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社群ePortfolio登入
外資機構看十九大:權力洗牌後中國經濟之走向
by 趙永祥 2017-12-19 23:24:21, 回應(0), 人氣(779)


外資機構看十九大:權力洗牌後中國經濟之走向 



带一路政策 重點內容


信用評等機構穆迪在中共十九大前發佈報告,將中國2017年經濟增長率預估由6.6%調升至6.8%,將2018年增速預估從6.3%調升至6.4% 


這對中國經濟來說是一個難得的正面消息。在此之前的一年時間,國際評級機構紛紛下調中國主權信用評級。中國經濟增速在過去5年間持續下滑,改革會出現"硬著陸"的聲音此起彼伏。 

十九大前較長一段時間,滬深股市沒有再次出現大起大落,而是保持平緩上漲。和中國內地關係緊密的港股恆生指數則在不到一年時間22000點漲過28000點,漲幅獨步天下。 


人民幣匯率在上半年出現大幅下跌後出現大漲,上下波動幅度最高超過了5%。但美國已不再把中國視作匯率操縱國。 


這些市場痕跡和中共即將召開的十九大有何關係?中共高層權力洗牌將如何影響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未來走向? 


GDP增速會進一步下滑嗎? 


中國市場研究集團(China Market Research Group)創始人雷小山(Shaun Rein)接受BBC中文採訪時預測,未來五年,中國的增長可能會持續放緩。原因是"中國在房地產、人人貸等領域出現了泡沫。中國需要重新制定經濟增長的目標" 


這意味著"更慢更健康的增長,以及更健康的社會,"雷小山說。 

澳新銀行ANZ10月向BBC提供的一份專門展望十九大後中國經濟走勢的報告預測,習近平在第一個五年推行的經濟轉型策略將會持續。其方向仍然是讓中國改變信貸依賴和房地產引領的發展模式,主要手段則包括去產能、去杠、去庫存等等。 

該報告分析稱,十九大之前的6次黨代會,除十六大外,其餘五次會後中國經濟增速都出現了下跌。其中十四大到十五大之間經濟增速持續下滑,十八大以來也是如此——2013-2017年中國經濟增速始終處於下降狀態。 


"基在上世紀90年代後期強力推行了國企改革和去壞賬,再加上2001年中國加入WTO,這使當時的中國經濟受益。現在的供給側改革和一帶一路倡議,能讓中國重覆類似奇蹟嗎?"報告對十九大後中國經濟會不會打破會後必跌的怪圈提出疑問。但雷小山認為,增長放緩不一定給中國帶來太大問題,中國需要保持8%的增速才能保證就業的說法是愚蠢的。中國目前的就業市場很健康,很容易找到工作,一些外資企業還找不到合適的工人。在中國生活工作了20年的雷小山說,"相對於社會穩定,我不擔心中國增速放緩。" 


雷小山說,中國經濟增速下降同時產生大量過剩產能。習近平提出"一帶一路"戰略,一是要給中國國內企業尤其是國有企業創造保持增長的機會。二是在美國實施收縮政策和全世界正在尋找新領袖的時候,利用"一帶一路"為中國在全球創造影響力。 


"這能避免在中國建造毫無價值的隧道、機場和火車。它們(中國公司)現在去了泰國、巴基斯坦,其它政府來支付費用,"雷小山說,"一帶一路"是過去五年他對中國經濟領域印象最深的事件。 

經濟改革展望 

澳新銀行的報告稱,儘管經濟增速下滑,但從以往經驗看,習近平並不願意使用常規的財政和貨幣政策來刺激經濟。十八大後,中國的財政支出增長緩慢。習還在著手對應對債務問題。 

儘管大會不會制訂很具體的宏觀經濟改革藍圖。但隨後的中央經濟工作會、全國兩會、三中全會等將會按照新領導班子的意圖制定方案。 

該報告預測,未來五年中國經濟改革可能涵蓋: 

  • 金融監管改革。金融穩定將是最高政策目標。習近平提到過的監管對象包括,迅速增加的影子銀行、跨部門的金融套利行為等。已經成立的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將開展一系列改革。 

  • 國企改革。儘管中國在2015年就出台了國企改革的官方指導意見,但截至目前進展讓人失望。目前的國企改革把重點放在了政府對國企的控制,而不是市場化改革。但今年以來的一些國企混合所有制改革傳遞出了積極信號,十九大後這種趨勢有望延續。 

