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社群ePortfolio登入
中國銀行2019年展望報告:全球經濟面臨下行風險加大
by 趙永祥 2019-07-10 23:31:51, 回應(0), 人氣(607)

       

中國銀行2019年展望報告:全球經濟面臨下行風險加大



中國經濟依然處在“大調整”的關鍵時期,而且這個過程還將延續3-5年,這是中國銀行在11月28日發布的《2019年中國經濟金融展望報告》給出的判斷。報告還預測,明年中國GDP增速在6.5%左右,要謹防外部沖擊與內部“大調整”的疊加共振。

中國銀行國際金融研究所副所長鐘紅表示,美元會在2018年12月加息一次,2019年加息2-3次,美國經濟維持正增長,但增速下行。

“全球流動性收緊可能導致發達經濟體的股市、債券、匯率市場波動,新興經濟體的脆弱性則在于高杠桿、大量外部融資需求、短期外幣債務、不穩定的投資者和貿易摩擦風險。”鐘紅說。

中國銀行國際金融研究所所長陳衛東表示,2019年全球經濟仍然面臨諸多不確定性,全球經濟面臨下行風險加大,中國要做好預期管理。


2019年全球經濟三大風險

2018年,全球經濟維持復蘇態勢,但分化態勢明顯,主要經濟體增速接近觸頂,部分新興市場國家出現金融動蕩。

報告指出,全球經濟面臨的下行風險加大,加息將成為 2019 年貨幣政策“主旋律”,同時美國經濟增長見頂、全球債務負擔上升等可能成為潛在風險,值得高度警惕。

從區域上看,美國經濟擴張進入晚期,歐洲復蘇放緩;亞太地區總體穩健,部分國家金融脆弱性增加;拉美、中東、非洲經濟有望在波動中逐漸恢復。

當前國際貿易格局面臨重構,多邊貿易體制受挫, WTO 改革艱難推進,區域貿易協定迅速發展。全球美元流動性正在收縮,新興市場將面臨巨大挑戰。

2019年全球經濟主要面臨三大風險:

美國經濟增長見頂

中美貿易摩擦

全球債務負擔加重


目前,發達經濟體非金融部門杠桿水平較高且不斷上升,其債務總額已從2008年的 113 萬億美元(占 GDP 的 200%)增加到 167 萬億美元(接近 GDP 的 250%)。債務成本隨利率上升將影響企業盈利和還債能力,導致信貸質量下 降、銀行惜貸。

2019年也是新興經濟體債務到期最集中的年度,近 2 萬億美元債券和貸款將到期,并且非銀行部門的外幣債務占 GDP 比重已高達 14%,僅略低于 1999年的歷史高點 17%。其中,美元債務上升到 3.7 萬億美元。

報告認為,隨著美元繼續升值、融資成本上升以及投資者風險偏好回落,那些大量借入外幣的國家的資產負債表會進一步承壓,還債及再融資壓力上升。而全球貿易持續放緩則 會進一步減少新興經濟體外匯收入,擴大經常帳戶赤字,并進一步增加高外債 企業的再融資難度,本幣貶值、債務負擔及資本外流的壓力可能持續上升,導致惡性循環。

報告指出,特朗普減稅等財政刺激政策雖已實施,但其效果到 2020 年將逐漸消退,伴隨著美國減稅紅利消退、貨幣政策不斷緊縮,美國經濟增長的可持續性面臨較大挑戰,全球經濟復蘇面臨較大不確定性,也會影響金融市場參與者信心,引發美股乃至全球資本市場的波動

對于中國而言,發達經濟體收緊流動性,需要特別關注的是資本流動趨勢。

中國銀行國際金融研究所國際金融研究員王有鑫表示,目前中國的資本流動整體比較平穩,2019年的資本流動會保持平穩態勢。

不過,從三季度開始由順轉逆,呈現風險抬頭趨勢,涉外收付款情況也是如此,這一現象需要引起充分重視。

王有鑫認為,為了保證資本流動平穩,中國可以使用好調節工具,比如價格工具和資本流動管理調控因子,此外就是擴大開放,促進跨境資本流入,從國際收支平衡表可以看到,近一年債券和股權投資凈流入是增加的,說明A股納入明晟指數是有利于吸引資本流入的。

對于未來的跨境資本流動管理,王有鑫表示管理還是會比較嚴格。


外部因素與“大調整”

2018年,受國內外環境重大變化的影響,中國經濟增長穩中趨緩,總體上呈現“三降兩穩” 特征。

報告預測,2018年GDP增長6.6%左右,比上年回落0.3個百分點;CPI上漲2.2%左右。

“2019 年中國經濟面臨的形勢將更趨復雜。”中國銀行國際金融研究所首席研究員宗良說。

報告指出,中國經濟處在“大調整”關鍵 時期,不同行業、不同地區、實體和金融、傳統金融 和新金融等之間正在進行大分化、大調整和大融合。 預計 2019 年中國經濟 GDP 增長 6.5%左右,較 2018 年小幅放緩。

宗良表示,2019年積極財政政策要著力減稅降費,可適當提高財政赤字率,貨幣政策要促進“寬貨幣”向“寬信用”轉化,監管政策要堅持 大方向不變,但也要控制好節奏,防止“處置風險的風 險”,即在化解舊風險的同時,警惕聚集新風險。

