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社群ePortfolio登入
1. 歐盟央行QE寬鬆量化政策對於整個歐洲與台灣及中國大陸之金融市場會帶來何種影響? ( 2015.01.25文茜世界財經周報/歐洲央行大規模寬鬆貨幣改變全球市場)
1樓

對整體歐洲金融市場的影響:

122日,歐洲央行[微博]行長德拉基宣布推出1.14萬億歐元(約合1.2萬億美元)的量化寬鬆(QE)計劃。 雖然歐洲央行啟動全面量化寬鬆政策的決定在市場普遍預期中,但方案規模超過預期。 歐洲央行計劃每月購買600億歐元政府債券,實行時間從20153月到20169月底,共19個月,而1.14萬億歐元的總金額較此前經濟學家的預期翻了一倍。 德拉基同時稱,資產購買將基於各成員國央行在歐洲央行的出資比例。 他還稱,通脹預期在2015年年末和2016年將逐步上升。

消息公佈之後,歐元兌美元重挫逾百點,現貨黃金則震盪上揚。

不僅是匯市的波動,歐洲央行量化寬鬆政策出台使全球央行都受到了拖累,尤以歐洲的非歐元區國家央行受到的影響最為直接。 隨著歐洲央行QE的靴子正式落地,市場預計,降息潮或愈演愈烈。

在歐版QE宣布不到2個小時時間內,丹麥央行宣布3天內第二度降息,將存款利率從負0.2%降至負0.35%,貸款利率保持不變。 雖然丹麥央行稱有必需的工具來捍衛歐元和克朗聯繫匯率制,但更有機構推測,丹麥可能繼瑞士之後被迫放棄匯率掛鉤政策。

正是預料到歐洲央行會開動印鈔機“放水”,頗有先見之明的瑞士央行擔憂無力維持歐元對瑞郎1.20的匯率下限(即1歐元至少兌1.2瑞郎),瑞士央行115日主動放棄執行了3年多的匯率制度,同時調低基準利率。

同樣嗅覺靈敏的加拿大央行,也於121日降息25個基點,將指標利率從1%降至0.75%,結束了自1950年代以來持續時間最長的利率穩定期。

在歐元貶值的背景下,為避免出口競爭力下降,貿易夥伴國不得不競相採取擴張性的貨幣政策,讓該國貨幣貶值,這正是丹麥等歐元區主要的貿易夥伴國紛紛降息的重要原因。 此外,原油、鐵礦石等大宗商品價格的連續下跌也是降息潮進一步擴圍至加拿大等國的重要誘因之一。

對台灣金融市場的影響:

歐洲經濟持續疲軟,歐洲央行9號起帶動新一波量化寬鬆政策(QE)來拉抬經濟,學者認為,QE政策可望刺激歐洲經濟成長,連帶拉抬我國出口銷往歐洲;但也有學者認為同時讓熱錢湧入其它地區,台股也會受影響,當然會帶動亞洲貨幣競貶,台幣也必須跟著貶值。


  歐洲央行開始實施新一波「量化寬鬆」(QE)政策,每月有六百億歐元注入全球金融市場。中華經濟研究院長吳中書表示,歐洲央行實施QE政策會對於歐洲經濟有所支撐,且歐元區經濟能穩健擴張,對台灣絕對是加分,畢竟歐洲是我國很重要的市場之一。


  吳中書表示,歐洲央行實施QE政策會對且民眾信心、資本市場穩健,都會有支撐作用。但吳中書也提醒,QE政策下會讓歐元持續走貶,不是每個國家都會受益,甚至可能會有國家因此發生通膨。


  吳中書說:『但也會擔心歐元持續走貶,部分有些弱的國家,容易發生通膨,這對這些國家不一定有好處,且有些國家的外債高,至值得持續觀察。』


  而台灣經濟研究院景氣預測中心主任孫明德表示,目前全球除美國之外,各國都有量化寬鬆(QE)政策,其中歐洲QE政策的金額最高,熱錢可能會湧向其它國家,台股就有受到影響。孫明德指出,QE政策可能讓亞洲貨幣較弱勢,尤其是日元持續貶值,連帶台幣也必須跟進競貶。孫明德預估,今年上半年可能會繼續維持金融混戰,可能要等到美國宣布升息之後,才會平息。

