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社群ePortfolio登入
趙博士財經分析之151 從大陸中興案看中美貿易大戰
by 趙永祥 2018-05-06 07:16:02, 回應(2), 人氣(1346)


趙博士財經分析之151 從大陸中興案看中美貿易大戰


美國商務部以違反協議為由,宣布七年內禁止美國企業供應相關技術及零組件給中國第二大、全球第四大的電信設備大廠中興通訊,此一事件尚未塵埃落定,但其影響相當深遠,可以從中美世紀全球博弈的大、中、小三個形勢來觀察分析。

美國總統川普上任以來,第一年中美關係堪稱良好,但一進入2018年,形勢出現急遽變化,美國似乎從貿易戰、科技戰、產業戰發起了對中國的全面攻擊,還同時輔之以打朝鮮牌、台灣牌、印度牌,其中緣由或可從去年底發布的《美國國家戰略安全報告》窺知一二,報告指出中國已是挑戰美國主導的全球秩序的「修正主義強權」,中國作為一個強權與美國的競爭,已取代恐怖主義,成了對美國安全最大的威脅。根據此等戰略形勢的判斷,美國應該已明顯地感受到一個世紀以來的霸權地位,正受到來自中國的強大衝擊,再不全力壓制防阻,真有可能被取而代之,這是大形勢。

其次,作為霸權的指標,除了GDP之外,還包括了科技力、貨幣力、軍事力、軟實力等。美國目前在所有領域上都面臨著來自中國強大的追趕,但所有指標中無疑又以科技力為核心,有了強大的科技力,直接間接就可以壯大其他的競爭力。中國目前正以國家力量,調動一切資源,追求實現「中國製造2025」的製造業強國目標,一旦達標,美國現已呈現弱化的製造業恐將更無翻身機會,是以川普政府佯攻中國貿易順差,真正鎖定的其實是以科技為核心的「中國製造2025」,這是中形勢。

再者,就科技產業而言,晶片無疑又是科技關聯度極高的零組件產品,關聯到眾多產品和產業的發展,而偏偏這又是中國產業鏈中最大的軟肋。中國是全球最大的晶片需求國,消費全球的54%,但自製率卻極低,大量仰仗進口,一年進口2,000多億美元,主要又是來自美國(美國高通所售晶片,利潤33%來自中國,中國中興通訊設備中有30%零件來自美國),這幾乎就已經是經濟學中的獨買與獨賣了。美國因此對中國的中興下手,是夠狠的,這是小形勢。

川普及美國政府此一快、狠、準的大招,看似高明,仔細推敲,卻可以看出雖百密卻有多疏。以下是筆者幾項重要觀察

一、經濟學中的獨買獨賣市場結構,最終價格是要雙方憑談判實力決定的,如今美國政府一聲令下制裁,中國中興的確有可能遭到大難,美國高通也被迫立即裁員數以千計,股價大跌。美國殺敵一千,傷到自己的恐怕還不止八百,這就要從中國晶片產業的真相談起了。

二、根據一項中國自製晶片的市場占有率調查,16項指標中九個為0%,最高的一項也不過22%。表面看,中國果然不行,但真相是這九個市占率為零的特種晶片,每一種中國都能做且都在做,只是份額太小,小到不計。這九種晶片的生產主要都供應了軍品(軍工產品不能仰賴進口),民用市場因初期產量少,成本極高,但市場規模一大,價格就很低,利潤就極大。中國晶片產業在低價進口貨衝擊下幾無生存空間;如今美國自斷手腳要放棄中國市場,正好給中國晶片產業一個發展的良機。

三、中低端晶片之外,中國晶片在高端領域也有巨大潛力,且已取得明顯成果。華為明年下半年將推出首款5G手機,100%中國芯。華為去年發布的麒麟970晶片,包括的晶片體管(55億顆)已遠多於目前全球霸主的高通及蘋果的晶片。華為也已拿下了全球首張5G CE-TEC認證證書。

