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社群ePortfolio登入
位置: 趙永祥 > 區域經濟
by 趙永祥 2019-06-30 15:47:20, 回應(0), 人氣(685)

                          

          力抗美國保護主義 歐盟、南美 達成貿易協定


歷經20年漫長談判,歐盟終與由巴西等南美國家組成的南方共同市場(Mercosur)敲定歷史性的貿易協定。在現今美國保護主義當道下,也讓這項達成開放更多市場的貿易協定更具意義。

 歐盟是第一個與南方共同市場達成貿易協定的主要貿易夥伴。歐盟目前已是南方共同市場最大貿易與投資夥伴,也是商品貿易往來第二大的經濟體。

 這兩個地區早在20年前就已開始協商,不過在川普當選美國總統,並刻意降溫與歐盟貿易磋商後,帶動歐盟與南方共同市場的談判腳步加速。歐盟最近還與加拿大、墨西哥與日本等國簽署雙邊貿易協定。

 在全球貿易陷入緊張的今日,歐盟執委會主席容克(Jean-Claude Juncker)表示,「這項與南方共同市場達成的協議,傳達重大實質訊息,就是支持開放、公平、持久與以規則為基礎的貿易」。

 在歐盟與南方共同市場達成貿易協議後,預估兩個地區的市場將涵蓋7.2億人口,其經濟規模約占全球國內生產毛額(GDP)的四分之一。南方共同市場是由阿根廷、巴西、巴拉圭與烏拉圭在1991年設立的區域性貿易協定。

 若就關稅而言,這項貿易協定可能是迄今對歐盟最划算的交易,因為協議生效後,可望為歐盟出口省下約40億美元的關稅支出,是它與日本貿易協定的4倍多。

 巴西過去曾表示,該協定將讓南方共同市場的多項農產品,例如柳橙汁、咖啡與水果等進口關稅獲得移除,並且在未來5年,還能逐步以7.5%關稅向歐盟輸出9.9萬噸的牛肉配額與18萬噸免稅的糖與家禽肉品。

 阿根廷經濟政策秘書長博安(Miguel Braun)推文指出,「歐洲將在5年內移除大部分的關稅壁壘,至於南方共同市場則在未來15年期間,逐步降低對歐盟的關稅。」

全文連結

https://m.ctee.com.tw/dailynews/20190630/a05aa5/990593/3dfd991bc90b918ebeecab455338f276?h=afe7741072d05242e13a968e8eab0031&t=tpp&utm_campaign=cteeedm&utm_medium=email&utm_source=cteeedm20190630

by 趙永祥 2016-05-29 18:17:48, 回應(0), 人氣(1374)


TPP與RCEP 圖解


有WTO,還需要區域經濟整合嗎?

WTO杜哈回合談判陷入僵局,各國不願再等待全球性的貿易談判進展,洽簽各種自由貿易協定(FTA)、經濟合作協定(ECA),成為各國降低貿易障礙的重要策略。FTA/ECA是符合WTO規範的特殊安排,允許簽署國給予彼此優於WTO承諾的貿易優惠待遇。根據統計,截至2013年9月,全球共有381個FTAs/ECAs生效,而且有超過一半是於近10年間生效。

為什麼台灣應該關心TPP與RCEP?

TPP及RCEP成員國是台灣主要出口市場及投資地區,這兩大經濟整合有若干重疊國家,最大的差別在於TPP沒有中國大陸,RCEP沒有美國。

(中央社製圖)

根據經濟部統計,2012年台灣與TPP成員國的貿易約占貿易總額40.1%;與RCEP成員國貿易占比高達56.54%。 2003年至2012年台灣對TPP成員國投資額占15.38%,合計約216億美元,對RCEP成員國投資額占比高達81.87%,合計1151億美元。

如果TPP與RCEP都生效了,台灣卻沒有加入,屆時台灣產品出口到這些國家,就要比競爭對手國負擔更高的關稅、承受較高的貿易障礙,出口勢必受到衝擊。

●加入TPP與RCEP,弱勢產業準備好了嗎?

加入區域經濟整合絕對不是免費餐券,談判是給與取(give and take)的過程,沒有任何國家可以只享受好處,不付出代價。

尤其TPP強調要成為「高品質」的自由貿易協定,追求貨品貿易高度自由化,甚至標榜「無排除項目」;WTO尚且允許締約國保留若干彈性,TPP的目標卻是降至零關稅,只不過會給弱勢產業較長的降稅期程而已。

美國、日本還在為汽車、牛肉、乳製品等市場開放程度爭執不休,那麼,台灣準備好了嗎?

