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社群ePortfolio登入
本單元提供有關邁向成功人生之勵志文章
by 趙永祥, 2018-10-04 08:01, 人氣(1057)



《什麼脾氣就是什麼命》

本視頻提到 七項重點,值得深思。


《什麼脾氣就是什麼命》

http://www.youtube.com/watch?v=n1CAR94KO48
by 趙永祥, 2018-10-02 16:15, 人氣(1149)



0.99 與 1.01 經過一年後的結果
by 趙永祥, 2018-09-28 20:35, 人氣(1038)


別把挫折當失敗
 

每個人的一生,難免都會遭受挫折和失敗。

所不同的是失敗者總是把挫折當失敗,從而使每次都能夠深深打擊他取勝的勇氣;

成功者則是從不言敗,在一次又一次的挫 折面前,總是對自己說:

“我不是失敗了,而是還沒有成功。”

一個暫時失利的人,如果繼續努力,打算贏回來,那麼他今天的失利,就不是真正的失敗。

相反的, 如果他失去了再戰鬥的勇氣,那就是真輸了。
by 趙永祥, 2018-09-27 20:49, 人氣(1773)


創新經營與創業策略 第一次平時作業

邁向成功系列之01  成功需能耐得住寂寞 

從「竹子哲學」看如何「邁向成功」之道


竹子哲學,但世上卻有多少人熬不過那 3 公分⋯

現在就來看看,你忍不忍得住這三公分….


竹子有四個主要器官:

一、竹根

竹根是竹子最堅硬的部份,由側芽可以生竹筍成竹稈。

二、竹稈

竹稈為中空有節,成長迅速,是竹子最具有經濟價值的部份。

三、竹葉

竹葉扁平先端形狀尖銳,底部鈍形或稍具圓狀,具有落葉性。

四、竹筍

竹筍是竹自根基生出的嫩芽,為竹籜所包裹。竹筍又稱竹胎和竹芽。

*******************************************************竹子的一生

竹子的開花是一種自然的現象,也是表示竹子生命快結束的一種徵兆。
一般竹子在要開花的前一年,即不長筍,開花後,竹稈在一、二年內就會乾枯死亡,但在竹稈枯死後,竹林仍會繁殖下去,因為竹子的地下莖沒有枯死,而且落地的種子也會生根,經過五至十年後再重新長出幼苗,但是竹子開花的週期很難預測,從三十年到百年以上的都有,甚至有的竹種沒有開花的紀錄。


*******************************************************竹子的成長過程

竹子用了4年的時間,才僅僅生長了3公分。

卻在第五年開始,以每天30公分的速度瘋狂的成長,在這個衝刺期,僅僅用了六週的時間,就可以長到了15公尺。

竹子用了 4 年時間扎穩根基…

*******************************************************
感悟分享


本人對此一篇文章有以下感悟:

其實,我們看不到的是在前面的四年,竹子將根在土壤裡延伸了數百平米,紮實了根基…..
就像做人做事一樣,不要擔心。其實,我們看不到的是在前面的四年,竹子將根在土壤裡延伸了數百平米,紮實了根基…..

就像做人做事一樣,不要擔心。

你此時此刻的付出得不到回報,或是看不到成長就放棄,因為你的付出都是為了紮根。
突破竹子的極限,你就是有做大事的特質。

那麼,做大事的人,有什麼特質呢?

能夠成就一番大事者,需具有10項人格特質

1、忍得住孤獨

2、耐得住寂寞

3、挺得住痛苦

4、頂得住壓力

5、擋得住誘惑

6、經得起折騰

7、受得起打擊

8、丟得起面子

9、擔得起責任

10、經得起考驗


*******************************************************
結語

1. 你此時此刻的付出得不到回報,或是看不到成長就放棄,因為你的付出都是為了紮根。
    若你能具備竹子四年後快速突破極限之本質,你就是有做大事的特質。

2.  人如果不經過挫折、苦難,就不可能堅強,不可能成熟,不可能超凡脫俗,不可能達到人生的高級境界。
請大家記住古訓:
“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
因此,不要幻想生活總是那麼圓滿。 

3.  「雞蛋」,從外打破是食物,從內打破是生命

人生是很累的,
你現在不累,以後就會更累。

人生是很苦的,
你現在不苦,以後就會更苦。

唯累過,方得閑;唯苦過,方知甜。

趁著年輕,大膽地走出去,去迎接風霜雨雪的洗禮,練就一顆忍耐、豁達、睿智的心,幸福才會來。
這世界上,除了你自己,沒有誰?可以真正幫到你。


4.  茶葉因沸水,才能釋放出深蕴的清香。
生命也是因一次次遭遇挫折,才能留下人生的幽香與回甘。

5. 人在路上,有些劇情,只有自己寫,才會有精彩結局,劇本自己寫, 人生之路才會走得安然自在。


Keep learning and moving to make your life colorful and cheerful.


