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社群ePortfolio登入
課外考題1:銀髮族理財規劃如何避免可能風險產生
by 趙永祥, 2022-10-31 09:20, 人氣(990)

課外考題1:銀髮族理財規劃如何避免可能風險產生

考題:

失智前事前預防及事後降低財務損失的各種「方法」的比較

請用列表法比較以下六種方法 

文字重點補充

將投資與其他財產分開、獨立,給長者一個「投資額度」,讓他自由在此額度內投資,至少不會因為投資失利或被詐騙,而影響日常生活。

長輩花自己辛苦所賺的錢,絕對是「天經地義」的,沒有任何理由可以阻止他自行投資。「更何況,投資行為是心甘情願的,且『凡投資,就一定有虧錢的風險』,不能把所有虧損,都說成是『被有心人騙』」 

家人平日多做日記「記錄」,並告知醫師相關的「症狀」及「現象」。湯麗玉表示,由於失智症患者狀況時好時壞,所以,建議家人平日做好觀察長者的「日記」,可以提供給醫師進行診斷。

 

以失智症協會的案件為例,最常見的是詐騙集團的詐騙、家人或看護爭奪長者財產,或是年輕失智的老闆,在被秘書知道之後,就把公司款項給全部挪走。

以上案例在正式確診前的損失,一定都拿不回來。因為,很難確認之前的財務損失,不是當事人「心甘情願」。所以,專家建議平日看醫師時,就要告訴醫師一些「症狀」及「現象」,讓醫師記在病例上,未來在法院對簿公堂時,至少也有一點「幫助」,且家人平日對當事人「狀況改變」的「日記」,也可以做為證據之一。

電影《完美監護》以「長照詐欺」為題材,增加民眾對此議題關注。高齡化趨勢伴隨老年失智人口增加,安養照顧及財務安全,已是刻不容緩的議題。依台灣失智症協會資料:台灣65歲以上老人中,每13人即有1位患者,而80歲以上老人約每5人即有1位患者。顯見失智發生率隨年齡增長。當我們或家人不幸遇到這情況時,以下有6個失智防詐措施:

1.建立平時的就診紀錄:

根據「2021年全球失智症報告」,全球有高達75%患者未被確診,台灣則有近50%。失智症患者的自尊、家人的不捨,降低患者就診意願,但其實讓家人與患者就診很重要,除了有專業醫療建議,就診紀錄也是患者未來受到金融詐害時,提供法院維權的依據。

2.聲請輔助宣告或監護宣告:

「輔助宣告」指患者精神狀態有一定障礙或心智年齡降低,導致判斷能力有缺陷,受輔助宣告之人,除了純獲法律上利益,或日常生活所必需行為外,應經輔助人同意。「監護宣告」指當患者精神狀態已不能表達自己意思或辨別他人意思時,監護人為其法定代理人,代為及代受意思表示。

3.事先考慮意定監護:

「意定監護」制度,表示還健全的人,可以預先以契約方式,由信任的親友擔任受任人,並由公證人做成公證書,當自己發生符合受監護宣告狀態時即發生效力,受任人為監護人,維護個人自主意志,也減輕法院指派監護人的難度與負擔。

4.將財產「上鎖」,透過「聯合徵信中心」辦理準失智者「信用資料註記」

透過金融註記或不動產預告登記來進行。金融註記可以保障失智症患者金融財產安全,透過「聯合徵信中心」辦理「信用資料註記」,避免被冒名或不法操作等憾事發生;至於「不動產預告登記」,家人可至地政機關辦理「預告登記」,完成後在未經塗銷前,不動產不得進行移轉及處分。

5.指紋捺印:

陪同失智症患者親自前往警察局捺印指紋,若患者走失,可在最短時間內幫助走失者找到回家路。

6.財產管理保全可設定安養信託:

將失智症患者的財產,向金融機構簽訂安養信託專款專用,既可受到《信託法》的保障防止被詐害,也解決了家人管理資產的問題。

因應高齡化趨勢,金管會推動信託2.0計畫,信託公會推出結合信託、社福、法律、保險等專業能力的「高齡金融規劃顧問師」,期能協助高齡者進行合適的財產與安養規畫,是有需求者可選擇的方式之一。

本題完整答案參考網址

https://smart.businessweekly.com.tw/Reading/WebArticle.aspx?id=70064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