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社群ePortfolio登入
第一次線上作業心得-汪立弦/11212025(榮獲佳作) ( 線上作業上傳專區(公告日: 2023/09/15))
1樓

如何面對遭遇的口舌是非

大綱

業障有分很多

口舌是非就是指口業

口業又分為

惡口:俗稱髒話哥跟陰陽人

基本會違法或帶有諷刺意味的話語

兩舌:俗稱心機,帶有惡意去挑撥離間感情的人

妄語:俗稱膨風仔,盡說不實在的話的人

綺語:俗稱偽君子,說話做作華而不實

賣弄口才的人 

 

心得

生活中或多或少一定有這類的人存在我們周遭,也基本一定會遇到

我們該怎麼應對

才不會使自己時常感到不悅呢

以下是我自身對於文章粗淺的理解

 

 對境不起心:能無視就無視吧

艾爾文在《你,很好》中說過的

我們能降低自己對世界的敏感度

我們不必對所有事所有人

都抱持著最高的敏感度

這樣累到的是自己,不愉快的也是自己

或許我們能在承受冷嘲熱諷時適時降低自身的敏感度來保護自己

 

對一切惡口的眾生發起慈悲心:

當一個人說話總使你不悅不舒服時

那不用擔心,而是要保有慈悲之心

憐憫他,因為他的惡報是會到來的

說話惹人厭,週遭人跟你一定有一樣的感覺

就是厭惡

久而久之,他身邊就不會再有人了

有的也只會是群跟他一樣惡劣的人

這又何嘗不是一種惡報呢

 

深念事件無常幻化:

在意他人的冷嘲熱諷,有什麼意義呢

為此不開心又有什麼意義呢

若是這些都沒意義

那為什麼要因為他而感到不愉快呢

為了件沒意義的事而生氣勞累到身心

不是很沒意義嗎

以宏觀的角度來看待,人會死太陽會淹滅

有型之物都會消亡,一切都沒意味

所以我們該做的應該是愉快得活在當下

不要因為小事讓自己不愉快

 

反省檢討虛心接受:

有些時候,別人說你不喜歡聽的話

不一定是單純的惡意

可能人家是對的,而你,則是真理的敵人

即便不喜歡我們也該去思考對方說的觀點有沒有道理

若我們只是一昧將不喜歡聽到的訊息屏蔽掉 我們就得不到成長 止步不前

篩選過訊息後若是單純冷嘲熱諷

就,回到第一步,屏蔽掉吧

 

 

 

 

 

 

 

 

 

 

 

 

 

親身經歷

我是一個比較做自己有想法的人

這些點帶來的影響就是,不太合群

我總覺得有些群體會拖慢整體的工作效率

我也經常收到他人要求我改變的意見

然後通常,不太好聽

這些意見有些惡毒有些不必要

更多的是想看我出糗

我改變後就覺得很不舒服 很糟糕

隨之而來的是焦慮,我這樣真的合群了嗎

平時依然會被別人言語攻擊

焦慮的原因則是,我都照做了

為什麼還是會被討厭呢

後來我看著一群螞蟻想通了

有些螞蟻就是會被踩死

這不關乎他們的隊形

或是他有沒有跟緊部隊

他就只是發生了

世界就是這樣,一定會有人討厭你

就像一定會有螞蟻被踩死一樣

有些意見根本不是要來幫你的

只要不懂得屏蔽篩選,受害的就只會是自己

我也學到了淡定二字

被辱罵無動於衷真的很重要

因為我知道辱罵的行為是沒有意義的

辱罵本身就是不理性的表現

沒有要進行有效的意見交流

把他放心上,難受的就是 自己

若你放心上的全是辱罵批評

那就沒位子可以放下鼓勵與打氣了

所以為什麼要去在意冷嘲熱諷呢

 

 

 

 

 

 

 

