法再回揚州故鄉,故寫下「山川異域,日月同天;寄諸佛子,共結來緣」的遺作。而大師的回鄉開講,形成當地「古有鑑真,今有星雲」的佳話。

「禪生活文化對人間有何妙處呢?」大師一再重申誠信、不對立、結善緣的重要,並以「諸惡莫作,眾善奉行」點出做好事是為人的基本道理。並以「榮枯任他去」的公案,講述藥山禪師有一天在樹下乘涼,他見大徒弟出現即問:「您覺得樹是枯的好或繁榮的好?」大徒弟回說:「枯的好」,藥山禪師直說:「好!好!」當小徒弟出現也問同樣問題,小徒弟說:「榮的好」,藥山禪師一樣讚嘆他好。一旁的在家居士感到困惑的問:「為什麼大、小徒弟回答枯或榮,您都說好呢?」藥山禪師以「枯和榮了無分別,枯有枯的好,榮有榮的好。」

細數唐代高僧軼事 覓心了不可得

禪文化對國家發展、社會調和、教育擴大有重要影響,大師講說趙州禪師的軼事,趙王有次拜訪正在睡覺的趙州禪師,沒想到他照睡不誤,還請趙王到床邊探望。事後徒眾不解為何不去迎接?趙州禪師解釋,只是以本來面目見人,因為要見面的人是上等人;如果是中等人,就到客廳見面;遇到下等人,必須到門外迎接。

話說菩提達摩和梁武帝因話不投機,前往少室山面壁打坐9年,慧可向其求法,達摩卻靜默不語。由於寒冬大雪飄落,慧可依然在雪地等待因緣,達摩詢問所為何來?慧可希望達摩幫他安心,達摩要他將心拿出來,才能為他安心。慧可猶疑一會說:「覓心了不可得」,達摩回應:「我已經為你安心了。」大師又援引「德山禪師點三心」、「糞便裡乘涼」等故事,說明學佛、學道要有恆心,有禪心就能自在清涼。

貧僧有話說 心安擁有全天下

「一生什麼都沒有,但是在世界各地辦學、成立育幼院、蓋寺院,因為心安,所以擁有全天下。」大師一直覺得自己內心富有三千大千世界,一點也不貧窮,總以「做中學」、自我要求以圓滿完成每一項任務與活動。提及佛光山在世界五大洲建設數百個道場,無論走到哪裡都有飯吃、有人接送,將揚州之光帶至全世界。

談到「三分師徒,七分道友」,大師說明,師徒關係無對立可言,有時反而是徒弟在提拔師父。提及有回在香港過境,於免稅店看到喜歡的文具想要買,但身上沒帶錢,就向慈惠法師借錢,沒想到慈惠法師發現此文具台灣也有,就不讓大師買。大師當時心想:「下次一定要自己帶錢,不要受氣。」如今想來莞爾,依然習慣身上不帶錢。大師一講完,引來全場哄堂大笑,也提點了平等相待是互相學習成長的契機。

大師又說,財富分公有與私有、有形與無形、有緣與無緣。以公有為例,太陽、涼風都是公有,你我都能擁有這些大自然財富,所以是非常富有的,「真正的富人是享有而不是擁有。」
鼓勵大家行三好,創造給人歡喜、給人方便、給人信心、給人希望的圓滿人生。
最後大師表白今生大願「希望能在江北、蘇北創辦大學」。


在佛光山叢林學院學生、雲湖書院學員唱頌〈為僧之道〉「好因好緣多好事,青年入佛教爭光」的樂聲中,道出了大師辦教育、重傳承的慈心悲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