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社群ePortfolio登入
生與死是人生兩大課題
by 趙永祥, 2024-05-09 22:12, 人氣(133)

             生與死是人生兩大課題


生與死是人生兩大課題,也是一般人難以解開的謎。當初佛陀出家證悟的,正是解答這兩大謎題的真理。今日人間佛教,也不外乎解決生、死兩大問題。生,就是養與教;死,就是喪葬事宜。依佛法的觀點來看,生不足喜,死亦不足悲,唯以莊嚴的心態面對之。

─《普門學報‧人間佛教的藍圖》



許多成功的企業家,他們開創事業,造福桑梓,澤被社會人群,例如:創建公司、工廠,一經營就是幾十年,甚至百年老店。他們不但本身投注畢生的歲月,子子孫孫繼承不輟,這就是一種事業上的壽命。

─《普門學報‧人間佛教的藍圖》



有關寺廟財產方面,寺廟本為十方信眾的財產,但因出家眾本身沒有兒女,師徒間的關係法律不予承認,因此宗教人士往生後,因繼承的關係,財產可能變成外人(有血親關係者)的私物。因此寺院財產不能讓出家弟子繼承是很遺憾的一件事,亟待重新立法保障。

─《普門學報‧宗教立法之芻議》



人到世間上來,除了要把握時間、爭取時間、利用時間,多做有益社會人群的事,以延長時間上的壽命,更應努力創造美好的語言壽命、芬芳的道德壽命、顯赫的事業壽命、不朽的文化壽命、堅定的信仰壽命、清淨的智慧壽命、恆久的功德壽命、互存的共生壽命,如此才是真正擁有了福德與長壽。

─《普門學報‧人間佛教的藍圖》



過去的出家僧侶大都不懂得法律,只講求道德觀念,然而今日的出家眾除了要有道德修養以外,還要懂得法律。因為現今的社會光講道理不一定能適用,凡事都要知法、合法,才能防患未然,才能保護佛教。

─《普門學報‧宗教立法之芻議》



儘管科學發達,未來或許真有可能誕生出複製人,但是以佛教的觀點來看,科學家所複製的是有機體,心靈的能量無法複製。也就是說,複製品只是形體上的,身體可以複製,但生命的精神與意志無法複製,生命要用生命才能複製,一切都不離「因果」。

─《普門學報‧佛教對「生命教育」的看法》



基因是生命的密碼,但基因不是一成不變的,基因的內容也有因緣業報的關係。根據一項報導指出,基因不是從父母身上繼承下來就永遠不會改變,它是從孕育時起就接受外界的指示而加以回應表現。也就是說,基因不是操縱人類行為的推手,而是被人類的行為所左右,所以「業」才是我們生命的主宰。

─《普門學報‧佛教對「生命教育」的看法》



生命的價值就是「愛」,生命的意義就是「惜」。有愛,就有生命;有愛,就有生機;有愛,就有存在;有愛,就有延續。生命不是出生以後才有,也不是死亡就算結束;生命是無始無終,生命是無內無外。生命是活力,是活用,是活動;生命要用活動、活力、活用來跟大家建立相互的關係。例如:雨水灌溉樹木叢林,樹木叢林也能保護水分;人吃了萬物後排泄成肥料,肥料又再成為萬物的養分。生命是相互的,是因緣的;想獨存,想個己,那就沒有生命了!

─《普門學報‧佛教對「生命教育」的看法》



生命是一門艱深難懂的學問,但是儘管生命深奧難懂,分析起來不外乎「生」與「死」兩個課題。佛教非常正視生死問題,佛教其實就是一門生死學,例如觀世音菩薩「救苦救難」,就是解決生的問題;阿彌陀佛「接引往生」,就是解決死的問題。佛教不僅解答生死問題,佛教更是尊重生命、愛護生命,佛教倡導惜緣、惜福、惜生、惜命,佛陀對一切眾生的慈悲愛護,載之經典,處處可見。

─《普門學報‧佛教對「生命教育」的看法》



生命之所以有力量,在於能為生命留下歷史,為社會留下慈悲,為自己留下信仰,為人間留下貢獻。因此,生命教育最重要的,就是指導學生如何尊重生命,如何活出生命的尊嚴,如何創造生命的價值與意義。佛教認為,生命的意義,在於增進人生的真善美,在於懂得永恆的生命。人的色身雖然有老死,真實的生命是不死的,就如薪火一樣,賡續不已。因此,人生的意義不在於壽命的久長,乃在於對人間能有所貢獻、有所利益。

─《普門學報‧佛教對「生命教育」的看法》



佛教說人生、世間都是無常的,所謂「無常」,就是遷流、變易的意思。其實無常並不可怕,只要對無常有正確的認識就會知道,因為無常,才有希望;因為無常,才有未來。無常,讓人會珍惜生命;無常,讓人會珍惜擁有;無常,讓人會珍惜因緣;無常,讓人會珍惜關係。

─《普門學報‧佛教對「生命教育」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