結論

我覺得我們自己,多多少少都會造些口業

那真的是難免的,人一天的想法有幾萬個

說出口的字更是有幾十萬,難保裡面沒有任何一句沒造到口業,或許我們要做的不是去思考哪些字詞文句會造口業

而是抱有一顆不傷害他人的心

我相信只要這樣就能避免掉九成的口業了

當然那一成就當作是與朋友的打打鬧鬧吧

我認為只要對方沒有感到不舒服

甚至覺得好笑,偶爾是能造點口業助助興的

畢竟人生講求的是,平衡

我們終歸也只是俗人而非聖者

不要懷有蓄意傷害他人的心

才是我們該學習的課程

 

 

 

 

 

 

                                        (1255)

 

窮人思維

影片大綱

在影片中,有提到煤山窮人與富人

窮人只知道眼前的利益

賣的東西單一化

富人則是把煤山產業化

發展一系列產業以應對

把煤山組織化

外包自己的工作創造被動收入

創造專利,使用與眾不同的產品提升競爭力

影片中有提到習慣的重要性

大多數人1440分鐘裡

都在吃飯睡覺工作

區別卻在剩下的240分鐘裡面

富人在充實自己 窮人在享受娛樂

富人每天至少花30分鐘閱讀

這就是差距 複利累積會使每天的30分鐘

累積成一年的10800分鐘

累積成十年的108000分鐘

結合影片我所學到的心得

窮之所以窮,富之所以富

完全取決於思維

就以我學到的經濟來說

金錢會越來越貶值

就像以前物價麵一碗兩塊

但怎樣都難以回到那時候的物價吧

因為錢在多數情況下都不會增值

購買力會下降 所以就算你不花錢

你口袋裡的錢依然會跑掉

這就是通膨的可怕之處

也是窮人跟富人的第一個差別

富人購買資產窮人購買負債

中產購買認為是資產的負債

資產的在《窮爸爸與富爸爸》就是

能讓你錢變多的東西或是能夠保值的東西

錢會跌只要能保值錢就是越來越多的概念,例如股票房子債卷

負債就是會從你口袋拿走錢的東西

不符合資產定義的消費都是負債

像車貸 房貸 手遊 等等的

有錢人讓錢為他們工作 而窮人為錢工作

有錢人錢生錢的方法就是,購買資產

而非負債

讓錢生錢的概念就叫,被動收入

納瓦爾也稱其為;睡後收入

跟主動收入的差別在於說能不能自動賺錢

工作就不能在你睡覺時賺錢

就不屬於被動收入

如何創造被動收入

就是把自己產品化或是購買資產

資產的概念已經明瞭了

這邊說如何商品化

可以使用互聯網自媒體拍攝課程

經營部落格 拍攝YT視頻

出版書籍賺取書籍費都是種商品化的方式

能帶來不小的被動收入。

 

 

親身經歷

當時我在診所打工

黃醫師在我們家鄉也算是家喻戶曉的人物了

除了醫生外還兼著去經營自己的公司

他和我說:人啊,一定要讀書,就沒見識

沒見識就會被有見識的人割韭菜

即便你沒辦法割別人

也要讀書努力成為不被割的那群

這是我在他底下學到的最重要的事

或許跟影片中提到的知識複利是一樣的概念吧。

 

 

 

 

 

 

 

 

 

結論

所以真的有人天生聰明注定成功嗎

我反而覺得是眼界、自律與習慣在做決定的

不自律,連自己都管不好,怎麼管好生活呢

生活存在這麼多面向需要管理

在管生活前一定要優先自律

看完這部影片我的心得是人的起點或許都不一樣 但只要肯付出肯努力肯學習

即便不能成為那種所謂的The Top

也能成為比一般人成功的人了。

 

還有一個我覺得最值得拿出來說的

就是有捨才有得這個概念

也是我覺得人最常犯的

我們都只想獲取而不想付出

這是一種很常見的很可怕的思維

像減肥、像賺錢、像感情

或多或少我都會有類似的思維

這部影片也提醒我要時刻提醒自己

要跳脫此種思維。

 

 

 

 

 

 

                                                 (1005)

 

 

 

 

 

 

 

 

 

 

 

 

 

 

 