  • 土地和房地產市場改革。習近平在2016年說了一句話,"房子是用來住不是用來炒的",這已經明確明瞭中國高層對房地產市場的態度,就是要保持合理的房地產價格,給本地居民提供房屋供應。中國政府可以進一步研究中長期的解決方案,通過土地改革來滿足住房需要。 

但雷小山認為,增長放緩不一定給中國帶來太大問題,中國需要保持8%的增速才能保證就業的說法是愚蠢的。中國目前的就業市場很健康,很容易找到工作,一些外資企業還找不到合適的工人。 

在中國生活工作了20年的雷小山說,"相對於社會穩定,我不擔心中國增速放緩。" 

雷小山說,中國經濟增速下降同時產生大量過剩產能。習近平提出"一帶一路"戰略,一是要給中國國內企業尤其是國有企業創造保持增長的機會。二是在美國實施收縮政策和全世界正在尋找新領袖的時候,利用"一帶一路"為中國在全球創造影響力。 

"這能避免在中國建造毫無價值的隧道、機場和火車。它們(中國公司)現在去了泰國、巴基斯坦,其它政府來支付費用,"雷小山說,"一帶一路"是過去五年他對中國經濟領域印象最深的事件。 


經濟改革展望 

澳新銀行的報告稱,儘管經濟增速下滑,但從以往經驗看,習近平並不願意使用常規的財政和貨幣政策來刺激經濟。十八大後,中國的財政支出增長緩慢。習還在著手對應對債務問題。 

儘管大會不會制訂很具體的宏觀經濟改革藍圖。但隨後的中央經濟工作會、全國兩會、三中全會等將會按照新領導班子的意圖制定方案。 

該報告預測,未來五年中國經濟改革可能涵蓋: 

  • 金融監管改革。金融穩定將是最高政策目標。習近平提到過的監管對象包括,迅速增加的影子銀行、跨部門的金融套利行為等。已經成立的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將開展一系列改革。 

  • 國企改革。儘管中國在2015年就出台了國企改革的官方指導意見,但截至目前進展讓人失望。目前的國企改革把重點放在了政府對國企的控制,而不是市場化改革。但今年以來的一些國企混合所有制改革傳遞出了積極信號,十九大後這種趨勢有望延續。 

  • 土地和房地產市場改革。習近平在2016年說了一句話,"房子是用來住不是用來炒的",這已經明確明瞭中國高層對房地產市場的態度,就是要保持合理的房地產價格,給本地居民提供房屋供應。中國政府可以進一步研究中長期的解決方案,通過土地改革來滿足住房需要。 

  • 澳新銀行的報告則指出,中國需要認真解決收入差距的問題。 

  • 1980年代,中國的基尼係數保持在30左右。這個數字在2010年前後已經上升到了接近50的水平。 

  • "儘管鄧小平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的政策有望幫助中國在2020之前進入小康社會,但習近平可能會採取更多平衡政策讓廣大群眾分享發展成果,"該報告說,應對收入不平衡將是中國不可迴避的話題。 

 

 

  

 

未來的全球領導會是中國?

 

習近平提到要在國際社會推動「公平正義、合作共贏的新型國際關係」。最近皮尤研究中心(Pew)在37個國家進行的調查顯示,人們更信賴中國領導人而不是美國領導人去做正確的事。 

以目前的趨勢,中國經濟將會在下一個10年的某個時間取代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批評者對中國模式帶來的挑戰不置可否,預言僵化的政治將會限制改革,而市場扭曲將會令經濟增長停止。當然,大多數進入發達社會行列的國家都是先實現了民主化。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今 (18) 日於十九大上報告強調,將要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必須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把提高供給體系質量作為主攻方向,並繼續著重一帶一路、供給側改革之路線發展。 

習近平指出,中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未來將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提高全要素生產率,著力加快建設實體經濟、科技創新。習近平並指出,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關係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他說,必須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重點工作。最後,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必要,習近平指出,經濟體制改革必須以完善產權制度和要素市場化配置為重點等。 

 

 

 

 

 

 

 

 

 

 

 

  

 