TPP與RCEP 經貿主戰場說明


拚經貿整合總動員系列2(中央社記者唐佩君台北16日電)「TPP」與「RCEP」區域經濟組織正在亞太壯大中,其成員是台灣「重量級」出口市場,爭取加入是扭轉台灣經濟一大契機。

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目前有12個成員國,由美國主導;至於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RCEP)則以東協國家為核心,再加上中國大陸角色,這兩個區域經濟組織,是目前很受矚目的重量型自由貿易協定,台灣也將深受其未來發展影響。

據經濟部資料,TPP及RCEP成員都是台灣主要出口市場及投資地區,以2012年為例,TPP成員國占台灣貿易額約35%,達到2001億美元;至於RCEP成員國占台灣貿易總額更高至約57%,達3233億美元。

此外,若從2003年至2012年,台灣對TPP成員國的投資額占15.38%,合計216億美元;而對RCEP成員國投資額占81.87%,計1151億美元。

經濟部長張家祝日前表示,由於TPP包含美國及日本等台灣重要貿易夥伴,加上若能完成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貨品貿易協議簽署,且加入TPP,將等同台灣與前3大貿易夥伴都簽有自由貿易協定(FTA)。

至於具體效益,他分析,屆時每100美元貿易額中,享有免稅或優惠的金額,可以大幅提升到60美元以上,有助提升廠商拓展海外市場競爭力。

台灣與TPP及RCEP成員有這麼密切的經貿往來,說明為何政府要同步推動加入TPP與RCEP,而相關部會也都持續加強相關準備,務必要搶下入場門票。

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rans-Pacific Partnership,TPP)12個成員國包括紐西蘭、新加坡、智利、汶萊、美國、澳洲、秘魯、越南、馬來西亞、墨西哥、加拿大與日本。

至於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Regional 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 RCEP)16個成員國,則是印尼、馬來西亞、菲律賓、新加坡、泰國、汶萊、越南、寮國、緬甸、柬埔寨東協10國,再加上中國大陸、日本、韓國、印度、澳大利亞和紐西蘭。


相關文章連結
扭轉台灣經濟》TPP與RCEP 經貿主戰場

拚經貿整合 2016黃金期

大兵團作戰 20多國駐外大使返台拚TPP

by 趙永祥 2015-12-11 22:46:44, 回應(0), 人氣(1049)


中國紅色供應鏈威脅下 台商何去何從?

今年以來,台灣出口成長率連續衰退,原因之一是全球經濟不景氣,另一方面,與大陸「紅色供應鏈」快速崛起有密切關係。30年來台商大量赴大陸投資,帶動大陸產業全面發展,兩岸的主要產業型態十分相似,尤其是電子資訊產業。大陸本土企業在提供原材料與零組件的能力建立之後,開始取代外資企業提供的原材料與零組件,形成所謂的紅色供應鏈,而這些供應鏈所生產的正是台商的產品,因此對台商的影響最為明顯。

1980年代末期台商開始赴大陸投資時,主要是把大陸子公司當做生產基地,先從台灣母公司進口原材料和半成品,在大陸組裝和加工之後,再出口到第三地,兩岸因此形成垂直分工的情況。台灣對大陸投資愈多,生產愈多,台灣對大陸的出口也就愈多,而且主要是以零組件和半成品為主,在早期台灣對大陸出口產品中超過九成是零組件與半成品;其後,由於大陸本土企業逐漸成長,部分取代了台商企業的生產,也取代了一部分台灣的進口,使得近年來台灣對大陸出口中零組件與半成品的比重逐漸下降,但既使如此,現在台灣對大陸出口產品中,零組件和半成品的比重仍然維持在七成左右,這種「產業內貿易」的特色主要就是台商投資所帶動的結果。

最近幾年來,由於大陸市場本身具有大規模的特性,使得大陸本土企業的生產技術與生產規模逐漸擴大,其中不但有許多產業的發展與台商相似,而且由於規模經濟的特性,大陸產業也逐漸發展出許多台灣並不具有生產優勢的產業。

重要的是,由於大陸本身想要加速其產業發展,在政府大力鼓勵或直接投資下,造成許多產業都出現過度投資的現象,例如DRAM、LED及太陽能電池等產業。當大陸過度投資在這些產業時,由於其規模夠大,立即造成這些產品價格下跌,結果不但大陸廠商蒙受損失,也間接造成台灣生產相同產品廠商的損失。

傳統產業也出現類似的狀況,包括汽車、石化與紡織等,當大陸大量投資在這些產業時,他們生產這些產業的零組件與半成品的能力逐漸增加,對於進口的需求就會漸漸減少,也就是說,當紅色供應鏈逐漸擴大時,大陸也正在進行所謂的「進口替代」,而台灣對大陸的出口就受到直接的衝擊。

由於大陸生產成本低於台灣,台灣產品的競爭優勢快速流失,因此兩岸台商都必須嚴肅面對此一問題,我們建議:第一,台商必須加速研發,提高技術層級,唯有一直保持與大陸廠商的技術差距,才有可能減輕競爭壓力。