從過去經驗看,中國不怕壓力,因為中國有潛力;壓力愈大,潛力就愈發揮。兩彈一星、北斗系統、國際空間站,都是在西方排擠打壓之下逼出來的。

這恐怕也是美國姿態開始放軟的主要解釋,美國主動釋放要派商務部長到中國協商訊息,也表示對中興暫不制裁,但即使如此,中興及中國企業今後也不敢再貪價格便宜繼續大買美國晶片了。經此一役,對中國晶片產業的發展,或真應了危機就是契機的那句話。

Written by Dr. Chao Yuang Shiang (趙永祥 博士)

Faculty, Dep. of Finance, Nan Hua university

(南華大學財務金融學系暨財務管理研究所 專任助理教授)

06- May- 2018 



回應(2)

後續影響

2017年5月3至4日,美國財政部長米努勤將率團在北京與中方就貿易紛爭協商。

美方將提出那些要求?

協商內容為何?

美國總統貿易顧問納瓦羅在其所著「致命中國」書中,曾呼籲大陸廢除強迫技術轉讓、人民幣升值、開放市場、放棄不當的出口補貼。又根據米努勤透露的談判訴求,除了增加自美進口半導體外,其餘均不脫上述四大領域。

觀諸這些訴求,有幾項將對台灣產生重要影響。

首先,大陸長期藉由合資企業及其他限制,強迫外資移轉技術。川普政府認為此為美國產品丟失技術優勢主因。由於強迫技術移轉明顯違反WTO規範與智財權的世界趨勢,不僅美國,歐盟與日本亦表達強烈反對。預料大陸會在談判中讓步,同意放寬合資企業的限制。

強迫技術轉移、企業併購及挖角他國科技人才,並列為大陸獲得先進技術的三大法寶,如今前兩項均將失效,要達成「中國製造2025」目標,大陸勢必加強第三項法寶的使用。儘管放寬合資限制對我國有益,但我國將成為大陸挖角科技人才的主要受害者,政府需積極強化留才措施以為因應。

其次,據傳大陸曾表明,人民幣絕不升值為此次談判的底線。人民幣自二○○五年改採管理的浮動匯率以來,已對美元升值廿三.五%。儘管如此,美國對人民幣的態度只有一個,就是過度低估。不久前川普曾再度重申此態度。

對大陸而言,維持強勢人民幣有助其成為國際主要儲備貨幣,帶來的利益將遠遠超過出口的減少,大陸尚有廣大的內需市場可彌補出口損失。因此,人民幣升值並非絕不可能。如果雙方達成升值協議,熱錢將大量湧入亞洲,台灣需因應台幣升值影響。

最後,美國要求大陸增加自美進口半導體,是違反自由市場作法。以往美曾數次要求日本自願性限制半導體出口,勉強可解釋為一種矯正被日本扭曲的半導體市場權宜作法。但目前半導體市場競爭度高,大陸若透過政府力量增加自美進口,反會扭曲自由競爭市場,並犧牲第三國利益。

更重要的是,增加自美半導體進口會產生一個無法解決難題。美國一方面要求大陸政府減少資通訊領域干預,例如中興與華為即被認為由大陸政府操控而有國安疑慮,另一方面卻在半導體領域要求大陸增加自美進口。如大陸同意,即坐實政府掌控資通訊領域指控。同時,在美要求減少政府干預下,大陸政府將越來越無法承諾增加對美半導體進口。

基本上,我們樂見中美貿易戰進入談判,這不但會減少貿易戰對我國可能的巨大損害,還會因大陸開放市場與解除管制而受益。然而,大陸強化挖角科技人才、人民幣可能升值,以及增加對美半導體進口等三項發展,仍需政府積極觀察並預擬因應方案。



