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社群ePortfolio登入
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簡稱:亞投行) 與 一帶一路之重點評論
by 趙永祥 2015-05-20 22:05:01, 回應(0), 人氣(1326)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2015/3/28在博鰲論壇上發表演講之重點評論

-兼論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簡稱:亞投行)  一帶一路

 

趙 永 祥  博士

 南華大學財務管理研究所

 

根據近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2015328日在博鰲論壇上發表演講的重點整理出以下幾點重要評論

 

1.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勾勒了有關亞洲安全和經濟新秩序的構想,提出要把中國的繁榮與合作惠及整個亞洲地區。習近平在2015328日在博鰲論壇上發表演講,稱中國是一個合作夥伴,願意共同營造對亞洲、對世界都更為有利的地區秩序。他重點提到了由中國牽頭的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簡稱:亞投行,註一)等多項舉措,這些舉措旨在向鐵路、港口等開發項目提供數千億美元融資,推進亞洲經濟一體化。

2.
在長達30分鐘的演講中,習近平強調中國的這一構想雖然以亞洲為中心,但也歡迎全球各國的參與。他很小心地沒有把中國放在新秩序的中心地位,儘管一些亞洲政治家和安全專家此前警告說中國可能這麼做。 

3.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表示,鑒於中國的體量,中國自然會發揮更大作用。習近平在博鰲亞洲論壇上表示,作為大國,意味著對地區和世界和平與發展的更大責任,而不是對地區和國際事務的更大壟斷。博鰲亞洲論壇由中國主辦,每年一度在中國海濱小鎮博鰲舉行。


習近平在博鰲的演講再次清楚地表明,中國政府計劃利用中國的崛起重塑亞洲地區經濟和安全格局。而這將改變最近幾十年中國政府基本上是在美國和西方國家主導的國際體系內行事的狀況。

中國重塑亞洲計劃的重點是中國牽頭的亞投行和一帶一路計劃。

所謂一帶一路(註二)絲綢之路經濟帶“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

4.
這些計劃受到亞洲地區許多國家和企業的歡迎,據亞洲開發銀行估計,亞洲需要數萬億美元的基礎設施投資。儘管美國政府擔心亞投行的運營方式,但美國的親密同盟以及其他多國政府已經申請加入亞投行。中國官員稱,亞投行將於今年開始運營,預計將擁有大約40個創始成員國。

俄羅斯副總理舒瓦洛夫(Igor Shuvalov)2015328日在博鰲宣佈俄羅斯將加入亞投行。中國財政部週六在其網站公佈,荷蘭、巴西和格魯吉亞也已經申請加入亞投行。澳大利亞官員週六證實,該國將作為意向創始國參加成立亞投行的相關磋商。
聆聽習近平演講的貴賓包括印尼、斯里蘭卡、贊比亞、亞美尼亞和奧地利等15國政府領導人,中國上述計劃所涉及範圍之廣可見一斑,但坐席中並無高級別的美國代表。

 

5. 博鰲論壇被視為亞洲版的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World Economic Forum),一般關注商業和經濟事務。值得注意的是,習近平的演講涉及了安全問題,儘管他並未談到中國與日本和菲律賓的領土爭端。

6.
習近平並未直接提及美國,不過他暗示了對那些加強華盛頓在亞太地區角色的安全同盟的反對意見。習近平稱,沒有一個國家能實現脫離世界安全的自身安全,也沒有建立在其他國家不安全基礎上的安全。他表示,要摒棄冷戰思維,創新安全理念,努力走出一條共建、共享、共贏的亞洲安全之路。

7.
習近平對中國自身經濟發展(儘管在放緩)將給亞太地區帶來機遇寄予希望。他表示,未來5年,中國進口商品將超過10萬億美元,對外投資將超過5,000億美元。北京更廣闊的經濟計劃也引發這樣一種擔憂,即中國可能尋求通過慷慨解囊來達到政治和其他目的。印尼前貿易部長馮慧蘭(Mari Pangestu)在博鰲論壇上週五一個討論會上稱,目前擔憂主要圍繞中國的支配地位,這是應引起注意的一點。中方表示亞投行是開放的,她認為需要確信情況確實如此。然而官員們和企業高管們稱,為了實現其願景,中國將需要私營企業和其他貸款機構的協助,比如世界銀行(World Bank)和亞洲開發銀行(Asian Development Bank)

8.
中國擬議的亞投行資本規模將達1,000億美元。春華資本集團(Primavera Capital Group)創始人之一胡祖六(Fred Hu)稱,如果得到適當的利用,亞投行可以提供1.3萬億美元的融資,但這仍低於數萬億美元的預估基建融資需求。