十九大後的中國外交「策」與「術」 


過去五年,世界格局變化多端。由冷戰後美國主導提倡自由民主為核心的國際秩序被接二連三的「黑天鵝事件」和頻發的恐怖襲擊攪亂。而中國在西方世界出現亂局時繼續推行自己的經濟外交,用自身的經濟實力不斷擴張自己在地緣政治和國際事務中的影響,積極參與非傳統安全領域的全球治理,比如氣候變化外交和全球金融體系改革。中國的外交手腕或者「術」,和外交官的素養日益嫻熟,這都是值得肯定的地方。許多中外學者一致認為,過去五年,中國外交在習近平領導下由「韜光養晦」漸變成「奮發有為」的「策」。他倡導的「新型大國關係」和「一帶一路倡議」,都逐漸印證中國外交全面開花。從過去只強調自身發展中國家地位,關起門來求經濟發展,成為積極參與國際與地區事務,主導全球治理新模式。一些長期研究中國的外國學者甚至預測,今後五年中國外交會變得更加強硬,更難打交道。

 

而筆者認為中國外交的基本特點:「外交是內政的延伸,外交為內政服務」在過去五年沒有改變,今後五年甚至很長一段時間也難以更改。中國外交策略的強硬或者溫和程度都取決於外交怎樣為內政和鞏固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地位服務。許多人會說,世界上大多數國家外交政策皆如此,多少都受內政影響。但在當代中國絶大部分外交政策都由內政引導,這種狀況是把雙刃劍,可以讓中國外交政策變得更成熟,更專業化,也容易使中國的伙伴對中國產生戰略懷疑和錯覺。 

 

過去五年,習近平和他的團隊一方面在中國國內大刀闊斧的懲治黨內和軍隊內部的貪污腐敗,另一方面推進十八屆三中全會的多項改革,其中包括對國有企業和金融系統的改革。三中全會上列舉的每項改革都極其複雜,其中涉及利益集團眾多,相應的阻力也不小。國內的經濟形勢不容樂觀,地方政府與企業債台高築。今後五年,轉化生產與消費的關係,發展國民經濟應該是中國政府今後的主要任務。 


因此在外交政策上也就會出現相應調整。比如「一帶一路倡議」,作為習近平第一任期親力親為所倡導的一系列政策之一,不僅是中國對外擴張自身國際影響的手段,更重要的是進一步轉化國內過剩產能和支持中國企業走出去的結合體。在實施過程中,中國政府不可避免的會照顧中國企業「走出去」,為參與企業提供資金援助和政治支持。但外界對這一倡議眾說紛紜,誤解頗多。

 

「摸著石頭過河,走一步看一步」是中國政府許多政策實施過程中的方式手段,而且普遍為地方政府和老百姓所接受。誠然在改革開放初期,中國與世界的聯繫不那麼緊密時,摸著石頭過河,強調中國特色可行。而當今中國的發展與整個世界息息相關,如果執行許多經濟和外交政策依舊只按照自己的意願自說自話,就會加深摩擦。世界許多參與中國經濟發展和市場競爭的國家往往不明白這些「中國特色」,在對華交往過程中很容易產生困惑和不滿。中國外交將會面臨更大的挑戰。 


據美國中文電視駐華盛頓記者崔菡,實習記者沈智虹、丁琳報導,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於20171018日在北京召開。美國務院前高級分析師、《全球策略資訊》雜誌華盛頓分社社長威廉·鐘斯認為,中國如今是世界舞臺上的主要力量,一帶一路將是國際社會對於十九大關注度較高的議題之 

 

鐘斯表示,十九大的召開將鞏固過去五年來的政策成果,希望十九大闡明中國未來的發展走向。 


鐘斯:十九大會鞏固領導人團體,更加會鞏固過去五年來的政策成果。過去五年中國有很多政策革新,尤其是更加開放和立場堅定的外交政策。經濟和其他方面的改革也是如此,比如調整產業結構、增加開放程度。十九大後中國領導人團隊會更有力。此外,鑒於中國如今已是國際舞臺上的主要力量,希望十九大也能闡明中國未來的發展走向,共產黨不僅應向黨員,也應向中國人民和全世界表明,中國想怎麼做,中國會怎麼做,將扮演怎樣的角色。我認為這是至關重要的。 

 

一帶一路戰略作為中國全方位外交的新實踐,過去4年來,全球已有10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積極回應,取得豐碩成果。鐘斯認為,一帶一路也將是國際社會對於十九大關注度較高的議題之 

 

