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社群ePortfolio登入
如何生「清淨心」?
by 趙永祥 2020-10-02 18:18:23, 回應(0), 人氣(498)


                                             如何生清淨心?


《金剛經》云

諸菩薩摩诃薩,應如是生清淨心,不應住色生心,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這句話就是教學佛者必須在現生中生清淨心,迅速入道。

   

何謂清淨心?

以下是筆者實際的修證體悟

以一切法皆是心隨因緣勢力之所變現,是故,一切法即是一心。

一切法既從因緣生,既隨因緣滅,隨因緣變異,如夢如幻,如露如電,無有實體,不可言說,不可分別,更不可執著,故其本性空寂,清淨無相,即是清淨心。

然此清淨心主要是其性本淨,不是其性本覺。雖其中亦含有菩提種性的事佛性,但是種子也只是般若潛能,而非是般若的現行;一定要待淨法的熏習,本有的般若種子才會生起現行,才會有覺照之用。是故,不能說心性本覺,而只能說心性本淨。此本性清淨之心(心者,攝一切有為法;本性清淨心即是指有為法上有其真性之無為法——自性清淨、自性涅槃義。)是法爾而有,不待生成;故與新生的清淨心(指已得親證無為真性,菩提種性生起作用,已得般若現行所成就的無漏心)有所不同。  


何謂生清淨心?

它就是經中所說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的心。直言之,就是經中所說的應生無所住心。若能早一些自心本性時,即生起根本無分別智,親證諸法實相,是故,又名實相智。生根本智見本性後,法爾自有後得無分別智,此智知一切法雖無實體而幻相宛然,為度濟一切眾生,知一切相如幻,雖強用語言文字說法利生,而善巧方便,無有執著,是故,又名方便智。


學佛者在日常生活中了知諸法性空,不取一切相,自爾外不住境,內不住心,亦不住空,而寂然不動。但又由於心不住空,故於境直往直來,隨感隨應,當言而言,言了便了;當行而行,行了便了;故又須生其心。當知無所住是根本智之用,生其心是後得智之用,兩智結合,其心湛然常寂,而又妙用無邊,是為學人修不取不捨的般若行所形成的身、口、意三業清淨之清淨心

 

這裡所說的生清淨心與《維摩诘經》所說的即時豁然,還得本心是否相違?

當知兩者互相關聯,而只是同中略異。即時豁然,還得本心即是從理入道。初得根本智時實證諸法空性,在認識上遠離迷情顛倒,知離言說分別,而還其一個離言說分別的本來面目,是為豁然還得本心


《金剛經》所說的生清淨心,主要是在由理入道的基礎上進而由行入道。前者但從默然寂照上說;則此主要從活生生的自覺覺他、自利利他的現實生活上說,如果要找一句經語來比擬,《維摩诘經》所說: 能善分別諸法相,於第一義而不動,是最恰當不過的了。因為

能善分別諸法相就是方便智; 

於第一義而不動就是實相智;

兩智融合無間,恰恰就是寂而常照、照而常寂由修持所生的清淨心。

 



Written by Dr. Chao Yuang Shiang (趙永祥 博士)

 Faculty, Dep. of Finance, Nan Hua university

 (南華大學財務金融學系暨財務管理研究所 專任助理教授)

 2020/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