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社群ePortfolio登入
位置: 後殖民文化論 > 討論區 > 討論
歧視:統合與排他的日本近現代史 ( 報告1)
1樓
歧視:統合與排他的日本近現代史
 
作者:歧視:統合與排他的日本近現代史
出版社:黑川綠, 藤野豐
出版年:2017/06/01
內容簡介
女人、部落民、沖繩人、愛努人、在日韓國人、朝鮮人、漢生病患者、水俣病患者、身心障礙者——那些在日本遭歧視的人們

  因為歧視,他們被隔離起來,不准生育下一代。
  因為歧視,他們被當成嫌疑犯,服了三十一年的冤獄。
  因為歧視,他們被告知「只要你們願意上戰場,就可以擺脫污名」。
  因為歧視,他們被要求去當讓男性士氣高昂的慰安婦。
  因為歧視,他們遭受環境汙染罹病,卻沒有人願意相信他們。

  一段隱藏的暗黑歷史,一場國家與社會的集體霸凌

  明治維新以降,日本就以富國強兵為目標,意圖建造一個強大的現代國家,並且隨著時局的變化,不斷界定誰是合格的國民,誰不夠格成為國民。

  在努力建立民族國家的明治時代,部落民、愛努人被當成「異種」,賦予不潔、劣等與野蠻等印象。在開啟國門之後,境內出現不少歐美國家的人,為了擔心被指控為不文明,國家將「見不得人」的漢生病患者及精障者隔離起來。占領殖民地之後,日本自詡為優秀民族,歧視殖民地人民與其他亞洲國家。在太平洋戰爭期間,則以優生學的思想,禁止「品種不良者」生育。而在戰後經濟高度成長的時代,又以能否工作來衡量個人的價值,歧視無法工作的身心障礙者。

  本書涵蓋了明治維新至現代,日本的歧視史與反歧視史。作者爬梳了受差別部落、女性、身心障礙者、漢生病患者、水俁病患、在日韓國人、朝鮮人、沖繩人、愛努人等人群遭受歧視的脈絡,並從這些不同的歧視史當中,歸納出歧視的共通原理與連鎖關係,包含歧視如何產生與散播,有權者如何利用社會既存的歧視意識分化人群,甚至操弄受歧視者渴求平等的心理,動員他們為國犧牲。

  作者還揭露社會對受歧視者的矛盾態度,一方面同情他們的遭遇,但當他們為自己爭取權益時,又要他們適可而止。對此,作者提出犀利洞見:「同情只有在對方順從的前提下才能持續,當對方反抗時,同情便轉化為憎惡與歧視。」

  透過描繪各種歧視的樣態,作者揭開日本社會結構的問題,直指日本長期對「他者」缺乏同理,導致難以培養出對人權的感受。

  「從內在去理解他者,是民主不可或缺的部分,也是一種永久的革命。」—石田雄

  「無法對他者感同身受時,便難以培養出對人權的感受」—丸山真男

目錄
前言

第1章 民族國家的建立與歧視的重組
開化與復古—身分制度的解體/重組
「國民」的界線
近代天皇制與「家」的桎梏

第2章 帝國中的歧視與「平等」
占領殖民地
新女性 /農村女性
隔離與包圍
奮起的少數族群

第3章 亞細亞、太平洋戰爭與戰爭動員下的歧視—「國民」與「非國民」
亞細亞、太平洋戰爭的開始與棄民
依據優生思想的排他行為
形塑「皇民」
動員上戰場
棄民與「棄石」

第4章 重新劃定的界線—帝國的解體
日本國憲法與平等權
界線重劃與人口流動
殘存的封建制度
兒童與女性的人口販賣
美軍基地與女性—美國占領下的沖繩
持續不斷的優生思想

第5章 對「市民」的包攝與排除
人為的界線—揭露貧富差距
經濟高度成長下的女性
「被爆者」問題
被「發現」的公害

第6章 「人權」的時代
回歸日本或者獨立—論沖繩歧視
差別的表徵與「自豪」—被差別部落
女性解放運動和女性主義
凝視生命
「單一民族論」的幻想

第7章 冷戰之後—重新審視民族國家
判定隔離
對性別的提問
「自豪」與「身家背景」
結語—諦觀「當下」

 
 
 
 
附件
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