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社群ePortfolio登入
趙博士財經分析之126 :美國聯準會在2017年將採取的貨幣政策之解析
by 趙永祥 2017-03-17 08:01:15, 回應(2), 人氣(1197)

趙博士財經分析之126 

美國聯準會在2017年將採取的貨幣政策之解析



美國聯準會(Fed)15日一如預期,升息1碼。升息,當然是緊縮,何況是在三個月內的第二次升息;但升息之後聯邦基金利率仍在0.75%-1%的區間,貨幣政策依然寬鬆,因此當前的貨幣政策其實是「鬆中帶緊」。然而Fed的會後聲明及主席葉倫在記者會上的談話,卻由會前的疾風厲語,轉變為和風細雨,充分顯示「緊中帶鬆」的意向。

連續升息,確定八年多來的超寬鬆貨幣政策將告一段落;葉倫在明年任期屆滿之前,將以這套「鬆緊帶操作」哲學,使貨幣政策逐步走向「正常化」,溫和卻又堅定。

美國貨幣政策為何要趨緊?

關鍵當然是為了使貨幣政策能夠「正常化」,目的是使政策的「對稱性」能夠漸趨平衡。以目前利率之低,加上量化寬鬆(QE)政策尚未完全退場,一旦經濟遭遇國內、外政治及社會面的震撼,Fed已無可用之工具來緩和衝擊。

但緊縮須有客觀條件配合,而現在顯然已經比過去兩年更為成熟。第一當然是美國經濟表現良好,尤其是「三信心」明顯增強,包括民間的企業與消費者信心,Fed對達成充分就業及通膨目標兩項使命的信心,以及股市熱絡所展現的市場信心。再者,國際情勢也相對有利,歐洲、日本、中國及亞洲新興經濟體的景氣也回升。更重要的,則是Fed已決定貨幣政策將領導市場,不再跟隨市場;揚棄「全看每月數據」的戰術考量,轉向「掌控長期趨勢」的戰略思維。

Fed雖然升息,但金融市場的反應卻是股市上漲,連對升息最為敏感的公債殖利率也回降,原因是經過最近決策官員相繼發表「鷹派」談話後,15日將升息已在市場預期之中;令市場意外的,反而是葉倫展現出「緊中帶鬆」的政策立場,投資人不必擔心Fed會因為過度憂慮通膨上升,就忍不住加快升息步調。

葉倫釋放出的最重要信號,就是Fed願意容忍通膨率暫時超過2%目標;她並重申,2%是目標,不是上限。會後聲明的「點陣圖」中,仍預測今年內將再升息2碼,2018年也將升3碼,並未加碼,且並未上修經濟成長與通膨率預估,葉倫還強調這次升息「並不表示我們對經濟展望或貨幣政策的適當路徑有了新的評估」。

為了進一步證明升息並不特別急迫,Fed再次承諾在升息過程中,仍維持現有證券到期後將再投資的政策,為QE留下一個尾巴,這對金融市場更是一枚定心丸。更何況就算Fed能落實今年升3碼、明年再升3碼的升息路徑,仍需耗費整整四年才升息3個百分點,成為有史以來最緩慢的緊縮周期。


Fed為何要「緊中帶鬆」?

根本原因仍在於經濟成長率仍相對疲軟。2016年估計經濟僅成長1.6%,遠低於2015年的2.6%,2017年第1季也無加速信號。最堪憂的是生產力成長率依然緩慢,而且25-54歲主要工作年齡人口的就業趨勢仍長期下降。川普雖承諾將創造2,500萬個新工作機會,但至今還是空包彈,因此Fed仍希望能藉低利率創造出更多的就業機會。

至於Fed是否會調整經濟成長預估及升息路徑?最關鍵的因素是川普政府的「成長政策快三斧─減稅、法規鬆綁與擴大基建支出」,究竟規模有多大、時機有多快、影響有多深;換言之,財政政策愈擴張,貨幣政策也將愈緊縮。 其次,是歐洲政局的發展。不過由15日荷蘭選舉的結果顯示,民粹政黨的聲勢並不如國際媒體所宣揚的那樣高漲,第三塊民粹骨牌並未倒下;對最重要的法國大選將產生何種影響,仍有待密切觀察。

結語

川普將如何重新塑造Fed的領導班子?國會將如何修法以削弱Fed的獨立性?迄今都尚未出招。在川普尚未揮出「屠倫寶刀」之前,葉倫也無需亮出「退場一劍」。因此在上述情勢未趨明朗之前,葉倫這套「鬆緊帶式的貨幣政策」哲學應屬相當有智慧的因應之道。


Written by Dr. Chao Yuang Shiang (趙永祥 博士)

Faculty, Dep. of Finance, Nan Hua university

(南華大學財務金融學系暨財務管理研究所 專任助理教授)

17-March-2017    抒于 學海堂
回應(2)

Fed 貨幣政策為何要「緊中帶鬆」?

根本原因仍在於經濟成長率仍相對疲軟。2016年估計經濟僅成長1.6%,遠低於2015年的2.6%,2017年第1季也無加速信號。最堪憂的是生產力成長率依然緩慢,而且25-54歲主要工作年齡人口的就業趨勢仍長期下降。川普雖承諾將創造2,500萬個新工作機會,但至今還是空包彈,因此Fed仍希望能藉低利率創造出更多的就業機會。


FED 已決定貨幣政策將領導市場,不再跟隨市場;

揚棄「全看每月數據」的戰術考量,轉向「掌控長期趨勢」的戰略思維。

FED 主席葉倫展現出「緊中帶鬆」的政策立場,投資人不必擔心Fed會因為過度憂慮通膨上升,
就忍不住加快升息步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