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社群ePortfolio登入
位置: 宗教與女性 > 討論區 > 討論
跨國婚姻已是全球普遍的現象
1樓

跨國婚姻已是全球普遍的現象,已有許多學者對於人們選擇跨國婚姻的原因感到興趣,以下我們從社會學理論當中的階級( hypergamy)的跨越、同化(assimilation)歷程、婚姻市場結構、經濟因素四個面向來探討跨國婚姻的形成原因:

(一)階級(Hypergamy)理論觀點

Qian1999)提出個體選擇跨國婚姻是為打破階級間的障礙,造成個體階層向上或向下流動,社經地位較低者可藉由配偶進入主流社會;屬主流社會者可因此向下尋找條件較佳的配偶(顏錦珠, 2002)


(二)從同化歷程(assimilation)理論來看

社會學家Gordan1964年提出三階段模式(three-phase model)來說明文化同化的歷程中,移民者嘗試進入主流文化並自我調整、適應異文化,促成跨國婚姻形成的假設。在第一階段中,個體開始嘗試調整以適應主流文化,此時為文化傳授(acculturation)開始階段,再來便是結構上的同化(structural assimilation)歷程,亦即第二階段的開始,在此階段中,移民者在這個族群中已獲得相當的地位,婚姻的可能性便逐漸提高,而就有機會進入最後階段— 婚姻同化(maritalassimilation)的歷程(林義男譯,1995)。


(三)婚姻市場結構因素

Fu & Heaton2000)認為一個族群中適婚年齡人口,兩性比例若出現不均衡的現象,有供需的問題,則族群中人數較多的性別,便受到相當程度的壓力而必須選擇外婚(引自顏錦珠, 2002),在台灣,東南亞外籍新娘的增加也驗證國際通婚確實提供兩國男女婚姻瓶頸的出口(夏曉鵑,1997)。


(四)經濟因素

夏曉鵑在其研究美濃地區的印尼新娘博士論文中指出印尼新娘之所以願意遠渡重洋嫁來台灣,除了因為台灣經濟發達外,原鄉生活貧苦更是令她們想離開印尼(蕭昭娟,2000)。Cahill 1990 年的研究發現在70 80 年代,經濟消退使專業技能工作機會減少,而當時海外勞工及專業技術人員需求量增加,於是在1980 年代,菲律賓成了亞洲最大的勞工輸出國,遠赴海外工作人口激增,於是在就業機會及國際婚姻產業的介入下及在供需之間,跨國婚姻於焉產生(劉美芳,2001)。

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