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社群ePortfolio登入
位置: 日本文化與社會 > 討論區 > 討論
1樓
1626年,日本人濱田彌兵衛帶領朱印船到台灣買生絲,並欲向東印度公司借用中式帆船到中國閩南的泉州港運回貨物,但均遭到東印度公司拒絕。這時濱田彌兵衛知悉新港社原住民不堪東印度公司的虐待,對荷蘭心生不滿,因此在1627年帶領該社的理加(Dijka)等十六名原住民回到日本,向長崎代官末次平藏控訴荷蘭人壓迫,並將十六名原住民以「高山國使節團」的名義晉見幕府將軍德川家光,準備鼓勵江戶幕府採取反荷作為。

這個時期,台灣不斷的接受個列強的強行貿易,很守會有像濱田-日本人站出來並且帶著我們的原住民-新港社,一起反抗,而且當時的日本並無那麼強大,所以對於這次事件,我從高中記到現在,或許是貿易的利益衝突,又或是濱田的正義,但我比較相信後者,這也是第一個日本人在台化解了在台的貿易衝突。
附件
1. f_12557026_1.gif (81 KB)
2樓

郭懷一事件

郭懷一事件為1652年於台灣發生的漢人農民武裝起事。當時農民因甘蔗業衰退而謀生困難,又不滿荷蘭東印度公司士兵在臨檢人頭稅時的各種惡行,公司也提不出辦法來改善農民的困境,農民不滿累積到了極點,因此引爆這場事件。也有說法指出,當時贌社正逢泡沫經濟破滅,事件領袖郭懷一、六官(Loukequa)、黑鬚新哥(Sinco Swartbaert)等人為了擺脫沉重債務,才打算反抗荷蘭人的統治。
這場起事共有4000~5000名漢人參與,約為當時台灣漢人人口的四分之一,因事件規模不小,有人便稱其為爾後台灣史上頻頻向統治者反抗的一個先聲。雖然郭懷一部眾在人數上佔有優勢,但大部分都只以鐮刀為武器,不敵荷軍的火槍,加上台灣原住民協助荷軍,遂被荷軍成功鎮壓。整場事件歷經12天才結束,包括未起事的人,共有3000~4000名漢人被殺死或餓死。

台日比較:

濱田彌兵衛事件與郭懷一事件之間雖然同為反抗荷蘭,但卻有著多處顯著的差異:在動機上而言,濱田彌兵衛事件比較傾向於以此為要脅,以解決在貿易上的衝突,其動機在於解決問題。而郭懷一事件則純粹長期被壓榨和負債無力償還等原因而純粹出於報復心態。這也直接造成了其在規模上的差異。在規模上而言,濱田彌兵衛事件其規模較小,影響也較有限。而郭懷一事件當時約有全台灣1/4的漢人參與,但卻造成3000~4000名漢人死亡,結果卻導致事件後人口不足。但從而可以見之,兩者均未帶來正向或有效的結果。


附件
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