鐘斯:一帶一路是中國的也是世界的,這對世界各國都是利好。它改變了經濟性質 (nature of economy)和經濟發展方向。2013年前,我們遭遇了2008年金融危機,過去十年來第二大的金融危機。世界上大部分人眼睜睜看著他們的生活條件越來越糟。中國自身提振經濟的政策不僅造福了百萬中國人,也成為了世界經濟發展的標杆。中國不僅提供了有效的政策,也推動其在世界範圍內的實施,也就是一帶一路戰略。我認為這為世界帶來了希望,尤其為發展中國家的未來發展提供了借鑒。川普總統即將十九大召開後對華進行國事訪問,鐘斯認為,習近平主席與川普總統建立了良好關係,兩位領導人在多個方面有著共同利益。 

 

鐘斯:我認為習近平主席與川普總統建立了良好的關係。兩位領導人在外表和態度上都不盡相同,但我認為他們很聊得來,這非常重要。川普當然也希望造福美國人民,這毫無疑問,對此他很真誠。但他並不關心其他國家的人。 而習主席強調了這一點,一帶一路就是惠及世界人民的。我認為他們二人的友好關係不會只局限於個人交往,也會在政策上體現出來。我認為他們有共同的利益,找到一個合作機制去實現這些共同利益是非常重要的。 

 

  

 

 

中國大陸經濟的發展前景與侷限 

中共第19大在全球注目中完成。除了政治布局外,經濟政策方向也是關注焦點。此次中共宣示的經濟發展主軸為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中共於1992年的14大時,提出「期於2020年前實現小康社會」,如今習近平更提出「盼望中國2035年達成『新時代』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發展目標,2049年建立現代化強國」。

 

為此,習近平未來三年將持續推動「具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包括提升信貸品質、翻轉經濟發展模式、加速產業升級與改善產能過剩。面對經濟增速放緩的趨勢,在19大鞏固權力之後,習近平對於推動前述各項經濟改革、執行一帶一路等所謂「經濟突圍」政策,勢必有高於第一任期的執行力道。

 

儘管如此,國際間仍對中國經濟是否真能良好發展存有不少質疑。例如,中國人民銀行長周小川在19大期間即指出「由於企業債務處於相對高檔,家戶負債增加太快,中國必須防範『明斯基時刻(Minsky Moment)』」。「明斯基時刻」是指經濟長期繁榮時,資產價格上揚會導致投機貸款增加,所形成的過多投機債務,會造成投資者的現金流吃緊,當被要求清償債務時,就必須賣掉投資物,連鎖的拋售將導致資產價格的崩跌。事實上,周小川會出此言,顯示中國經濟已非常接近明斯基時刻。根據國際清算銀行(BIS)統計,中國非金融體系總債務占GDP的比重已從2008年底的141.4% 攀升至2016年底的257%,更有美國學者指出,此一比重已高達328%,遠高過一般認知的250%

 

此外,習近平此次也再度提及「改善產能過剩」,顯示了產能過剩問題的嚴重性,因此中共勢必將延續近兩年來的「供給側改革」政策,避免高汙染、高耗能、過度競爭的過多產能帶來對社會及經濟的危害。事實上,若真要執行提升信貸品質、翻轉經濟發展模式、加速產業升級與改善產能過剩這些項目,也就是去槓桿、調結構,勢必抑制大陸最關切的經濟成長率。未來如何在去槓桿、調結構與保增長之間取捨,也是眾所關切的重要議題。 


全球少有國家像中國大陸一般,可以將國家發展的目標訂到20352049年,也少有國家像中國大陸這麼重視經濟成長率,每年必須為必須達標而努力。中國藉由各種不斷推出的調控政策試圖達到預定目標,也藉由多不勝數的國有企業影響與控制市場;於是我們可看到一如去年四個季度經濟成長率幾乎完全相同這種全球少有的現象。因此,所謂「具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其實不脫計畫經濟的本質,而這正是中國政府的基因,也無怪乎會有藉一帶一路政策來影響貿易的思維與畫。

 

如今中國大陸已經進入第13個五年計畫時期,經濟確實有所成就,但也面對巨大的金融及債務危機,以及龐大的高耗能、高汙染及過度競爭的過剩產能問題。這些問題當然也是過去計畫經濟下的結果。計畫經濟如能完美,則經濟問題何以會如此嚴峻? 

