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社群ePortfolio登入
「宗門」與「教下」修行之差異
by 趙永祥 2020-05-05 14:43:33, 回應(0), 人氣(1126)


「宗門」與「教下」修行之差異

   『尊者迦葉,尊者阿難』。迦葉是「傳佛心印」之人,就是我們中國人講的禪宗,他是禪宗第一代祖師。禪是釋迦牟尼佛傳給迦葉的,是代表「宗門」。在中國,大、小乘佛法有十個宗派。禪宗之外的九個宗,都稱為「教下」。教下是阿難尊者傳的。這兩個人都是釋迦牟尼佛傳法之人,代表全部佛法皆在此一經之中。

 

    宗門、教下修行的方向、目標完全相同,都是「明心見性,見性成佛」,但是手段不相同,也就是方式不一樣。宗門是直截從「放下萬緣」下手,他不上課,不用教科書。直截了當放下萬緣,恢復自性清淨心,所以他用「觀心」,用「參話頭」的方法。這些方法很特別,要根性很利的人,也就是煩惱輕,智慧長的人,才有能力修學這個法門。

 

    中等根性以下的人,在宗門就不得其門而入。教下就是用教科書,採用一般的教學。宗門是特殊的教學,不用書本。教下用教科書,經典就是教科書,由淺而深,由事而理,由相而性,循序次第漸進。像教下所講的《阿含》、《方等》、《般若》、《法華》、《涅槃》,一步一步向上推進。《阿含》相當於佛教的小學;《方等》相當於中學;《般若》彷彿是大學;《法華》、《華嚴》相當於研究所,這是次第教學。一切經典是阿難尊者集結的,所以教下是阿難尊者傳的。以禪宗來講,阿難是第二代的祖師。世尊把禪法傳給迦葉,迦葉再傳給阿難,說明了宗門、教下是一不是二。目標、方向完全相同,只是教學的手段、方式不同而已。「法門平等,無有高下」。

 

    因此,修學法門必須要符合自己的根性,符合自己的程度,符合自己的生活環境。都沒有障礙,修學就容易了。每一個法門都好。若是修學便利,成就就快速;如果修學不方便,困難就多,時間就長。這是一定的道理。佛開八萬四千法門,是為適應八萬四千種不同的眾生。我們要曉得自己是什麼樣的根性。若搞不清楚,你去問那些大法師們,他們並沒有開悟,也沒有證果;他不會觀機,也不曉得你前生是幹什麼的。即使知道你前一生還是不行,像阿羅漢能知道五百世,有的時候還會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