棉花糖理論

大綱

棉花糖理論在影片中的重點是,延遲享受

 並且能夠預測孩子未來的發展

能夠忍住不吃棉花糖的孩子會比忍不住的還更成功 因為他們具備更強的自制力

短視近利的人看不到更長遠的收穫

那些追求一夜暴富的散戶通常賺不到錢

巴菲特說過:長線才是致富的方式

散戶進出市場一陣風的行為不可能致富

有著投機的心理就是炒短線,即是期望一步登天致富,目光短淺

放長線的人則是更在意長久的收穫

在足夠濕的雪足夠長的坡上滾雪球

長久下來定能致富

顯然這個實驗顯示

散戶就如同提前吃棉花糖的孩子

而巴菲特則是懂得延遲享受的成功人士

畢竟自制才是成功之道

 

其他資料心得

但其實就實驗過程顯示

這並不是一個很棒的實驗設計

因為實驗中所存在的變數太多

結果也使用簡單的二分法去預測了孩子們的未來

若這些孩子知道了自己出生注定就是失敗者,被貼上了失敗者的標籤

在潛意識的影響下會不會自我認知也會變失敗者呢,在這種情況下的孩子成功的機率不是理所應當的降低了嗎 而這些因素又真的有算進實驗之中嗎?

有太多的因素會使孩子們忍不住去吃棉花糖 像進行實驗前的血糖含量 若今天這名孩子血糖相對較低,會不會使他更加受不了棉花糖的誘惑呢?

或是對時間方面的認知能力發展較慢

不知道十五分鐘具體是多長的時間

相較於對時間方面認知能力發展較快的同學一定是佔弱勢的

還有最重要的一點是

孩子對社會的信任程度

有些家長會使用哄騙的方式帶小孩

就是我們所謂的畫大餅

許下許多不真實的承諾

被欺騙久了 對社會的信任度自然就會降低

就會形成先保證眼前利益的習慣

還有父母後天的教育、環境等種種因素

所以這個實驗是屬於極度複雜的程度

簡單來說一輩子那麼漫長

要預測一個人的未來不太可能使用這麼簡單的方法去達成

反而更有可能因此挫了信心一蹶不振

自律或許真的是成功所需的條件之一

但使用這個實驗來表示明顯不太恰當

這個實驗展現更多的應該是環境對孩子們的影響

 

 

 

 

 

 

 

 

 

 

 

親身經歷

棉花糖理論主要還是在說明延遲享受

也就是自律及長遠利益的重要性

在以前的生活中,我過得十分糜爛

學校就是談戀愛,回家就是玩電玩

不看長遠的利益,只專注於當下的享樂

最後大考結果出來,不出意外

沒考好,失去了唯一一次上好學校的機會

就像明明每個人都有上好學校的機會

每個人都有吃到第二個棉花糖的機會

但就是因為短視近利而害了自己

這也成為了我日後努力的契機之一

不經一事不長一智

人生這麼漫長 也不會只有第二個棉花糖

現在錯過了 學到了以後的第三個第四個

就努力學著不要錯過吧。

 

 

 

結論

我的看法是 這個實驗更像一則寓言故事

能夠作為對人生的參考與對自己的反省

但並不是一個絕對必然的結果

我們依然能從這個實驗中學到很多

但不是將他捧為聖經

不是一就是二

有沒有吃棉花糖就是成功或是失敗

這種二分法思考是人類的天性

在螢幕前的我們也該時刻提醒自己不要陷入這類的思考之中 抱持懷疑的心

隨時反思自己的想法 質疑之

將觀點複雜化就是能避免陷入二分法的絕佳方式

若只有是或不是則過於極端偏激

人是複雜的生物 二分法可能不適用於我們

也絕對不夠理性    (1173)

 

馬雲對年輕人說的話

大綱

人生真正的學校是社會

大學只會教給你知識,並不會給你出社會必須要具備的磨練

打個比方:交際應酬

在大學沒有這種課程,需要出社會後自己體會、學習大人世界的心機

這些都是社會學校的必修課

而學校,不負責教這方面

 

充滿熱情與求知慾的人

真的大家都喜歡高學歷嗎

抑或是態度呢

馬雲給出了答案

他更喜歡充滿熱情與求知慾之人

具備以上特質

表示他能在工作中表現得更好

態度才是一切的根基

沒有態度,多高的學歷都沒用

 