結語

目前已經有60多個沿線國家和國際組織對參與一帶一路建設表達了積極態度。
席主席表示,一帶一路建設不是空洞的口號,而是看得見、摸得著的實際舉措,將給地區國家帶來實實在在的利益。

 

 

 

註一

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英語Asian Infrastructure Investment Bank縮寫AIIB)簡稱亞投行

是一個願意向亞洲國家和地區基礎設施建設提供資金支持的政府間性質的亞洲區域多邊開發機構,成立的目的是促進亞洲區域的互聯互通建設和經濟一體化的進程,並且加大中國與其他亞洲國家和地區的合作力度。總部設在中國北京,法定資本為1,000美元[2]

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習近平2013102日在雅加逹印度尼西總統蘇西洛舉行會談時首次倡議籌建亞投行。[3]20141024日,中國印度新加坡21國在北京正式簽署《籌建亞投行備忘錄》。[2]20141125日,印度尼西亞簽署備忘錄,成為亞投行第22個意向創始成員國。[4]

2015312日,英國正式申請作為意向創始成員國加入亞投行,[5]成為正式申請加入亞投行的首個歐洲國家、主要西方國家[6]隨後法國義大利德國西方國家紛紛以意向創始成員國身份申請加入亞投行。[7]接收新意向創始成員國申請截止日期331日臨近,韓國[8]俄羅斯[9]巴西[10]域內國家和重要新興經濟體也抓緊申請成為亞投行意向創始成員國。

各方商定將於2015年年中完成亞投行章程談判並簽署,年底前完成章程生效程序,正式成立亞投行。

 

《籌建亞投行備忘錄》正式簽署國

20141024日,21個國家在北京正式簽署籌建亞投行備忘錄[2]。印尼雖派員列席,但因政府換屆,延遲至當年1125日才於雅加逹正式簽署,成為第22個意向創始成員國[4]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f/fa/Flag_of_the_People%27s_Republic_of_China.svg/22px-Flag_of_the_People%27s_Republic_of_China.svg.png 中華人民共和國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6/66/Flag_of_Malaysia.svg/22px-Flag_of_Malaysia.svg.png 馬來西亞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f/f9/Flag_of_Bangladesh.svg/22px-Flag_of_Bangladesh.svg.png 孟加拉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9/9c/Flag_of_Brunei.svg/22px-Flag_of_Brunei.svg.png 汶萊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8/83/Flag_of_Cambodia.svg/22px-Flag_of_Cambodia.svg.png 柬埔寨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4/41/Flag_of_India.svg/22px-Flag_of_India.svg.png 印度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d/d3/Flag_of_Kazakhstan.svg/22px-Flag_of_Kazakhstan.svg.png 哈薩克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a/aa/Flag_of_Kuwait.svg/22px-Flag_of_Kuwait.svg.png 科威特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5/56/Flag_of_Laos.svg/22px-Flag_of_Laos.svg.png 寮國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4/4c/Flag_of_Mongolia.svg/22px-Flag_of_Mongolia.svg.png 蒙古國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8/8c/Flag_of_Myanmar.svg/22px-Flag_of_Myanmar.svg.png 緬甸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9/9b/Flag_of_Nepal.svg/16px-Flag_of_Nepal.svg.png 尼泊爾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d/dd/Flag_of_Oman.svg/22px-Flag_of_Oman.svg.png 阿曼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3/32/Flag_of_Pakistan.svg/22px-Flag_of_Pakistan.svg.png 巴基斯坦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9/99/Flag_of_the_Philippines.svg/22px-Flag_of_the_Philippines.svg.png 菲律賓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6/65/Flag_of_Qatar.svg/22px-Flag_of_Qatar.svg.png 卡達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4/48/Flag_of_Singapore.svg/22px-Flag_of_Singapore.svg.png 新加坡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1/11/Flag_of_Sri_Lanka.svg/22px-Flag_of_Sri_Lanka.svg.png 斯里蘭卡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a/a9/Flag_of_Thailand.svg/22px-Flag_of_Thailand.svg.png 泰國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8/84/Flag_of_Uzbekistan.svg/22px-Flag_of_Uzbekistan.svg.png 烏茲別克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2/21/Flag_of_Vietnam.svg/22px-Flag_of_Vietnam.svg.png 越南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9/9f/Flag_of_Indonesia.svg/22px-Flag_of_Indonesia.svg.png 印尼[19]

 

 