美中貿易談判將是一場零和賽局


以下是補充美國與中國大陸為期兩天的高階貿易談判結束之看法。這次會談雙方聚焦如何解決美中雙邊巨額貿易失衡、中國對智財權保護、不公平貿易如強制技術移轉等議題,白宮和北京在會後均表示雙方進行坦誠溝通,但實質成果只有雙方同意繼續就有關問題保持密切溝通,並建立相應工作機制。美中貿易戰因牽涉雙方根本利益問題,可說是一場「零和賽局」,未來能否透過談判達成協議,美方對中國所提超高標準的清單可以打多少折扣,以及中國的承受能力及妥協意願,可說是兩大關鍵。

這次會談美國政府精銳盡出,由立場溫和的財政部長米努勤領軍,但成員囊括主張或支持對中國採取強硬立場的商務部長羅斯、貿易代表賴海哲、國家經濟會議主席庫德洛、國家貿易委員會主席納瓦羅等重量級核心決策官員,可說是鷹派為主幹的談判團隊,銜川普之命赴中談判,其目標不言而喻,而中方官員由國務院副總理劉鶴領軍,面對美國步步進逼及中國內部民族主義的情緒,也有不能屈服及妥協的壓力,是以,多數國際事務專家及媒體事前已預測美中談判不會有結果,最後雙方唯一共識就是繼續再談,並不令人意外。

川普政府發動對中貿易戰的意圖明顯,除了縮減美中巨幅貿易逆差外,更重要的目標,是要防堵中國在高科技及尖端製造等領域威脅美國全球龍頭地位。據外媒報導,美國代表團事先曾向中方提出一項涵蓋八點訴求的談判清單,重點包括:要求中國在2020年時,應使美中貿易逆差較2018年至少削減2,000億美元;立即停止對「2025中國製造」計畫重點產業提供補助和援助;中國不能「反對、挑戰,或報復」美國對中國在美敏感科技部門或對美國國家安全至關重要部門的投資設限等等。

這些極嚴苛的要求顯然觸及北京敏感神經,大陸官媒雖肯定雙方就共同關心的經貿問題進行「坦誠、高效、富有建設性」的討論,但也承認雙方在一些議題有重大歧見,部分官媒並批評美國漫天要價,不切實際,如指2017年大陸從美國進口貿易額僅1,303億美元,現美國竟要求中國在兩年內新增2,000億美元進口,是違反經濟學常識。人民日報更聲言,面對美方來勢洶洶的貿易保護主義攻勢,中方堅決捍衛國家利益,絕不拿核心利益做交換。外媒引述熟知內情人士說法,中國將宣布成立人民幣3,000億元(約470億美元)新基金,用於發展半導體產業,以縮小與美國和其他競爭對手的科技差距;很明顯這是以行動拒絕美國要求北京停止對「2025中國製造」重點產業的支持。

由於美中核心利益的尖銳衝突,雙方貿易談判注定是一場「零和賽局」。中國享有對美國每年平均逾3,000億美元的巨額順差,是理虧一方,因而在市場准入,擴大開放外人投資、增加對美採購、制定更嚴格的智財權保護法規等方面,應會作出一定程度的讓步;但川普政府試圖阻擋中國科技產業發展,已碰觸到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十九大所楬櫫的國家戰略目標,是不可逾越的底線,北京當局即使冒著全面爆發貿易戰的風險,也不可能妥協退讓。

接下來的問題是,美國對中國提出的各項要求,可以打多少折扣?底線在那裡?從川普的個人意志及鷹派當道的美國政府來看,美中雙方談判底線必然有很大差距,因而,未來貿易戰勢將成為美中的新常態,但為避免劍拔弩張,情勢難以收拾,「打打談談」及取得短期成果及局部妥協,也是必然發展。

從長遠來看,「零和賽局」終究是「雙輸」結果,同時也將波及台灣、日本、韓國等供應鏈上的產銷國,造成「多輸」局面。在這場世紀對抗中,未來美中要如何走下一步,各國都神經緊繃,並嚴陣以待。