坐而言不如起而行

馬雲說過:到問題不要只會抱怨

去行動,去尋找解決方法,做一切你能做的

你能抱怨但不能沒有行動

只是抱怨,問題可不會憑空消失

行動才會

自己抱怨是停滯,別人抱怨則是機會

只要想到解決方法,就是商機了

 

相信自己

爸媽不相信你,朋友不相信你 伴侶不相信你

那又何妨呢?他們不會對你的計畫有太大的影響,而你會,誰都能不相信你

你不能不相信你自己 你都不相信自己了,你的團隊要怎麼相信你呢,你與團隊都是成功的一環,任何一個不相信你,計畫就不可能成功

 

 

 

年輕即是資本

創業是有人生歷練之後再創的

25歲你所需要做的是嘗試,失敗,再爬起來

失敗哪會怎樣,你只要爬起來就好了啊

這時候不失敗,難道等到沒資本時再失敗嗎

時間就是我們最大的資本,我們輸得起

所以不要害怕失敗

 

先有目標再放眼細節

先有路才會有道路建設

沒有路再多的細節都是徒勞

連目標都沒有要怎麼計畫呢

所以一切的起點應該是目標

沒有目標我們就會像無頭蒼蠅一樣

 

創業即是種創新

自己去發現社會需求

創新機會才會大,市場才會多

別人走過的路不要去再走一次

自己去走一條新的道路

去走一條未知的道路

 

成功方程式

首先年輕時要相信是有未來的

青年時要擁有熱情

壯年時要想著如何為他人付出

有捨才有得

老年時要投資年輕人

他們已經比你強了

他們比你擁有更多的年輕資本

他們才是這個時代的主人翁

不要害怕競爭

你在害怕競爭對手時

競爭對手也在害怕你

為什麼要怕競爭呢

競爭不會毀了你

沒盡到本分才會

沒盡到本分連競爭的資格都沒有

注定會被淘汰的

 

 

 

 

 

 

 

 

 

 

 

 

 

 

 

 

心得

我覺得馬雲的言辭真的很真誠

在這部影片之前我也很少關注過他

看到影片之後我才首次見到他身為top的魄力

用最簡易的言語最深刻的道理

去激勵去鼓勵所有迷茫的年輕人

不要害怕未來,要去期待他

不要害怕失敗,要懂得從中學習

他就像做宏偉的燈塔指引著在場所有人

使我們對未來的迷茫害怕都轉為了希望

 

 

 

 

 

 

 

 

 

 

親身經歷

我覺得馬雲所說的

不要抱怨,很重要

或許是最重要的事情

抱怨會耗盡你的資本

浪費你的時間與精力

我以前真的很喜歡抱怨

喜歡到根本沒時間去解決問題

所以問題存在很久,很久

問題存在我就一直抱怨抱怨

當抱怨時潛意識就會認為

解決問題是遙不可及的目標

都存在那麼久了哪可能被解決掉呢

直到我真的付諸行動

去嘗試去失敗才知道

只要不行動去解決

什麼東西都會很可怕,都會是問題

現在的我也會時常告誡自己

不要抱怨同一件事兩次

我每一次的抱怨

都是在離解決問題越來越遠

所以不要抱怨,而是行動之

是我所學到最重要的事也是我親生經歷過最深的一部分

 

 

 

 

 

 

 

 

 

 

 

 

 

 

 

 結論

我們都能從成功的人身上學到許多

我覺得從馬雲身上我們能學到最多的是勇氣

走出新道路的勇氣,敢於競爭的勇氣,面對未來的勇氣

敢衝敢闖機會才會是自己的

 

 ( 1148 )



             上述心得  榮獲佳作


附件
2樓
立弦 你好


我想影片與文章皆帶給你另一種不同的人生啟示,可以感受到

你在撰寫「我的親身成長歷程」之用心,我看完之後有得到一些啟示。 

你的三則親身經歷讓你徹底醒悟過去的你是較貪完享樂,內容非常生動<

讓我印象深刻

如何面對遭遇的口舌是非

你的親身經歷

在你的「我的親身經歷」心得中有提到

我是一個比較做自己有想法的人,這些點帶來的影響就是,不太合群

我總覺得有些群體會拖慢整體的工作效率,我也經常收到他人要求我改變的意見

然後通常,不太好聽。

這些意見有些惡毒有些不必要,更多的是想看我出糗,我改變後就覺得很不舒服 很糟糕,隨之而來的是焦慮,我這樣真的合群了嗎?

