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社群ePortfolio登入
位置: 日本文化與社會 > 討論區 > 討論
1樓
人物介紹:
日本水利工程師磯田謙雄,在台灣日治時期為台灣做的貢獻是一座位於台中的水圳,白冷圳。此圳日治時代遺留的靜態產物,提供新社東勢石岡等地區水源,為新社地區的生命之水,具民生用水、灌溉肥田之功效。在當時是一項重大工程,每當碰上山峰溪谷,必須沿途建造隧道、水橋,與平原地區水圳有不同之處,可謂「遇山鑿隧,逢川造橋」,至今已成當地人飲水思源的象徵,也成了歷史活教材。

白冷圳於昭和3年(1928年)所建,由於新社台地位處高地,是良好的苗養成場所,卻有地勢太高而缺乏水源的困擾,於是選定在海拔550公尺的白冷取水,昭和2年(1927年)台灣總督府磯田謙雄規劃,1928年撥專款145萬日圓開始闢建,日治時期,立有「白冷圳回水灌溉工程竣工紀念碑」。完工後由台灣總督府直接經營,為一條官設官營的埤圳,並設立蔗苗養成所,育苗分發至全台灣推廣種植

我的觀點:

由於八田與一的嘉南大圳水利設施為台灣日治時期最具代表性之水利工程。但是還有其它的水利工程對我們台灣地區有很大的貢獻。而這位磯田謙雄先生便是另一個解決用水問題的水利工程師。而他的資料在台灣歷史上並沒有被好好的介紹過,就連我找資料前也完全沒聽過這個人,但他給予台灣的付出卻是非常重要的。白冷圳對於台中的水利而言有著極大的影響。在921後的白冷圳已經損壞並失去機能,影響著現在當地人的生活,不過在地方人士的搶修後已經可以使用。然而台中政府也將磯田謙雄的事蹟做為觀光及文化的發展策略,名為白冷圳文化節的節慶就是為了紀念這位偉大的水利工程師。

附件
1. 00265.jpg (512 KB)
2樓
林先生、施世榜所建的八堡圳

事蹟:
  八堡圳是由施世榜所開發,施世榜在台灣發展史上興建八堡圳,引濁水溪水灌溉彰化平原十分成功,他見到台灣中部有高山,其水流落差大,水源充沛到氾濫成災,但到了乾季卻又沒水。所以於1709年開始建造水圳,來解決灌溉問題。從彰化縣二水鄉設圳頭,挖掘渠道,引用濁水溪的水來灌溉農田。

  水圳的建設十分艱難,所幸有位自稱林先生的水利專家前來,教導利用藤竹做成壩籠,安置在河中將溪水引入大圳。在滿水期時,壩籠可以避免水勢直衝圳道,破壞水圳;乾旱期可以匯聚水源導入圳道。施世榜欲謝這位台灣最早的水利工程師,但林老先生拒絕受酬,也不示姓名,只自稱「林先生」,後人仰其恩德。所以在二水取水口附近建一廟宇以資紀念,此廟稱為「林先生廟」。

比較日臺:
  白冷圳這項工程在當時確實是一個大工程,因為這並不是在平地上的水圳,就像黃唯誠同學說的,遇山鑿隧、逢川造橋,能完成這條水圳真的對當地人來說是一大福音;而八堡圳建造的困難是要如何避免水勢破壞水圳,在乾旱時匯聚水源導入圳道。

但水圳的共通點是人民的生命之泉,農作灌溉依靠水圳、家庭用水依靠水圳,婦女洗滌衣服或家具也可靠水圳。而在旱災時利用圳路、引溪水灌溉,大雨時則用來疏通排水、控制水位,這無疑是利多的建設。
附件
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