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社群ePortfolio登入
位置: 觀光社會學 : 族群、性別與階級 > 即時塗鴉牆
邱琡雯: 從1960~80年代沖繩諸島的台灣女工,想像目前在台的東南亞移工,他(她)們除了是勞動者,還有什麼多元身影?? 100字以內。
05-29 10:17
#143
邱雯琳: 他們可能是他們孩子的爸媽,也有父母親要照顧,但是為了讓自己的家人過的更好,才離開家鄉來到台灣工作,他們來到台灣認識了更多人,努力工作賺取金錢,寄回家鄉供給自己的家人,我們也透過他們學習到他們的生活習慣特色,是互相學習的。
05-29 10:47

徐沚蕾: 東南亞移工們除了來台灣是為了工作賺錢外,也是為了充實自己的知識以求更好的生活。
05-29 10:51

陳楷雯: 他們多數是為了有更好的環境可以賺錢才來台灣的,他們和我們一樣,不會是自願成為勞動者的,他們來台灣以勞動賺取金錢,也會希望用這些金錢幫助他們自己家鄉的家人,或用這些金錢過更好的生活、甚至實現自己的夢想。
05-29 10:54

杜郁晴: 對沖繩人而言,在女工尚未進入沖繩時對台灣的刻板印象影響之後對女工的看法,歧視台灣女工,但隨著相處時間越長,對於女工看法也有所改變,甚至也會從女工身上學會一些事情,像是保養、節儉等。目前在台的東南亞移工,我相信他們也會帶給我們這樣的影響,正因為不了解他們,以自己所既定的刻板印象看待他們,所謂的文化,正是因為這樣的衝突及相處,而有多樣性。
05-29 10:54

翁克祥: 他們家庭的支柱、臺灣的勞動力、老人的陪伴者、另類的弱勢族群、本土的多元文化之一
05-29 10:57

林諴: 除了是勞動者之外,其實已經在我們身邊已經是不太像是外來的人,他們有可能是某個人的妻子、丈夫或是某個人的照顧者,他們所帶來的美食、衣著、傳統文化,也慢慢已經融入了我們的社會之中。
05-29 11:02

黃湘勻: 他們是為了賺錢才會來台灣,也可能是想充實自己的經驗才會來,除了是勞動者,他們也可能是父母,人家的兒子女兒,所以我覺得不要去歧視他們,我們可以互相學習。
05-29 11:02

周宇荃: 為了支撐家庭經濟到外地工作,失去很多與家人相處的時間。為台灣的勞動工作付出,賺錢生活費與家庭所需。
05-29 11:02

陳宜孜: 為了家庭生技,女工們離鄉背井,飄洋過海的來到了沖繩。在沖繩工作是艱辛的,不但民俗與家鄉不同,語言更是一大難點,但就算是這樣,女工們仍不畏艱辛,努力工作與他人交好。在現代在台的東南亞移工一樣有許多人為了家庭離鄉背井的在工作著只為了能賺錢回去給家人。
05-29 11:02

王念甯: 他們來台工作是為了給家人有更好的生活,賺取足夠的錢寄回家鄉,給家人更好的生活。來台提供了老人照護方面的需求。
05-29 11:03

石翰儒: 他們可能是為了孩子來臺打拼的男人/女人,可能是為了家裡生計的孩子,可能是為了自己的未來,能夠在本國結婚,也有些是為了能夠在年輕的時候出國,逃離家裡的控制,在台灣的工作可能在他國家不是最累的,但可能能獲得較多的金錢。
他們,外籍勞工,為了自己或家人,來台打拼的一群人。
05-29 11:03

陳琯明: 他們為了自己的家庭離鄉背井,是家庭的重要支柱,來到台灣當勞工,有時候也會受到歧視,但為了讓遠在他鄉的家人生活安穩,還是咬著牙努力工作,也為台灣文化增添色彩。
05-29 11:03