 

 

 

 

 

 

 

 

 

 

 

 

通過意向確認函申請加入且已獲得同意的國家和地區

國家和地區

加入日期

備註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0/0f/Flag_of_Maldives.svg/22px-Flag_of_Maldives.svg.png 馬爾地夫

20141231

23個意向創始成員國。[20]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3/3e/Flag_of_New_Zealand.svg/22px-Flag_of_New_Zealand.svg.png 紐西蘭

20150104

24個意向創始成員國。[21]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0/0d/Flag_of_Saudi_Arabia.svg/22px-Flag_of_Saudi_Arabia.svg.png 沙烏地阿拉伯

20150113

25個意向創始成員國。[22]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d/d0/Flag_of_Tajikistan.svg/22px-Flag_of_Tajikistan.svg.png 塔吉克

20150113

26個意向創始成員國。[23]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c/c0/Flag_of_Jordan.svg/22px-Flag_of_Jordan.svg.png 約旦

20150207

27個意向創始成員國。[24]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d/da/Flag_of_Luxembourg.svg/22px-Flag_of_Luxembourg.svg.png 盧森堡

20150327

28個意向創始成員國。[25]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a/ae/Flag_of_the_United_Kingdom.svg/22px-Flag_of_the_United_Kingdom.svg.png 英國

20150328

與瑞士同日獲批[26]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f/f3/Flag_of_Switzerland.svg/16px-Flag_of_Switzerland.svg.png 瑞士

20150328

與英國同日獲批[26]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b/ba/Flag_of_Germany.svg/22px-Flag_of_Germany.svg.png 德國

20150401

31個意向創始成員國。[27]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0/03/Flag_of_Italy.svg/22px-Flag_of_Italy.svg.png 義大利

20150402

與法國同日獲批。[28]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c/c3/Flag_of_France.svg/22px-Flag_of_France.svg.png 法國

20150402

與義大利同日獲批。[28]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c/cb/Flag_of_the_United_Arab_Emirates.svg/22px-Flag_of_the_United_Arab_Emirates.svg.png 阿聯

20150405

320日申請, 34個意向創始成員國。[29]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5/5b/Flag_of_Hong_Kong.svg/22px-Flag_of_Hong_Kong.svg.png 香港特別行政區[ 1]

201412

已向中央政府提出加入亞投行的意向。[30][31]當籌備工作完成,便可確定香港是否以某種形式參與亞投行。[32]

 

http://zh.wikipedia.org/wiki/%E4%BA%9A%E6%B4%B2%E5%9F%BA%E7%A1%80%E8%AE%BE%E6%96%BD%E6%8A%95%E8%B5%84%E9%93%B6%E8%A1%8C

 

註二

一帶一路英文One Belt And One Road縮寫OBAOR;或稱One Belt One Road縮寫OBOR;或稱Belt And Road縮寫BAR)是「絲綢之路經濟帶」(一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一路)的簡稱[1],是由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20139月和10月分別提出的經濟合作概念,屬於跨國經濟帶。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亞洲和歐洲訪問時進一步推廣[2],並寫進總理政府工作報告[3],成為中國對外的主要經濟戰略。一帶一路一度被稱為「中國版馬歇爾計劃」,惟有《人民日報》評論員否論此說法[4]

一帶一路不是一個實體和機制,而是合作發展的理念和倡議,是依靠中國與有關國家和地區既有的雙多邊機制,藉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區域合作平台,旨在借用古代「絲綢之路」的歷史符號,高舉和平發展的旗幟,主動地發展與沿線國家和地區的經濟合作夥伴關係,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經濟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體、命運共同體和責任共同體。

2015328日,國務院授權發改委、外交部、商務部三部委聯合發布「一帶一路」建設的願景與行動文件。

 

「絲綢之路經濟帶」簡稱一帶

是習近平在2013年在哈薩克納扎爾巴耶夫大學作重要演講時提出[5],沿著陸上絲綢之路,發展中華人民共和國和這些國家和地區的經濟合作夥伴關係,計劃加強沿路的基礎建設,也計劃消化中國過剩的產能,並帶動西部地區的開發絲綢之路經濟帶連接亞太地區及歐洲,而中間經過的中亞地區有豐富的資源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核心區域包括西北的新疆青海甘肅陜西寧夏,西南的重慶四川廣西雲南以及內蒙古

 

http://zh.wikipedia.org/wiki/%E4%B8%80%E5%B8%B6%E4%B8%80%E8%B7%AF

 

Dr. Chao 于南華大學學海棠

2015/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