大部分國家也都會有經濟目標與經濟政策,但也多知道政策具有侷限性,必須在尊重經濟運作邏輯的前提下因勢利導才能有較好的趨利避害效果。經濟運作最簡單的邏輯就是「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有一好、沒兩好」,例如國際金融有所謂的「三難」問題  政府無法同時達到貨幣政策自主性、國際資金的自由移動與匯率穩定三個目標。這說明了政府要透過政策來同時達到多元目標,往往有很大的侷限性。

 

中國未來的經濟發展不容小覷,但困境之大也有目共睹。中國政府習於對各種所欲達成的目標訂定針對性的政策,但這些目標常常在本質上是相互格的,也因此很難完美調控。例如想要去產能、調結構,就很難保增長。而要去產能、調結構,最有效的方式可能就是放棄調控,讓市場發揮弱留強的機制。若不能適度尊重經濟運作的基本邏輯,那麼,所謂「具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可能就會是中國未來經濟成長最大的自我侷限。 

 

 

 

 

 

 

 

 

 

 

 

 

 

 

 

川普中國行 貿易角力戰開打 

美國總統川普的亞洲行中,中國大陸是極重要的一站,各方預期朝鮮和貿易兩大問題會是川普中國行的重點。然而,就在川普動身前夕,中國商務部副部長王炳南表示,將會在明年舉辦首屆進口博覽會來擴大進口,另外也將降低部分日用消費品關稅來增加消費品進口,並藉以優化進口結構。這項宣布,顯然企圖在川普動身前夕營造一個友善氣氛,讓川普帶著愉快心情上路,降低訪中期間可能對中國帶來的壓力。這些措施對減少美中貿易逆差的效果,以及未來可能的發展,都值得利害相關的台灣關注。 

中國大陸以人均經濟生產而言,無論是名目值或購買力平價值,都只是接近全球平均值而已,但因量體巨大,加上政策鼓勵出口,竟能在2016年創造出5,000億美元的貨品貿易盈餘,累積全球最高的3兆美元外匯存底。對美國的貨品貿易盈餘就高達3,500億美元,引發川普總統極度不滿,多次放話要對中國輸美產品課徵高額關稅。今年4月習近平訪美後,雙方訂出了「百日計畫」,但對消弭失衡仍未提出亮眼的作為。因此,川普中國行可以達成何種成效,各方都高度矚目。 

中國商務部企圖以調降關稅的方式來刺激進口、減少貿易盈餘,自有其道理。身為全球最大的出口貿易體,中國大陸迄今關稅率卻仍偏高:所有貨品平均關稅率7.6%,高於全球平均6.8%,更遠高於美國的2.8%、日本的2.4%和歐盟的2.1%。若深入觀察,身為勞動成本相對較低的農業大國,中國的農業保護還是頗高,稻米、玉米、小麥關稅率都高達65%,菸草57%、蔗糖50%、發酵飲料40%、棉花40%、花生30%…,這不僅讓大陸的糧價偏高、農業生產效率降低,也剝奪了美國農產品的出口機會。 

在製造業方面,商務部所說「日用消費品」的確有不少關稅率偏高的貨品,如摩托車45%、熱水器35%、咖啡機32%、刮鬍刀30%、彩色電視30%、冰箱30%…,其效果類似農業保護,讓中國大陸效能不佳的企業可以存活,但阻礙了國外優質產品的進口機會,排除中國人享有更優質生活的機會,出國就大肆採購、令人嘆為觀止。以轎車為例,中國進口關稅率25%,歐盟為10%,美國2.5%,日本更是零關稅。若加上消費稅(525%)、增值稅(17%),以及偏高的利潤後,消費者要付出美國兩倍(如賓士S350)到三倍(如凱迪拉克雷德6.0)價格,這當然產生了抑制進口、創造貿易盈餘的效果。 

其實,以汽車為例,中國大陸在2016年生產量已高達2,800萬輛,為全球首位,進口量僅100萬輛,出口已達80萬輛,並不需要如此高度保護。不過,就算降低關稅讓進口增加,以美國僅占中國進口總額8.5%1,158億美元的情況來看,如果因此而倍增,也難以扭轉3,500億美元的逆差。要解決兩國貿易失衡,最重要的是要調整目前的生產模式,讓在中國加工再出口美國的產銷型態,在工業4.0的發展下逐漸轉為移回美國和他國生產。而在這過程中,中國大陸除降低關稅外,可以借助「策略性採購」,包括針對美國能源、農產品、飛機、電影音樂等優勢產品大量進口,加上讓阿里巴巴在美國協助美國消費品透過電子商務進軍中國,來加速扭轉逆差。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19大的講話中,強調要讓中國從小康轉為富強,那麼,大幅開放進口的時機已然成熟;但如何在進口大增下,仍能維持令人滿意的經濟成長,還是充滿著挑戰。而近在咫尺的台灣,則應該全神貫注這種變化趨勢,以順勢掌握「搭便車」的商機,特別是在「服貿」和「貨貿」卡關之下。 

