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社群ePortfolio登入
位置: 社科概論好好玩 > 討論區 > 討論
馬克思安魂曲-思想巨人的光與影 ( 作業2: 馬克思)
1樓
作者簡介:
  法蘭克.麥紐爾(Frank E. Manuel),紐約大學榮譽退休教授、布蘭戴斯大學榮譽退休教授,著作包括:《斷裂的權杖:基督教觀點下的猶太教》、《西方世界的烏托邦思想》,與其妻Fritzie P. Manuel合著。
出版社:究竟
出版年:2000年11月15日
內容簡介:
  自從一九八○年代末期東歐共產陣營垮台之後,共產主義似乎真的如雷根所說的「必定被拋入歷史的灰燼中」。

  然而,馬克思主義真的灰飛煙滅了嗎?這曾經撼動二十世紀人類社會的思想學說(邪說)真的毫無價值嗎?馬克思曾經說過:「我不是一個馬克思主義者。」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馬克思本人和馬克思主義到底存在著什麼樣的辯證關係?

  就讓我們回頭檢視馬克思其人其事吧!唯有對這位身兼哲學家與革命運動狂熱者等多重角色的人物進行最根本的探索,才能徹底了解馬克思在想些什麼、做些什麼。

  美國學者麥紐爾打破一般編年史的傳記體例,以馬克思與他人的一千五百多封書信為基礎,從各個不同的主題深入探討馬克思與其妻、好友恩格斯,以及其他革命分子之間的關係,並從馬克思自身的猶太人背景出發,討論存在於其一生中的身分錯亂與思想矛盾;透過本書,你可以發現馬克思不為人知的一面,同時了解馬克思的思想來源。

  馬克思學說的最大價值,就是看透資本主義社會的弊病;誠如馬克思主義學者馬庫色(Herbert Marcuse)所說:「當一切弊病都能在資本主義體制內獲得解決時,就可以證明馬克思錯了。」身處二十一世紀資本主義發展更甚以往的我們是否該好好思索,究竟該用什麼樣的眼光來看待崛起於十九世紀的馬克思學說?

目錄:
  • 導讀:三個馬克思,一部安魂曲 005
  • 作者序 013
  • 祭文 019
  • 1. 特利爾的異類 023
  • 2. 燕妮‧魏斯特法倫 055
  • 3. 雙子星:老摩爾與將軍 093
  • 4. 流亡者的自相殘殺 139
  • 5. 沈重的鉅作:資本論 157
  • 6. 階級鬥爭的競技場 183
  • 7. 曖昧的民族性 211
  • 8. 烏托邦:認可與駁斥 229
  • 9. 自家大門內的敵人 265
  • 10. 卸妝 307
  • 11. 偶像的浮沈 331
  •   對馬克思的思想遺體進行解剖是件危險的事:這個最初的假設可能是錯誤的—我們要解剖的對象可能並未死亡;也許馬克思主義的微粒早已散入我們這個時代的精神氛圍中,並和許多異質學說相結合,使得我們根本無從加以辨認或將之分辨出來。人們已在二十世紀首次感受到馬克思思想的震撼,儘管表面上看不出來,但這場震盪的恐懼實已成為過去。今日人們開始探討造成馬克思學說蓬勃成長的因素,以及一開始便加速將它帶向死亡的致命傷。這部安魂曲無意加入馬克思學學者的論戰,它只是一部隨筆,表達我個人對這位十九世紀作家的驚嘆之情;他的著作捕捉了那個時代快速變遷的脈動,風靡了社會各階層無數男女的心,而且直到最近他的學說才被貶入歷史的遺跡。恩格斯揶揄馬克思的話:「可以確定的是,我絕不是一個馬克思主義者。」

      我第一次接觸馬克思是在七歲時父親帶我參加波士頓的一個工會集會,會中一位演說者不厭其煩地一再引述馬克思和恩格斯的話語,最後被惱火的主席打斷;他敲著議事槌斷然裁決,若馬克思和恩格斯有話要說,必須等到輪到他們時再自己發言。直到我在一九二六年秋天進入哈佛大學,研讀《共產黨宣言》(Communist Manifesto),才再度回想起這段初遇的往事。在接下來的數十年裡,我埋首研究馬克思的著作,至少研讀了不少關於馬克思理論毀譽參半的各種評論。雖然我從未成為真正的信徒,但我懷著對馬克思學說既同情又憎惡的心情,隨著馬克思學說在我那個世代許多美國人心中的起落而沈浮,這種矛盾心情無疑地亦迴盪在這部安魂曲中。

  •   如果恩格斯真的這麼說過—並無法完全表達出馬克思信徒們的內心感受,他們之中有許多人的信條和信念如今已被剝奪殆盡。馬克思主義的失勢只是晚近的事,目前還無法對它做出歷史評價,但至少作古已逾百年的馬克思本人是可以被蓋棺論定的。


  • 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