為期兩天的高階貿易談判於4日結束。這次會談雙方聚焦如何解決美中雙邊巨額貿易失衡、中國對智財權保護、不公平貿易如強制技術移轉等議題,白宮和北京在會後均表示雙方進行坦誠溝通,但實質成果只有雙方同意繼續就有關問題保持密切溝通,並建立相應工作機制。美中貿易戰因牽涉雙方根本利益問題,可說是一場「零和賽局」,未來能否透過談判達成協議,美方對中國所提超高標準的清單可以打多少折扣,以及中國的承受能力及妥協意願,可說是兩大關鍵。

這次會談美國政府精銳盡出,由立場溫和的財政部長米努勤領軍,但成員囊括主張或支持對中國採取強硬立場的商務部長羅斯、貿易代表賴海哲、國家經濟會議主席庫德洛、國家貿易委員會主席納瓦羅等重量級核心決策官員,可說是鷹派為主幹的談判團隊,銜川普之命赴中談判,其目標不言而喻,而中方官員由國務院副總理劉鶴領軍,面對美國步步進逼及中國內部民族主義的情緒,也有不能屈服及妥協的壓力,是以,多數國際事務專家及媒體事前已預測美中談判不會有結果,最後雙方唯一共識就是繼續再談,並不令人意外。

川普政府發動對中貿易戰的意圖明顯,除了縮減美中巨幅貿易逆差外,更重要的目標,是要防堵中國在高科技及尖端製造等領域威脅美國全球龍頭地位。據外媒報導,美國代表團事先曾向中方提出一項涵蓋八點訴求的談判清單,重點包括:要求中國在2020年時,應使美中貿易逆差較2018年至少削減2,000億美元;立即停止對「2025中國製造」計畫重點產業提供補助和援助;中國不能「反對、挑戰,或報復」美國對中國在美敏感科技部門或對美國國家安全至關重要部門的投資設限等等。

這些極嚴苛的要求顯然觸及北京敏感神經,大陸官媒雖肯定雙方就共同關心的經貿問題進行「坦誠、高效、富有建設性」的討論,但也承認雙方在一些議題有重大歧見,部分官媒並批評美國漫天要價,不切實際,如指2017年大陸從美國進口貿易額僅1,303億美元,現美國竟要求中國在兩年內新增2,000億美元進口,是違反經濟學常識。人民日報更聲言,面對美方來勢洶洶的貿易保護主義攻勢,中方堅決捍衛國家利益,絕不拿核心利益做交換。外媒引述熟知內情人士說法,中國將宣布成立人民幣3,000億元(約470億美元)新基金,用於發展半導體產業,以縮小與美國和其他競爭對手的科技差距;很明顯這是以行動拒絕美國要求北京停止對「2025中國製造」重點產業的支持。

由於美中核心利益的尖銳衝突,雙方貿易談判注定是一場「零和賽局」。中國享有對美國每年平均逾3,000億美元的巨額順差,是理虧一方,因而在市場准入,擴大開放外人投資、增加對美採購、制定更嚴格的智財權保護法規等方面,應會作出一定程度的讓步;但川普政府試圖阻擋中國科技產業發展,已碰觸到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十九大所楬櫫的國家戰略目標,是不可逾越的底線,北京當局即使冒著全面爆發貿易戰的風險,也不可能妥協退讓。

接下來的問題是,美國對中國提出的各項要求,可以打多少折扣?底線在那裡?從川普的個人意志及鷹派當道的美國政府來看,美中雙方談判底線必然有很大差距,因而,未來貿易戰勢將成為美中的新常態,但為避免劍拔弩張,情勢難以收拾,「打打談談」及取得短期成果及局部妥協,也是必然發展。

從長遠來看,「零和賽局」終究是「雙輸」結果,同時也將波及台灣、日本、韓國等供應鏈上的產銷國,造成「多輸」局面。在這場世紀對抗中,未來美中要如何走下一步,各國都神經緊繃,並嚴陣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