平時依然會被別人言語攻擊,焦慮的原因則是,我都照做了,為什麼還是會被討厭呢

後來我看著一群螞蟻想通了,有些螞蟻就是會被踩死,這不關乎他們的隊形,

或是他有沒有跟緊部隊,他就只是發生了

世界就是這樣,一定會有人討厭你,就像一定會有螞蟻被踩死一樣

有些意見根本不是要來幫你的,只要不懂得屏蔽篩選,受害的就只會是自己

我也學到了淡定二字,被辱罵無動於衷真的很重要

因為我知道辱罵的行為是沒有意義的......

辱罵本身就是不理性的表現

沒有要進行有效的意見交流


棉花糖理論

在你的「我的親身經歷」心得中有提到

棉花糖理論主要還是在說明延遲享受,也就是自律及長遠利益的重要性

在以前的生活中,我過得十分糜爛,學校就是談戀愛,回家就是玩電玩

不看長遠的利益,只專注於當下的享樂,最後大考結果出來,不出意外

沒考好,失去了唯一一次上好學校的機會,

就像明明每個人都有上好學校的機會,每個人都有吃到第二個棉花糖的機會

但就是因為短視近利而害了自己,這也成為了我日後努力的契機之一


老師評論

********************************************************

********************************************************

汪汪:

你的心得老師很仔細閱讀,讀來很有感,以下是老師要提供給你的幾點回饋

 

1. 在你身上,看到:「不經一事,不長一智」,早知如此,何必當初

2. 不良習慣,知所警惕且馬上進行改善

你也知道在這個應該奮鬥的年齡不選擇安逸與讓自己沉迷手機世界,要讓自己的人生走向積極成長的方向。

3.有句話說

別在該奮鬥的時候選擇安逸,青春是一個人一生中最美好的一段時光,也是決定一個人未來發展的關鍵幾年,你有警覺性去約束自己玩手機的時間,並且知道憑自己的努力是無法真正戒除手機成癮這件事,因此你把要戒手機認真讀書這件事告訴你的家人以及好朋友,並且請他們如果看到當你沉迷於手機時,適當地提醒你別再沉迷於手機,浪費生命,蹉跎時光!


4. 如何做好自律?

   是否你能確實用你的智慧與覺知去做到自律。

自律就跟自制力同樣,自制力越強的人,做事情就容易達標,因為自己知道什麼該先完成,甚麼可以晚些完成。


5. 剛開始在南華大學財務金融學系的大學生活,雖走得慢沒關係,若能做到自律+善學小組的分工合作+找到該科目高手進行課程與題目演算交流,你一定在成績上會有傑出表現。


6. 成功者的特質其實大家都明白,但難在真正能將其融會貫通並運用在生活,有些人原地踏步仰望著金字塔的頂端,成功的階梯無非是抗拒身邊的誘惑,在其他人享樂的過程中脫穎而出成為人上人。


7. Team-work is very important for you to care about.

成員間的互相鼓勵與扶持是支撐此一團隊能持續前進的一股重要動力,「我們每個人都是一滴小水滴,但聚在一起就能匯成海洋。」


結論

最後,老師要請你check up 你具有幾項成功者的重要特質

這是一位成功者的重要特質:

做大事與成大事者具有10大特質

 

1、忍得住孤獨 

2、耐得住寂寞 

3、挺得住痛苦 

4、頂得住壓力 

5、擋得住誘惑 

6、經得起折騰 

7、受得起打擊 

8、丟得起面子 

9、擔得起責任 

10、經得起考驗


汪汪: 

請問你目前具備了幾項呢?

Keep learning and moving with all the best you can.

趙博士



附件
3樓



借人之智,完善自我


附件
4樓


人生三得


附件
1. 人生三得.jpg (106 KB)
5樓


不要死在別人嘴裡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