第二,台商必須進行產業轉型,這對於位在大陸的台商更是需要,比方說,要儘速從勞力密集型升級為技術密集或是資本密集。

但是,依據經濟發展的經驗來看,通常產業升級的方式是淘汰現有技術層次較低的廠商,引進技術較高的廠商,也就是說,現存廠商想要直接升級並不容易;比較可行的方式可能是讓現有廠商轉型到其他產業,比方說,轉型為服務業,強調物流、通路與品牌;或是直接改到其他產業,例如房地產開發等等。

第三種解決的方式,就是利用兩岸協議擴大兩岸產業合作,深化兩岸分工與合作,包括避免重複投資等,但是此種作法必須允許雙方企業相互投資,以分享市場及利潤。在兩岸交互投資仍然十分敏感的現在,尤其是不易開放陸資來台投資的情況下,此種深化分工與合作的政策可能不容易實現。

最後一個建議就是,兩岸的貨品貿易協議應該加速談判並簽署,因為如果台灣的產品得以免稅銷售到大陸,可以讓台灣產品更具有競爭力,協助台灣廠商爭取到更多的機會。


by 趙永祥 2015-01-07 00:00:02, 回應(0), 人氣(1319)


猛龍過江 南韓十年收割FTA


圖/聯合報提供

這兩年,南韓令國際矚目。她敢嗆日本,登陸獨島;她成為美、中兩大國競相拉攏的對象,對美中都吃得開;過去十年耕耘的FTA,進入收割期,除了俄羅斯外,南韓幾乎已與所有大國完成或正在洽簽FTA;在消費性電子領域,長年投入研發的南韓三星,成為世界上唯一能與蘋果競逐的品牌。

然而,韓國並不滿足於此。南韓目前生效九個FTA,涵蓋四十七國,加上尚未生效的兩國,若依締約國GDP計算,在全球經濟領土達五十六.二%,全球排名第三(僅次於智利、墨西哥);南韓設定FTA目標是在二○一七年經濟領土擴張到七十六.九%。朴槿惠更在今年上任滿一周年時宣示「四七四」改革方案,即三年內力拚經濟成長達四%,就業率達到七成,國民所得達到四萬美元。

南韓企圖心依舊旺盛的同時,朴槿惠開始調整發展政策。工研院產經中心政策組經理陳志強觀察,南韓過去十年衝刺FTA,現調整步伐,對於追求FTA,開始由量轉為質;在產業輔導上,由過去扶植大企業,資源移轉到中小企業,更重視中小企業意見,進一步提出支援中小企業發展方案。

他進一步指出,南韓簽FTA,是先求有再求好,並未處理國內分配不均現象,而有能力運用FTA而受惠多半是大企業,中小企業利用率很低;此外,南韓人民普遍有「為了國家發展,自己可以犧牲」的觀念,南韓大力推動FTA,的確惡化南韓貧富差距,南韓一%富人擁有全國五○%財富。朴槿惠意識到,貧富不均現象必須作調整。

鋒芒畢露的南韓三星,似乎隱然成為「全球敵人」。拓墣產業研究所長楊勝帆表示,三星做品牌、並自己生產,因此品牌和供應一有狀況,都會衝擊到三星;未來產業發展走向物聯網,走向應用服務與區域型服務,結盟非常重要,因而不是光有品牌或強大生產鏈就能應付。他指出,三星也在做調整,關鍵在未來這兩年。

從整體國力、產業競爭力,南韓已成為東北亞的猛龍。

Date: 【2014/07/21 聯合報】

by 趙永祥 2014-11-19 14:57:43, 回應(0), 人氣(1226)

中韓簽署FTA之啟示
李桐豪的政經透視鏡的相片。
李桐豪的政經透視鏡的相片。
李桐豪的政經透視鏡的相片。
李桐豪的政經透視鏡的相片。
新增了 7 張相片

李桐豪委員今天針對中韓FTA問題
質詢外交部長與經濟部次長

1. 朝野應捐棄成見、拋開政治計算、務實面對區務整合問題

2. 韓國是台灣最大競爭對手,韓國各國內產業對中韓FTA反應不一,對台灣實質衝擊雖非鋪天蓋地,但若說幾無影響,是阿Q心態

3. 韓國國會2012年訂定「通商程序法」,要求政府在FTA談判前,先擬定「談判計畫」與「經濟可行性評估」至國會報告,並召開公聽會廣納意見。談判過程發生變革,致使原先談判計畫無法落實,亦須向國會報告

4. 反觀我國政府在FTA談判前未與國會、學、業界溝通說明,卻在談判完後要求國人只能在「YES」或「NO」之間做出選擇,徒增政治紛擾與社會不安。任何FTA的簽訂都需要全體國人的參與,而非政府獨斷獨行

5. 韓國簽訂FTA有明定的目標與步驟,我國政府卻只會用「堆積木」一語帶過,國人無法清楚了解政府談判進度、策略、展望


http://www.youtube.com/watch?v=F_aJ3SbWSxo&feature=youtu.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