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社群ePortfolio登入
佛斯特的《印度之旅》和奈波爾的《幽黯國度》:對印度的歧異描述之比較 ( 作業3)
1樓
佛斯特的《印度之旅》和奈波爾的《幽黯國度》:對印度的歧異描述之比較
A Comparison of Different Depictions of India: E. M. Forster's A Passage to India and V. S. Naipaul's An Area of Darkness

作者:林和貞
指導教授:廖本瑞
年份:2004
關鍵詞:佛斯特奈波爾
摘要:

佛斯特和奈波爾兩者均在文壇享有盛名,而且也為當時的作家及讀者所推崇和讚賞。雖然佛斯特的小說量數遠少於奈波爾,但這無損他的美名。佛斯特的《印度之旅》被視為他最成功之作品而《幽黯國度》是奈波爾有名和生動的旅遊文學。所以值得將這兩部小說加以檢視及比較。 當然不同的作者自然會有不同的寫作風格,但絕不僅如此。所以本論文意在透過史傳之觀點探討促成這些作品迴然不同之因素而並非發掘他們的優劣

本文共分五章。序論解釋如何比較及評估這兩本小說的動機及方法,同時也敘述這兩位作者的背景和影響他們的重要因素。更進而揭櫫這兩本作品之主題。
第一章專研這兩部小說內容分析及比較同時評論他們的策略及語氣印度之旅》是兼具帝國主義及現代主義的作品,而《幽黯國度》則是後現代主義之風格。換言之,佛斯特的策略較傳統保守而奈波爾較通俗易懂佛氏語氣充滿同情及溫和對照奈式的毫不留情及諷刺

第二章重在經由史傳之觀點來探究此兩者在修辭學上之異。無可否認地由於他們不同的時代背景對他們的用語及寫作自然有極大的影響。佛氏的用詞易懂、洗鍊、深思而似詩篇,相反地,奈氏口語的、細微的、批判的、如散文般用語

第三章直指這兩位作者對宗教的不同信仰及見解。宗教在這兩部小說主題及人物上佔有極重要的角色。佛氏細觀他的人物為友誼之奮鬥和衝突之心路歷程,特別偏重在英國佔領下的印度所有道德及哲學難題他對人性抱持著樂觀態度並渴望從宗教中獲得和平奈氏從持續溯祖旅程來釐清存在他心中和想像中之陰霾並冀望得到心理上完整及和諧,同時檢視小說人物在後現代時期一般心態的刻畫。最後再論這兩小說主要迥異之處並總結本文之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