 

對中國大陸金融市場的影響:

歐洲超級QE對包括中國在內的新興市場國家出口將會帶來較大影響。 歐元的大幅度貶值使得包括人民幣在內的新興市場體國家貨幣相對升值,出口歐洲的企業和商品都會遭遇匯率風險。 特別是盯住美元的國家匯率,美元對歐元已經開始大幅度升值,這些國家的貨幣必將水漲船高隨之升值,對出口影響相當嚴重。

從貨幣政策上來看,最大的影響是使得新興市場國家的貨幣政策處於極度兩難選擇之地步,特別是中國的貨幣政策。 這主要是歐日兩個經濟體的歐元、日元在大幅度貶值,而美元卻在較大幅度升值。 歐日與美國相反走勢的貨幣政策特別是匯率走勢,使得中國等新興市場體國家的貨幣政策以及匯率處於左右為難、無所適從的境地。

為了保護出口,人民幣應該跟隨歐元、日元貶值,但這會使得與美元的價值差越來越大,導致國際資本包括熱錢流失帶來的金融風險,並且嚴重阻礙人民幣國際化進​​程;反之,跟隨美元升值,縮小美元與本幣價值差距,將會使得本幣相對於歐元、日元匯率直線升值,使得出口這兩個地區的企業徹底死掉。

不過長期看,假如歐版QE能夠像美聯儲的量化寬鬆政策一樣幫助美國實現經濟復甦,中長期來看,歐元區經濟回暖則有利於從需求端拉動中國出口。

面對這樣的兩難局面,中國央行最有可能的決策是適當放大人民幣匯率的波幅,允許人民幣跟隨歐元、日元,對美元適當貶值,但為了保證人民幣的強勢地位,對歐元以及其他新興國家貨幣還將處於升值狀態,但絕不會盲目跟隨歐央洲行實施降準、降息的寬鬆貨幣政策。

事實上,在歐洲央行122日宣布實施QE後,人民幣兌歐元在123日跌破“7”整數關口,這是歐元誕生13年來的第一次。 20145月開始,歐元對人民幣就開始一路下跌,進入201412月,跌幅更是駛入快車道。 但緊接著到了125日後,人民幣對美元卻出現了連續暴跌,創8個月新低,盤中幾乎跌停。 這也足以看到人民幣匯率在“美強歐弱”的國際經濟格局下的兩難境地。

補充說明:

量化寬鬆(英語:Quantitative easing,簡稱QE)是一種貨幣政策,由中央銀行通過公開市場操作以提高貨幣供應,把商業銀行持有的低流動性的國債、房貸債券等變成貨幣資產[1],相當於間接增印鈔票。其操作是中央銀行通過公開市場操作從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購入證券等,使商業銀行在央行開設的結算戶口內的資金增加,為銀行體系注入新的流通性。

「量化寬鬆」中的「量化」指將會創造指定金額的貨幣,而「寬鬆」則指減低銀行的資金壓力。[2]中央銀行利用憑空創造出來的錢在公開市場購買國家債券、借錢給接受存款機構、從銀行購買資產等。這些都會引起政府債券收益率的下降和銀行同業拆借利率的降低,銀行從而坐擁大量只能賺取極低利息的資產,央行期望銀行會因此較願意提供貸款以賺取回報,[3]以紓緩市場的資金壓力。

當銀行已經鬆動,或購買的資產將隨著通脹而貶值(如國庫債券)時,量化寬鬆會使貨幣傾向貶值。由於量化寬鬆有可能增加貨幣貶值的風險,政府通常在經歷通縮時推出量化寬鬆的措施。而持續的量化寬鬆則會增加惡性通貨膨脹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