黃宥沁: 為了改善家計的來台工作者 、勤奮勞動者 、被歧視壓迫者、異國文化的帶來者、帶來社會治安疑慮者
05-29 11:04

陳佩吟: 對於台灣人來說東南亞移工很重要,他們在雇主不在時可以幫助照顧老人,病人,小孩。而且也會幫助台灣人從事粗重勞力(扛磚頭,打水泥,建築)。雖然不習慣他們的文化,或者語言上偶爾無法溝通,也必須體諒他們外地者來台工作的辛勞。
05-29 11:05

林彧萱: 對於目前東南亞的移工,我認為他們除了是勞動者,工作賺錢,還是家庭的經濟支柱,辛苦的工作賺錢為了養家裡的父母還有很多小孩;在職場上可能也是弱勢族群。
05-29 11:05

彭宥瑄: 文化交流的當事者,她們對當地人而言很可能代表對台灣文化的印象,藉由她們的生活習慣而知道一些台灣人的生活方式或日常概念。
疾病的傳播者,影片中有看到一些女工因糞便中的寄生蟲太多而被遣返。
05-29 11:05

洪士展: 在孩童眼裡是為愛付出、不辭辛勞的父母的父母,在頭家眼裡是遠道而來且肯付出但生活品質較差的工人,對大家眼裡可能是弱勢群體,為了求日子也都努力的過著每一天。
05-29 11:06

林宏升: 東南亞移工來台工作的同時,也帶來了屬於他們自己的文化,慢慢的使我們的文化更多元,面對新的文化我們也學著去接受包容,他們不僅是移工,也是文化的傳播者,
05-29 11:07

黃萱: 很多的東南亞移工,他們來台灣除了是勞動者外,也有可能會是家庭的一分子,他們雖然是為了賺錢才離鄉背井來找工作,但在台灣久而久之後,可能就會在這裡結婚生子,也會變成人家家庭的一分子,也能將他們鎖賺的錢讓他們家鄉的人有更好的生活。
05-29 11:07

林冠樺: 為家庭打拼者,在這些移工的家鄉可能是偏鄉或者薪資較低或者無法爭取到大城市的工作而台灣對他們而言算是薪資高而且距離近的國家。近年來外國移工的數量增加對他們而言這裡的同鄉也很多,身在外國還是能遇到同鄉人而不是獨自一人身在外國。
05-29 11:07

郭哲源: 他們像是為了賺取更多的錢而離家來台的工作者,也是台灣老人們的陪伴者,是台灣各種重大疾病患者們不可缺少的看護,甚至有些是台人的老婆,而有些的身份是讓人舒壓者,也因為他們來自於東南亞,所以我認為他們也是被歧視者,儘管這種人不是太多,但絕不是沒有。
05-29 11:09

林佑泰: 移工們不一定是自願來到台灣的
有些是為了家庭
有的則是抱著離開家鄉闖一闖的心態
就像現今台灣到澳洲打工度假一樣
05-29 11:10

莊政霖: 我認為他們也是家庭的被剝削者,而在沖繩的部分有可能融入當地家庭,可能在心靈上比起原來家庭會過得比較快樂,但也不乏有被歧視的以及被強暴的受害者。
05-29 11:11

蔡諒珊: 為台灣的勞工族群注入新血,也在台灣進行文化交流。就算工作非常辛勞,在社會地位上仍受到某些人的歧視,感覺有點吃力不討好。語言還有文化的隔閡容易與當地人產生衝突或誤會,需要台灣人更多的理解與尊重。
05-29 11:13

蔡忠霖: 除了勞動者之外,還可能是孩子的父母,別人的子女。還有不同文化的傳播者。
05-29 11:16

許禎庭: 本身覺得移工的身分很可憐,他們幾乎不是自願來工作的,是一個被壓榨的工作,真的很辛苦他們!
05-29 11:18

曾子嘉: 他們除了是勞動者外,也可能是家中經濟棟樑或是為人父母,為了改善家中經濟生活,他們隻身前往來台工作賺錢,即使會受到歧視或是沒有朋友,但是為了能賺更多的錢,不管會有多辛苦他們仍然來台工作。
05-29 11:22

