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社群ePortfolio登入
位置: 日本文化與社會 > 討論區 > 討論
台灣鐵道之父-長谷川謹介 ( 作業4 : 對台灣有影響力的日本人及其事蹟)
1樓

長谷川謹介(1855-1921),日本山口縣人,1899年來臺出任「臨時台灣鐵道敷設部」技師長,之後也擔任鐵道部長等職,負責規劃、完成台灣縱貫鐵路及淡水、鳳山兩支線,奠定了台灣鐵路經營的基礎,也曾訂定「隨意契約」等多項重要制度,對台灣鐵路的發展貢獻良多,除了規劃縱貫鐵路之外,也進行港口、車站與支線的建設工作,1908年縱貫鐵路通車後返日被譽為「台灣鐵道之父」。


個人觀點:

       鐵路是非常普遍且常用的一種交通工具,可以快速地從甲地到乙地,尤其是縱貫鐵路,它起於基隆,迄於高雄,全線貫穿整個台灣西部走廊,不但將西部的各主要城鎮全部聯繫於一體,並促成了台灣第一次的空間革命;長谷川謹介先生奠定了台灣鐵路經營的基礎,一直到現在,鐵路還是頻繁的被我們使用著。      

附件
2樓
邵友濂
字小村,浙江餘姚人,曾出使俄國,光緒八年任上海蘇松太道時,適逢中法戰爭,負責協辦台灣防務,並參與對法談判。中法戰後轉任河南按察使,光緒十三年轉任台灣布政使,十五年升任湖南巡撫。 
光緒十七年,邵友濂接任劉銘傳就任第二任台灣巡撫。上任後,便以與民休息的理由,先後合併或停辦劉銘傳開創的新政,並在台北至新竹鐵路通車後,停建新竹以南的鐵路。另一方面卻也擴大機器局的規模(日據改為鐵道局),推展金礦開採,清理稅賦等工作。

邵友濂面對臺灣財政惡劣的狀況,只得對臺灣各項產業計畫採取了緊縮政策。臺灣鐵路工程艱鉅,費用浩大,至劉銘傳離臺時基隆至臺北的線路才建成,其長度也僅為基隆至新竹的三分之一,如果仍要依計畫修至臺南,已難以為繼。邵友濂審時度勢,不得已向清廷提出了“停辦鐵路,以節度之”的建議。當由基隆至新竹線鐵路全部建成後,清廷允准邵友濂所請,下詔曰:“臺灣鐵路經費不足,擬修至新竹縣即行截止”。

台日差別:
長谷川謹介被譽為台灣鐵道之父,對台灣的鐵路貢獻多,在任期間就為台灣建設淡水,鳳山兩條縱貫鐵路,相反的,邵友濂任內的治績大概只有設置「通志局」纂修通志而已,如果再勉強找出一項的話,那就是他推翻了擬定將省會移到中部的計劃,而「明定台北為省會」。
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