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社群ePortfolio登入
位置: 後殖民文化論 > 討論區 > 討論
臺灣理論與知識生產:以一九九○年代臺灣後殖民與酷兒論述為分析對象 ( 報告2)
1樓
 

Taiwan Theory and Knowledge Production: A Case Study on Taiwan’s Postcolonial and Queer Discourses in the 1990s

劉亮雅(Liang-Ya Liou)

臺灣文學研究集刊 ; 18期 (2015 / 08 / 01) , P45 - 81

繁體中文 DOI: 10.3966/181856492015080018003 DOI

 
臺灣快速轉譯、援用西方理論,從後現代、後殖民、精神分析、酷兒、女性主義、現代性、全球化理論等等不一而足。但如同陳瑞麟指出,臺灣很少討論對西方理論的風格化應用能否形成自己的理論家族、理論系譜?能否被國際學界看到?本文認為另一個重點應放在理論如何被轉譯、挪用、再生產?如何被接合到臺灣既有的論述(也是某種理論)?在知識生產過程中有無誤用、濫用或不足之處?在解嚴前後,理論被接受,通常是因其具有挑戰體制、重新詮釋過去、開展未來的進步性,但不同的脈絡與政經社會條件下,理論援用的適切性仍需要被檢視。本文以一九九○年代臺灣後殖民與酷兒論述為分析對象,探討臺灣理論與知識生產。我將藉由討論兩種論述各自內部的論戰與發展以及兩者之間的交鋒,一方面探討在當時臺灣的脈絡下後殖民與酷兒理論援用的適切性,另方面討論臺灣所形成的後殖民與酷兒理論家族。
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