趙博士

2018/9/27




同學心得分享網址
http://isites.nhu.edu.tw/board.php?courseID=291&f=doc&folderID=2080&cid=6216



編號標題回應最後發表
3222
2
3210
2
0
3205
2
0
3204
2
0
3201
2
0
3200
3
3199
0
0
3198
0
0
3197
0
0
3196
2
0
3194
3
3192
2
0
3191
0
0
3190
2
0
3189
2
0
3188
0
0
3187
0
0
3186
0
0
3185
3
3182
0
0
3181
2
3180
0
0
3178
2
3177
2
0
3176
2
3175
2
3174
2
0
3173
2
0
3172
3
3169
2
0
3168
2
0
3166
2
0
3164
2
0
3163
2
0
3162
2
0
3161
0
3160
2
3158
2
0
3155
2
3154
2
0
3152
2
0
3151
2
3148
2
0
3146
2
3145
0
0
3144
2
0
3139
2
3138
2
3137
2
0
3136
2
0
3133
2
0
3132
2
3126
2
3119
2
3118
2
0
3112
2
0
3110
2
3109
2
0
3103
2
0
3102
2
0
3099
2
0
3097
2
0
3093
2
3092
2
0
3090
2
3089
2
0
3087
4
3084
2
0
3083
2
3080
5
3044
2
by 趙永祥, 2018-09-26 21:59, 人氣(1020)


銷售個案探討

如何把梳子賣給和尚?


如果要你把梳子賣給和尚,你會怎麼賣?

有一個營銷經理想考考他營銷部門的手下銷售實力,就給他們出了一道題目:



如何把梳子賣給和尚?



一個月之後,銷售結果揭曉............................



結果請參閱附加檔案!



by 趙永祥, 2018-09-24 04:52, 人氣(1359)


國際移動力的培養與重要性


全球在地化與競合時代
這是一個「全球在地化」(glocalization)的時代。由於資金、科技、資訊、文化、人才的快速地跨國流動,全球(global)與在地(local)的互動性,越來越強。兩者的連動關係,彰顯了自我與他者一體共生的有機關係。同時,這也是一個「競合」(co-petition)的時代,世界各國都處在一個既競爭(competition)又合作(cooperation)的狀態,這兩者的辯證關係,透露了以合作為競爭基礎的事實,但也弔詭地透露,沒有競爭力就無法與人合作的權力關係。

全球高等教育的發展趨勢也反映了上述的「國際化」現象,因此各國高教莫不把國際化當作學校發展重點,希望培養學生未來具有國際競爭力,因此積極透過各種手段策略,與各國友校建立國際合作關係,選送學生出國進修實習,透過交互培養或共同訓練,以增強學生的跨國交流學習的經驗,也同時大量招收外國學生,企圖創造「校園國際化」的學習環境,以培育學生國際化的素養與國際移動的能力(global mobility)

國際化養成教育三主軸
從教育觀點來看,學生跨國移動能力的培養,主要來自三方面的訓練:專業素養、溝通能力和生活能力。學生的專業素養是教育養成的核心價值,嫻熟的外語能力則是國際化溝通的工具,而良好的心理素質與調適能力,則是未來國際化社會必須的生活能力。

簡言之,專業力、語言力、適應力構成國際化養成教育的三個主軸。


專業力
這是個知識分化的時代,每個人依據自己的性向能力,選擇一個自己有興趣的領域,作為自己的專長領域,並在這個領域中深耕基礎知識,並學會分析與詮釋的方法,了解這個領域的歷史發展與未來展望,並對此一專長項目的國際性發展,能有明確的掌握。

專精一套知識,是建立自己基本能力的基礎。現代高教的教學目標強調學用合一,推動企業實習,知識轉移,畢業銜接就業。但據調查,現代人的一生平均轉換五次職業。因此只會一件事恐怕應付不了變遷快速的未來。而且大學所學的技術性知識離開學校後大概只夠用三年,因此學習不只是學習學科內容而已,更重要的是要學到「學習的能力」,培養求知的態度,才能應付未來的職業轉換。

