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社群ePortfolio登入
位置: 宗教與女性 > 討論區 > 討論
台灣跨國婚姻發展的進程
1樓


台灣跨國婚姻發展的進程


根據鍾重發(2004)的研究,台灣跨國婚姻的發展進程約可分為以下三個階段:


(一)       萌芽期

19601970年代,當跨國婚姻業者將台灣女性婚介到歐美、日本的同時,也同樣將經濟、教育程度更低於台灣的泰國、印尼女性,媒介引進台灣勞力密集的農、漁村中,此為台灣跨國婚姻發展的萌芽期。

    

1970年代末期到1980年代初期,部份退伍老兵面臨擇偶困境,少數在台灣的東南亞歸橋於是媒介印尼、菲律賓、泰國和馬來西亞的婦女結婚,其中尤其是以華裔貧困婦女占大多數,這些外籍新娘最早來台已經超過二十年(夏曉鵑,2000)。


(二)       形成期

1980年代以後,國內產業基於成本考量,許多企業遷移至東南亞各國設廠。此時來自台灣派駐於東南亞國家的人員,便因地利關係而與當地女性通婚,即為此期跨國婚姻發展之主軸。而此時部份台商及外派人員發現台灣與東南亞國家之間,有廣大的婚姻市場,於是加入成為新一波的婚姻仲介者,東南亞國家女性與台灣男性通婚之跨國婚姻現象於焉形成。


(三)       發展期    

1990年代以後,隨著國內資金大量外移及外籍勞工的引進,造成本國勞工失業或就業困難,間接讓低技術性的勞工在本國婚姻市場的價值滑落。另隨著國內女性教育水平及工作能力的提升,因而讓國內擇偶更加困難,加上婚姻仲介業者的鼓吹,無法順利在國內找到對象的男性,便轉而與外籍女性通婚,直接衝擊與改變了台灣地區的婚姻結構與現象。


綜觀台灣跨國婚姻從萌芽期、形成期到發展期的歷程,可以清楚的整理出跨國婚姻演變脈絡。自三十年前婚仲業者將東南亞女性引進台灣開始,台灣男人在婚姻市場上便多了項選擇,當時的退伍老兵也因外籍新娘嫁入台灣而有了「老伴」。


二十年前的台灣由於經濟快速發展,為了降低勞力成本,企業大量派駐東南亞,這些外派的男人便與當地女性發展出跨國婚姻,於是奠定這個時期台灣男性與東南亞國家通婚的市場。近十年來,由於國內企業資金外移及引進外籍勞工,造成本國勞工失業,間接讓這群經濟弱勢的台灣男性無法順利找到國內女性結婚,而使婚仲業者不斷擴大引進外籍新娘的婚姻市場。


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