 

 

 

 

 

 

 

 

 

 

 

 

 

 

 

 

 

 

 

 

 

 

川普亞洲行 開啟美中新賽局 

川普上任後捨棄歐巴馬政府的「重返亞洲」、「亞太再平衡」等戰略,退出《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造成美國亞太戰略不明及亞洲盟友對美國信心的動搖。相對上,習近平在國際舞台上表達願意承擔繼續推動全球化的重任,並力推作為中國大陸全球戰略布局藍圖的「一帶一路」計畫,從而也導致美中影響力的一消長。 

為扭轉過於強調「美國優先」的單邊主義思維,安撫亞洲盟友不安心理,這次川普亞洲行,和日本、韓國及東協國家領袖會晤,都將觸及到在亞洲的雙邊或多邊合作策略;川普也將在APEC場合進行亞洲政策演講。川普能否掃除盟國疑慮,提出強有力的新亞太政策,將是各國對美國老大哥能否繼續扮演領導角色的信心指標。 

最近川普政府突然祭出「印度太平洋戰略」,似乎是為川普亞洲行及新亞太戰略作鋪墊。上月中旬美國國務卿提勒森在美國智庫發表專題演講,提出「自由開放的印度太平洋地區」free  and open Indo-Pacific)的政策概念;緊接著白宮官員就川普亞洲行兩度和媒體吹風,都提到川普將重申美國推進「自由開放的印度太平洋地區」的領導性,顯示川普政府很可能以此定調美國的新亞太戰略。 

據華府智庫專家指出,所謂「自由開放的印度太平洋地區」是源於美國的海洋戰略框架,意指由美國、日本、澳大利亞、印度等海洋民主政體聯合起來,共同制衡中國的崛起。根據國務卿提勒森和印度總理莫迪日前會晤的談話,以及最先提出此概念的日本首相安和莫迪會面達成的共識,很顯然「自由開放的印度太平洋地區」就是針對中國的「一帶一路」計畫。這也顯示,在習近平領導下,中國和美國競逐在亞洲乃至亞太地區影響力,已引起廣泛關切,川普政府是否會採取較前任歐巴馬政府更強硬的制衡或圍堵策略,是各方關注焦點。 

而即將在北京舉行的第二度「川習會」,也關川普政府的中國政策。川普上任後強烈要求各國減少對美貿易逆差,大陸是美國最大貿易逆差地區,因而成為美國要求縮減貿易逆差的頭號目標。但大陸對美國有巨額採購及去年已高達450億美元的龐大投資,又是美國國債最大持有者,雙方在貿易談判上各有籌碼,爆發貿易戰可能性極低。 

再從過去幾個月美中雙方互動來看,川普最在意、也是最優先的政策目標在解決北韓核武危機,美中貿易問題似乎被川普拿來當籌碼,意在施壓北京大力協助解決北韓問題。這次川普訪問中國,國務院已對外說明北韓與美中貿易議題是兩大重點,但研判北韓問題才是雙方攻防的真正焦點,北京在解決北韓問題上能否作出令川普滿意的積極回應,是美中貿易談判會否被放大的關鍵決定因素。 

整體來看,美中雙方是處於既有利益衝突、但又需相互合作的國際賽局,習近平在19大後集大權於一身,並以「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為新時代中國的歷史任務,展現高度自信積極對外布局,發展全球夥伴關係;川普具有不可預測、也不肯低頭的商人性格,作為全球龍頭的美國領導人,也背負不容迴避的歷史責任,兩大領䄂在美中世紀賽局究竟會採取「零和」或「雙贏」策略,或可在這次川普亞洲行看出端倪。 

 

 

 

 

 

 

 

 

 

 

 

 

 

 

 

 

 

 

 

 

 

 

 

 

 

日經中文網特約撰稿人 沈建光:10月底中國債券市場經歷暴跌,10年期國債收益率在1031日突破3.9%,攀升至201410月以來的歷史高位。市場上對此次暴跌的解釋有經濟基本面向好,通膨壓力抬頭,追隨美債利率上升等,但筆者認為中國共産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閉幕後即出現這樣的暴跌,最根本原因是市場接受到新領導班子政策收緊的信號。 

 

 

