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社群ePortfolio登入
台灣佛教優婆夷之性別經驗:以四個人間佛教教團的優婆夷為例
by 邱琡雯, 2019-08-09 08:33, 人氣(1298)
洪雅惠  政大社會學研究所 2003年

摘 要
當代台灣佛教適應社會現代化的過程中,承繼太虛與印順之佛教改革理念「人間佛教」 路線的各個教團以其積極入世轉向的發展將佛教觸角伸入民眾的社會生活。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莫過於各個教團對台灣女性的人力資源展現強大吸納與動員力量。因此,在台灣性別階層化與權力不均等仍遍存各種社會制度的脈絡下,台灣佛教女性的宗教實踐是吾人探討本土性別議題時不容忽視的核心面向。

本研究的問題意識即:以活躍於當前台灣人間佛教教團的優婆夷為研究主體,針對她們在父權社會之性別體制秩序下所發展的性別經驗,以及此經驗與其佛教信仰實踐的相互關係進行探討。根據後結構主義的觀點,我將研究的探討焦點「性別經驗」定義為:社會行動者終其一生在主觀認知與行動實踐二方面所經歷的性別化主體建構過程;因此從個體生命史的角度進行歷時性的研究。

研究問題有二:
一、研究對象接觸佛教前,所經歷的性別經驗發展過程為何?此過程中有何要素促使她們接觸佛教。
二、研究對象皈依佛教並長期參加人間佛教教團以來,她們對佛教的信仰與實踐對其性別經驗發揮什麼影響。

經由質性研究的立意抽樣,我對佛教弘誓學院、香光尼僧團、法鼓山與佛光山四個人間佛教教團的分道場之一各進行三~四個月的參與觀察研究;並從中選取優婆夷成員做為深度訪談的個案。

將所得的經驗資料與理論觀點結合與對話後,我對前述問題得出下列結論:
一、研究對象的性別經驗發展過程中,鉅視物質結構與觀念論述相互支持,並透過社會組織的運作將父權論述實踐落實於微視社會互動過程的兩性權力關係。而性別權力的配置是透過「社會資源」與「社會空間」兩個相互關聯的機制運作:父權文化代理人維繫性別之差異化配置;但始終存在邊緣力量及其行動者挑戰性別化配置,試圖增進女性對社會資源與空間的獲致與掌握,因此性別建構充滿變動的可能性。

二、研究對象雖同屬「女性」這個社會性別,但彼此之間,以及各自在生命史各階段所經歷的社會資源與空間之配置各有差異,因此形構彼此不同的性別發展樣貌。在接觸佛教以前,她們基於經驗的差異性而有單身、已婚的生涯差異,以及「開放」、「保守」的性別化主體模式之別。從而對父權文化所積聚的省思與批判亦有強弱之差,但對於她們接觸佛教都發揮一定程度的促成作用。

三、研究對象皈依成為佛教優婆夷並長期參與人間佛教教團以來,固然在教界內或教團中仍存有傾向父權文化規範的保守勢力,但大致上,優婆夷對佛教的信仰與實踐仍使她們對社會空間與資源的獲致與掌握程度有所增長。她們不僅在個人層次得到相當的「賦權」作用;亦在人際互動層次對父權文化規範產生一定的鬆動作用。
關鍵詞:台灣佛教優婆夷、性別經驗、人間佛教、權力配置、社會資源、社會空間
發表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