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社群ePortfolio登入
位置: 社科概論好好玩 > 討論區 > 討論
從《刻在你心底的名字》解構同性戀 ( 評論 6 族群-性別-階級的解構)
1樓
電影名:刻在你心底的名字
作者:柳廣輝
簡介:
電影《刻在你心底的名字》故事聚焦在80年代剛解嚴的台灣,一對遊走在友誼,愛慕之間的高中同窗阿漢與 Birdy,他們在青春的騷動與性啟蒙的渴望牽引下冒險,而學妹班班的出現讓曖昧關係產生變化。

分析主角的族群-性別-階級:

整部片劇情簡單理解,描述了兩位男主角,阿漢與Birdy,從年輕相遇後點點滴滴到刻骨銘心,再從刻骨銘心分開,多年後於異國相見,回憶年少光。
其中還有一個女配角班班,擔任兩人之間,在當時的社會氣氛下,彼此不可觸及的那片劇情有營造出當時的社會壓力,雖然說壓力沒有大到像電視影集《孽子》中的狀態但對於同性戀的歧視與厭惡,比如學校中毆打同性戀同學,服務員進入包廂口出惡言制止等等,都是壓力的來源相對於現在社會主流的觀念,對於同性戀的包容與認可真的是有很大的進步。

李勝譯的心得:
電影最大的主軸擺在愛情,而我最愛兩位男主角的戲份在於畢業後阿漢跟Birdy通電話的對白。
一開始是Birdy先打給阿漢,而阿漢回撥時,Birdy卻很晚才發出聲音,我認為這邊是Birdy第一次認真想面對自己的性向,並且思考了許久才尋找阿漢的幫忙,而那無聲的回應是心中的最後一到掙扎,但這份掙扎卻讓他最後還是沒向阿漢坦白。
而這邊阿漢的回應卻是用一首歌來表達,一開始差點脫口而出是自己寫的,後來硬轉成是別人寫的,播放時,兩人都哭了,雙方卻都沒提起喜歡對方的事。
蘇郁恩的心得:
戲中印象深刻的地方有幾幕
班班最後跟Birdy結婚,生了孩子,劇中對於班班的介紹並不多,但最後中年的班班用僅僅一句:
「早知道不要這麼努力了,他馬的!」
詮釋這個角色的定位,他馬的我就是一個擋箭牌!相對於《誰先愛上他》,對於嫁給同志的女人著墨,這邊短短一句話就說完了
但一樣道出跟同志結婚女性鬱悶生氣又無奈的人生感受。現實中,早期那年代被迫結婚的男同志,在婚姻關係中,男方女方跟電影演的又何嘗不同呢?

3樓
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