陳皇嘉: 他們遠道來臺工作,
有的可能是因為家鄉經濟不景氣,
有的則是為了追求夢想,
離鄉背井來到臺灣;
他們是家裡的金錢支柱,
也是他人的兒女、父母,
更是臺灣許多公司、家庭的衷心好夥伴!
05-29 11:23

陳皇嘉: 東南亞來的勞工,或許是來打工留學的學生,有些或許是嫁來台灣的外籍新娘,為了生活為了家庭,工作賺錢是必要的,年輕氣盛,想到別的國家生活看看的追夢者。
05-29 11:23

陳羿秀: 他們遠道來臺工作,
有的可能是因為家鄉經濟不景氣,
有的則是為了追求夢想,
離鄉背井來到臺灣;
他們是家裡的金錢支柱,
也是他人的兒女、父母,
更是臺灣許多公司、家庭的衷心好夥伴!
05-29 11:23

周孟群: 東南亞移工是一群勇敢的人,背負著家庭的經濟壓力及對未來的憧憬,他們毅然地飄洋過海,獨自來台工作,希望翻轉自己的命運,單就這一個層面而言,他們的勇氣就值得讓人欽佩。
05-29 11:38

孫有清: 他們的身份在台灣可能是老闆和員工的僱佣關係,外籍移工和移工之間可能是朋友也可能只是單純的同事關係,又或者是戀人。而他們在自己的國家的身份可能是父母、丈夫、子女,不管他們的身份為何,可以確定的是他們孤身來台的勇氣以及一肩抗起經濟的責任都是值得令人敬佩的。
05-29 11:39

胡若茜: 在國家經濟和家庭經濟下,為了支撐家庭的支出和給小孩更好的環境唸書,離鄉背井的來到別的國家賺錢,台灣的教育制度比起東南亞很多國家都成熟很多,社會文化也民主,有些人甚至是想過更好的生活來台灣進修,或是嫁來台灣,翻轉自己的人生。
05-29 11:42

戴靖芳: 遠從其他國家來台的工作者,他們可能有著年幼的小孩子,也可能有著年邁的雙親要照顧,但是都因為環境以及想要得到更好的生活必須離當地到台灣來工作賺錢,之前外婆家有請一位印尼朋友來照顧外公,但好像因為不熟悉以及想念自己的家人常常自己不自覺就流下眼淚,真心覺得他們真的很偉大,常常在想如果換作是我,我會這樣出走,還是留在當地賺錢少許的錢就好。
05-29 11:46

林曄蕓: 他們真的很勇敢,為了家庭離鄉來台,獨自一人承受寂寞,有人剛好遇到好的老闆,願意善待他們,可是更多人遇到的是不把你當人看待,總是壓榨外勞的體力的老闆,移工也是別人的兒女、父母,也自己有家庭,希望人與人之間能互相體恤,真正的把對方當作是人、朋友看待,而不單單只是勞工
05-29 11:48

黃怡璇: 他們也是台灣人的朋友,因為我打工時,也會跟他們聊天交流。所以他們可以是勞動者、朋友、也可以是文化傳播者
05-29 11:48

翁偉傑: 很多外籍勞工都是一個人離鄉背井的到國外工作,而且要冒著不知道會被分配到哪做什麼工作,一切都是未知數,只為了賺比在自己家鄉多一點的薪水,他們的身分不僅僅是勞動者,也可能是別人的丈夫、妻子或者是別人的爸爸媽媽,可是他們鼓起勇氣隻身離開故鄉,只為了維持家庭,而來到台灣,我們也必須感謝他們為我們的勞動或家庭照護付出的一切,我們該給的不該是歧視,而是關心,或許那一天我們也可能成為輸出到國外當勞工,我想我們也需要別人對我們的是關心而不是歧視。
05-29 1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