報告還指出,2019 年中國經濟要謹防外部因素與“大調整”的同頻共振,

中國經濟目前所面臨的調整主要包括四個方面:

一是不同行業新舊動能加速轉換;


二是不同地區“冰火兩重天”, 南方地區經濟活躍、結構加快轉變,總體表現良好,而北方地區轉型艱難、投 資放緩、營商環境亟待優化,總體表現相對疲弱;


三是傳統金融在壓力中轉型求變,新興金融從“狂奔”到“慢走”,規范成為主題,兩者從相互競爭階段走向競合階段,各自都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壓力; 


四是從發展階段看,中國經濟正處在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爬坡過坎的關鍵期,市場巨變、成本抬升、競爭加劇以及監管從嚴都對傳統發展模式帶來巨大沖擊。


技術創新面臨 “兩難”,即“引進難”和“創新更難”。如何確保經濟在轉型求變的同時穩定在一定增長水平,是一個重大考驗。

中國銀行國際金融研究所宏觀經濟與政策主管周景彤表示,隨著“六穩”政策 落地見效,金融供給偏緊局面將得到糾偏,M2和社融增速低位企穩,民營和小微企業融資可得性有望提高。

“流動性保持合理充裕,貨幣市場利率或將進一步下探,股市正在企穩并有望反彈,需要關注企業財務狀況惡化與融資環境變化形成強化效應,地方政府債務負擔加大,以及美聯儲加息背景下匯率等金融市場存在超預期波動的可能。”周景彤說。

2019年也是地方成投債集中到期的一年,中國銀行國際金融研究所宏觀經濟與政策高級研究員李佩珈表示,地方政府債務增長比較快,2019年加快基建投資將對控制地方政府債務風險提出更高要求,抑制地方債務風險,有三個可行辦法,一是,加快開前門,增加中央對轉移支付;二是,對前期PPP清理過快的項目,進行引導;三是,加快彌補地方專項債券缺口。

報告對2019年的宏觀政策建議是,宏觀經濟政策要特別關注外部沖擊與“大調整”同頻共振,避免經濟增速快速下滑,針對經濟運行中出現的新變化、新問題和新挑戰, 應堅持推動高質量發展,處理好穩增長、去杠桿和防風險的關系,進一步推動 “六穩”(穩就業、穩金融、穩外貿、穩外資、穩投資、穩預期)政策落地。


全球銀行業發展環境不確定性增大

2018年,全球銀行業發展環境不確定性增大,新興市場局部發生動蕩;各國銀行業保持基本穩定,但美聯儲升息、貿易摩擦、監管強化等對銀行業帶來的影響逐步顯現。

報告認為,2018年全球銀行業發展環境出現了一些較明顯的結構性變化,制約了銀行業務和收入的增長;一些風險因素增多,更是對銀行資本和利潤規模產生了減損效應。

2018年以來,美聯儲維持升息態勢,聯邦基金目標利率至今已升至2.25%,較年初上升了0.75個百分點,美聯儲持續加息為全球貨幣政策奠定了主基調。受美聯儲加息影響,部分發達經濟體相繼加息,政策利率逐步向長期中性水平靠攏。比如英格蘭銀行將政策利率由0.5%升至0.75%,加拿大央行將政策利率由1%升至1.75%。實施量化寬松和負利率政策的歐元區和日本也正積極考慮退出寬松政策并邁開利率正常化的步伐。

與此同時,新興經濟體貨幣政策呈分化態勢。為應對美聯儲加息造成本幣貶值和資本外流壓力,部分新興經濟體跟隨采取加息政策,如為應對里拉危機,土耳其將政策利率由7.25%升至22.5%,印度尼西亞將基準利率由4.25%調整至6%,印度和馬來西亞也分別上調政策利率。也有部分新興市場國家為應對國內經濟增速下滑的壓力,采取了降息政策,如巴西央行將基準利率由2015年的14.25%降至目前的6.5%;俄羅斯從11%降至目前的7.5%;中國央行保持穩健中性政策立場,利率中樞穩中趨降。

中國銀行國際金融研究所銀行業研究主管王家強表示,進行資產和負債期限轉換是銀行的重要功能,由于銀行的負債久期整體低于資產久期,在貨幣環境趨于中性的政策周期,銀行凈息差能逐步修復,對盈利形成重要支撐。

從資產負債看,三季度末,上市銀行資產和負債規模分別為158.1萬億元和145.9萬億元,增速分別達7.1%和6.7%。同期,銀行業金融機構資產和負債規模分別為264萬億元和243萬億元,增速分別為7%和6.7%。三季度末,上市銀行貸款占資產比重為53.9%,同比上升1.8個百分點;存款占負債比重為73.4%,同比上升0.89個百分點。

報告對2019年全球銀行業發展做了十大預測:1、全球銀行業發展環境壓力加大;2、全球金融監管趨嚴,部分國家有所松動;3、銀行業海外發展區域結構進一步優化;4、發達國家經濟增長不同步,銀行業分化明顯;5、發展中國家銀行業發展面臨新挑戰;6、回歸本源,中國銀行業規模增長保持平穩,增速8%左右;7、量價齊穩,中國銀行業利潤增速穩中有升;8、中國上市銀行深化改革進入加速期;9、普惠領域利好政策不斷,數字普惠金融將成為重要發展方向;10、金融系統直接融資功能修復,為銀行理財業務轉型提供契機。


資料來源:經濟觀察網  李曉丹  

2018-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