       筆者在十九大之前就撰文指出貨幣政策和流動性環境或在十九大後迎來轉向,十九大之前為了保證重要會議的勝利召開,一般以維持經濟穩定為主要任務,政策環境也相應較為寬鬆,同時,由於貨幣當局的活動多集中於準備會議,去槓桿的進程會相對放緩。因此市場看到9月的信貸數據非常強勁,即便剔除季節性因素,家庭和企業貸款均大幅增加,甚至消費貸和影子銀行也呈捲土重來的上升之勢,當時筆者就在數據解讀中明確表示這只是十九大之前的一時之勢,會議成功召開後貨幣政策即將收緊。 

   10月18日至24日召開的十九大,不但決定了中國新的最高領導班子,也為未來5年甚至30年中國經濟發展定下新基調。習近平國家主席在本次十九大報告中,並未提及2020年國民收入翻一番的目標,而是36年來首次改變對中國基本矛盾的表述,我國的問題從「落後的社會生産」變為「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這體現了相較于經濟增長的速度,質量、公平、結構升級將會成為更重要的目標和考量因素。 

 更進一步解讀則是,即使犧牲一部分經濟增速也要解決影響長遠發展的根本性問題。這一基調的奠定就掃清了去槓桿路上最大的障礙---即去槓桿的過程中不可避免的造成經濟增速一時降低這一問題。之所以筆者判斷去槓桿,制影子銀行,乃至貨幣政策轉向偏緊是十九大之後的大趨勢,是因為若要實現習近平國家主席提出的「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和「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中國高達GDP250%的高槓桿問題就是不得不直面的痛點,而影子銀行更是宏觀審慎監管的重要領域。正如周小川行長10月15日在華盛頓出席G30國際銀行業研討會上的所指出的,中國整體宏觀槓桿率較高,尤其是企業部門債務GDP比較高。並且,周小川行長在提到中國金融穩定問題時,將影子銀行列為四大重點監管對象之首。  

 

 

 

       IMF在今年4月19日發佈的《全球金融穩定報告》(GFSR)中提到,當前中國銀行業的資産規模已達到GDP的三倍以上,而其他非銀行金融機構的信貸敞口也有所增加。中國許多金融機構資産負債存在著嚴重錯配,流動性風險和信貸風險處於較高水平。而在去年10月IMF的一篇《Resolving China’s Corporate Debt Problem》工作論文中,提到中國2009-2015年間信貸平均增速高達20%,大幅超越名義GDP增速,需要防範如西班牙、泰國以及日本這些信貸缺口類似經濟體的前車之鑒。 

   

 

 

 

 

 

日本經濟新聞社中文版:日經中文網和日經QUICK新聞進行的中國經濟學家調查顯示,大多數觀點認為十九大之後中國啟動貨幣緊縮的力度有限。越來越多的預測稱,中國重視經濟穩定,經濟將保持緩慢減速。 

關於中國十九大之後的經濟政策,認為與此前相比沒有明顯變化的觀點了多數。很多觀點認為,對影子銀行等金融部門的打壓將加強,另一方面,新加坡銀行首席經濟學家理查德·傑拉認為:「政策的優先級首推目前的經濟增長,而不是將來的金融穩定」,預測中國不會出現過度的貨幣緊縮。瑞穗證券亞洲經濟學家沈建光認為中國將啟動伴隨陣痛的改革,但這種觀點屬於少數派。對於未來1年的貨幣政策,很多觀點預測稱,中國人民銀行(央行)將維持基準利率和存款準備金率不變。 

   

供給側改革受好評 

   請受訪經濟學家以1~10(10為最大)的數字來為中國政府的重點課題——淘汰過剩産能等供給側改革進行評價,結果平均值為6.0。新鴻基金融集團的溫傑高度評價稱,推動了資源價格上升,相關企業的利潤也翻了一番。同時給消費和投資帶來了積極影響。另一方面,中國銀行香港的蔡永雄表示,成本和益處正在相互抵消,認為對經濟的影響是中性的。 

   

2017年GDP將高於政府目標 

 

  對於將於19日發佈的7~9月實際國內生産總值(GDP)增長率,預測平均值為同比增長6.7%,與1~3月和4~6月的6.9%相比有所放緩。預測2017年全年增長6.8%,高於政府目標的「6.5%左右」。 

荷蘭銀行經濟學家Arjen van Dijkhuizen預測稱,「增長率在今年上半年達到頂峰。政府採取基礎設施支出等經濟刺激舉措的必要性正在下降,緩慢減速將再次開始」。此外,瑞穗證券亞洲的沈建光也指出,環保規定加強導致的工廠大量關閉和地方政府債務削減等政策因素正在讓經濟減速。 