知識來源分為已知領域和未知領域,前者是寫在教科書的經典知識,後者是尚未開發的知識。具有終生學習能力,才能面對無以名狀的未來。當前教育偏重理工科技運用的培養,強調即時的應用,對「無用為用」的軟性人文教育相對忽略。事實上,科技的訓練與人文的薰陶,對人的基本素質的提升,同樣重要。人文教育的價值在於發揮思考判斷的能力,以洞悉真理,直陳事物的核心,進而提出創意,解決問題。人文訓練不是工藝技術的訓練,它是一種心性的培養。人文素養並非人文學者的專利,大科學家愛因斯坦就具有良好的人文素養。愛因斯坦說:「人文教育的價值不是學習多少事實,而是訓練心智,去思考那些教科書沒教的東西。」(“The value of an education in a liberal arts college is not the learning of many facts but the training of the mind to think something that cannot be learned from textbooks.”)。良好的人文訓練,不是對已知知識的記誦,而是一種思考的訓練,用以學會未知的事物。具有良好人文素養與思考批判能力的人,對於跨領域的學習或不同學門的整合能力,也相對較強。自然比較能在不同的就業領域裡,發揮優越思考整合能力,進而提出有效解決問題的方法。因此專業力的養成,不應只是技術導向,更應兼顧心智的訓練,才能應付未來,終生受用。


語言力
這是個地球村的時代,人與人之間的接觸越來越頻繁,相對人與人之間的跨文化溝通,也越形重要。語言是一個國家國力的外顯,隨著時十九世紀大英帝國的崛起與二十世紀美國的新霸權,外加當前網路科技的全球化,英文已經成為全球溝通的共同語言。因此學好英文,才能一「技」在身,但英語力的養成,需要長期努力,非一夕可及。

英語力也是一種終生的能力,利用年輕在學的日子養成這個終生能力,無比重要。英語聽說讀寫的四種基本能力同樣重要,否則能寫不能說,或能說不能寫,都不足以應付國際化的競爭。英語能力可分為生活英語與專業英語。日常生活英語容易學,無須嚴謹的文法規範,輔以適當的肢體語言,也能達成一般性的溝通目的。專業英語的溝通則要求較高,若要在專業的領域,用英文暢所欲言,就需要長期耕耘。平常關心國際局勢變化的報導,也在工作中強化自己的專業知識與磨練自己的英語。具有良好的專業英語能力,才能開創自己的跨國工作機會。學者或政府單位的公職人員,才能在國際會議適當發言,參與討論,表達自我,甚至於加入國際組織,擔任委員,承辦國際性活動,進一步發揮國際影響力。

語言與文化息息相關,隨著全球化的到來,一種所謂的「全球英文」(global English)也跟著興起。全球英文強調跨文化溝通,以直接表述代替委婉修辭,減少使用英美厘語。全球英文也改變我們的英語學習,強調文化理解,設身處地,也尊重在地文化對全球英文表達模式的貢獻。例如,英文裡用“tunnel vision”來表示一個人的視野有限,但把中文的「井底之蛙」 轉化為英文“a frog in the well”,也可生動地表達同樣的意義。這種帶有華文特色的英文表達,也是我們利用英文發表意見抒發感情時,可以加以利用的文化語言資料庫。英文是全球溝通的主要工具,但最多人使用的中文也正在崛起。全球學習中文的人口正在急速成長。中文是我們的母語,更應該加強培養中文讀寫與批判表達的能力,為自己與國家創造更多的國際利基。


適應力
全球化影響了我們的學識養成歷程,也改變了我們與快速變遷社會的關係。在求學階段就必須磨練自己的適應環境能力,畢業工作時才能有較佳的調適能力去應付外在環境的轉變。大學裡的學習,除了課業的訓練,還有更重要的生活能力培養。

學校的社團提供了各種活動來磨練同學們領導與被領導的合作精神,學習組織、規劃、執行、與檢討的辦事能力。大學的理想色彩也鼓勵同學培養世界公民的素養,例如,許多的服務學習,已進入學校的課程體制,推動同學到海外擔任國際志工,以自己的熱情與專長,到全球需要協助的地方去服務。這種跨國的服務,除了愛心,還需要參與的人有良好的生活調適能力,才能在他鄉異國陌生落後的環境裡去服務他人。

此外,這也是個「在地訓練、全球就業」的年代。每個人都想進入好的公司工作,但是哪一家好公司不是跨國公司?不論是本國企業或外國集團,都是國際化的公司,你在台灣受教育,但將來的工作地點可能是在全球各地。因此如何能夠以開放的心胸、跨文化的包容、彈性的思維、獨立的能力,快速調適自己,融入變遷的環境,也成了檢驗一個人國際移動力的指標之一。

結語
國際移動力是國際競爭的關鍵能力。而專業力、語言力、適應力這三種能力的養成,刻不容緩。這三種能力的交集越大,你的移動能力就越強,勝算就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