   

房地産行情出現降溫 

   由於地方政府的住宅限購和住房貸款利率上升的影響,房地産銷售已開始浮現陰影。關於以從1到10(10表示最為過熱)的數字來顯示房地産行情的泡沫程度方面,結果平均值為6.1,與3個月前的上次調查(6.6)相比有所下降。 

   作為有可能導致經濟下行的風險因素,「貨幣緊縮」和「房地産行情惡化」繼續佔據第1、2位。「與朝鮮有關的地緣政治風險」迅速上升,躋身於第4位。基證券分析師陳擔憂地表示:如果朝鮮爆發大規模衝突,有可能(對經濟)造成致命性影響。 

   

人民幣匯率將維持目前水平 

   

預計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到2017年底為1美元兌6.65元左右,處於與目前基本相同的水平。9月上旬出現了6.43元的高點,目前維持人民幣兌美元貶值趨勢,但三菱東京日聯銀行的范小晨預測稱,中國政府顯示出不容忍人民幣大幅貶值的姿態,十九大後的貶值幅度將有限。此外,澳新銀行(ANZ)的楊宇霆也指出,央行調整人民幣中間價的計算方法,正在加強對人民幣匯率的管理。 

   由於人民幣匯率趨於穩定,中國政府放寬了部分資本外流管制,但預測到年底之前進一步放寬限制的觀點很少。新鴻基金融的溫傑分析稱,對於中央政府來説,金融穩定正日趨重要。此外,招商證券的謝亞軒也表示,中期人民幣貶值趨勢沒有改變,認為資本管制仍將持續。 

   調查方法 

  9月中下旬,以專門研究中國經濟的經濟學家為對象,日本經濟新聞社和日經QUICK新聞(NQN)通過書面實施調查,獲得了24人的回答。自2011年4~6月以後,該調查每季度實施一次,以中國經濟增長率及相關為主題,此次是第26次。 

 

 

 

 

 

 

 

 

 

 

 

 

 

 

 

 

 

 

 

 

 

 

 

中國經濟堅挺的虛和實 


從上海向西南驅車行駛2個半小時,因軟體産業聚集而實現快速增長的浙江省杭州市的國際博覽中心。7月9日,中國最大電子商務企業阿里巴巴集團邀請銷售獨創性商品的商家參加的活動吸引了大量追捧流行趨勢的年輕人。「希望擴大計算機領域的DIY市場」,製造手工機器人等電子基板的風險企業高管的熱情演説響徹會場。  

沸騰的消費和出口 

   

追求最新信息的「網路一代」蜂擁而至。在中國形成流行趨勢、刺激消費意願的電子商務的力量巨大。1~5月中國零售業銷售額比上年增長約1成,尤其是電子商務達到1.88萬億元,增長3成。在上海市內,百貨商場顧客很少,但專賣店「無印良品」卻顧客盈門。在火鍋店,通過平板電腦選擇各種配菜。出行不再選擇擁擠的地鐵,方便快捷的共享單車受到歡迎。中國人開始追求優質的商品和服務,經濟正在走向成熟。 

 

 

    雖然中國經濟雖然存在減速風險,但令人意外地表現強勁。1~3月國內生産總值(GDP)比上年同期增長6.9%,4~6月也增長6.9%。日本的和總的齋藤尚登表示目前「大幅下行的風險很小」。  

   「穩步增加了出口」,中國對外貿易中心的高官在4~5月召開的中國最大規模貿易洽談會「廣州交易會」上充滿自信地表示。成交額比上一年增加7%,達到300億美元。此外,從6月的貿易統計來看,出口比上一年同月增長11.3%,超過市場預期。  

   日本企業也從中受益。工業機器人製造商發那科會長稻葉善治透露稱,「機器人的需求增長,增産跟不上需求」。此外,另一家日本工業機器人製造商安川電機也將擴建江蘇省的工廠,到2019年將使在華月産量增至2倍以上。  

   中國經濟看起來表現強勁,但「扭曲」問題正在加劇。 

空置住宅突出 

   「

鬼城」,在位於上海市郊外的新區「安亭新城」,歐洲風格的高級住宅林立,但行人稀少,空置店和空置房很突出。投機性需求導致價格暴漲、居住的人稀少的住宅區已在各地出現。如果大量住房在空置的情況下老化,價格崩潰將難以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