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社群ePortfolio登入
位置: 趙永祥 > 兩岸財經
by 趙永祥 2015-12-11 22:45:22, 回應(1), 人氣(1682)

中國紅色供應鏈威脅下 台商何去何從?

今年以來,台灣出口成長率連續衰退,原因之一是全球經濟不景氣,另一方面,與大陸「紅色供應鏈」快速崛起有密切關係。30年來台商大量赴大陸投資,帶動大陸產業全面發展,兩岸的主要產業型態十分相似,尤其是電子資訊產業。大陸本土企業在提供原材料與零組件的能力建立之後,開始取代外資企業提供的原材料與零組件,形成所謂的紅色供應鏈,而這些供應鏈所生產的正是台商的產品,因此對台商的影響最為明顯。

1980年代末期台商開始赴大陸投資時,主要是把大陸子公司當做生產基地,先從台灣母公司進口原材料和半成品,在大陸組裝和加工之後,再出口到第三地,兩岸因此形成垂直分工的情況。台灣對大陸投資愈多,生產愈多,台灣對大陸的出口也就愈多,而且主要是以零組件和半成品為主,在早期台灣對大陸出口產品中超過九成是零組件與半成品;其後,由於大陸本土企業逐漸成長,部分取代了台商企業的生產,也取代了一部分台灣的進口,使得近年來台灣對大陸出口中零組件與半成品的比重逐漸下降,但既使如此,現在台灣對大陸出口產品中,零組件和半成品的比重仍然維持在七成左右,這種「產業內貿易」的特色主要就是台商投資所帶動的結果。

最近幾年來,由於大陸市場本身具有大規模的特性,使得大陸本土企業的生產技術與生產規模逐漸擴大,其中不但有許多產業的發展與台商相似,而且由於規模經濟的特性,大陸產業也逐漸發展出許多台灣並不具有生產優勢的產業。

重要的是,由於大陸本身想要加速其產業發展,在政府大力鼓勵或直接投資下,造成許多產業都出現過度投資的現象,例如DRAM、LED及太陽能電池等產業。當大陸過度投資在這些產業時,由於其規模夠大,立即造成這些產品價格下跌,結果不但大陸廠商蒙受損失,也間接造成台灣生產相同產品廠商的損失。

傳統產業也出現類似的狀況,包括汽車、石化與紡織等,當大陸大量投資在這些產業時,他們生產這些產業的零組件與半成品的能力逐漸增加,對於進口的需求就會漸漸減少,也就是說,當紅色供應鏈逐漸擴大時,大陸也正在進行所謂的「進口替代」,而台灣對大陸的出口就受到直接的衝擊。

由於大陸生產成本低於台灣,台灣產品的競爭優勢快速流失,因此兩岸台商都必須嚴肅面對此一問題,我們建議:第一,台商必須加速研發,提高技術層級,唯有一直保持與大陸廠商的技術差距,才有可能減輕競爭壓力。

第二,台商必須進行產業轉型,這對於位在大陸的台商更是需要,比方說,要儘速從勞力密集型升級為技術密集或是資本密集。

但是,依據經濟發展的經驗來看,通常產業升級的方式是淘汰現有技術層次較低的廠商,引進技術較高的廠商,也就是說,現存廠商想要直接升級並不容易;比較可行的方式可能是讓現有廠商轉型到其他產業,比方說,轉型為服務業,強調物流、通路與品牌;或是直接改到其他產業,例如房地產開發等等。

第三種解決的方式,就是利用兩岸協議擴大兩岸產業合作,深化兩岸分工與合作,包括避免重複投資等,但是此種作法必須允許雙方企業相互投資,以分享市場及利潤。在兩岸交互投資仍然十分敏感的現在,尤其是不易開放陸資來台投資的情況下,此種深化分工與合作的政策可能不容易實現。

最後一個建議就是,兩岸的貨品貿易協議應該加速談判並簽署,因為如果台灣的產品得以免稅銷售到大陸,可以讓台灣產品更具有競爭力,協助台灣廠商爭取到更多的機會。


by 趙永祥 2023-05-22 06:40:26, 回應(0), 人氣(120)

                  工總調查 近9成台商不撤出大陸


在美中貿易戰、俄烏戰爭等地緣政治衝突影響下,工業總會最新調查發現,雖然超過半數台商選擇「增加大陸以外地區投資」,但是有近9成(89.9%)台商,表示「不會」遷出大陸產線/供應鏈。

調查也顯示,縱然有超過6成(64.7%)的台商對大陸市況抱持不樂觀的看法,但超過半數的台商未來三~五年對中國大陸的營運規模,不論是投資、產能還是員工雇用,都維持不變。

為瞭解中共二十大後新人新政,以及地緣政治對台商投資經營影響,以及未來投資動向,特別就工總所屬會員廠商中在大陸投資的「有根台商」進行調查。

對於54.6%選擇增加大陸以外地區投資,但只有10.1%有意將生產線/供應鏈遷出的情形,工總進一步透過訪談了解,發現多數台商依然看好大陸市場的長期發展,且發現難以在其他地區找到同樣條件的生產環境、供應鏈規模,進而不會考慮撤出大陸。

工總指出,但出自分散風險考量,會加速「中國+1」(China Plus One)布局策略,而不會完全將大陸產線遷至其他地區、甚至關閉產線。進一步檢視選擇「增加大陸以外地區投資」台商的投資動向,以台灣及越南為主。

從超過六成台商對大陸市況抱持不樂觀的數據,工總分析指出,顯示台商對目前的經濟局勢依然持保守態度,保守態度也顯示在未來三~五年的營運規劃上。

未來三~五年,超過6成(63.6%)台商表示,投資規模維持不變,12.1%會增加,24.3%將減少投資;在產能方面,超過半數(55.5%)表示,維持不變,18%要增加,26.5%表將下調產能;雇用員工方面,13.2%將增加員工數,53.7%維持不變,33.1%將減少員工雇用。

工總認為,整體來看,多數台商未來對大陸投資趨於謹慎與保守,也顯示,台商難以在其他地區找到同等的生產條件與供應鏈規模,因此,雖然對大陸投資持保守態度,但現階段大陸仍然是台商的重要的生產基地與市場。

資料來源

https://ctee.com.tw/news/policy/867543.html?utm_source=edm&utm_medium=morning&utm_campaign=edm-morning-230522


by 趙永祥 2021-07-05 06:15:26, 回應(0), 人氣(526)

台灣出口中國佔比明顯攀升

引爆經濟彼此依賴或「脫鉤」辯論

  • 呂嘉鴻
  • BBC中文
Date: 2021年1月11日


半導體帶領台灣出口中國大陸

根據資料,2020年台灣對中國大陸(含香港)出口達1,367.4 億美元,佔台灣總出口值的43.8%,較2019年同期約951億美元增加了14%

出口最大宗的仍是「電子零組件」,增加了20%左右,達207.6 億美元,特別集中於積體電路(集成電路),譬如晶片(芯片)產品等等。緊接在後的是「資通與視聽產品」增加了 58.4 億美元(增加15.1%),之後則是光學器材增 加了2.5 億美元(增加2.4%)。





確實,根據同份資料顯示,去年台灣出口貨品中,半導體佔關鍵角色。

台智庫「中華經濟研究院」副研究員徐遵慈對BBC中文分析,2020年台灣對中國大陸出口成長快速,佔比增加的其中一個原因是2019年台灣對大陸出口衰退4.1%,因此基期較低;另一個重要原因,是「美中貿易戰以及全球半導體產能吃緊,中國大陸自2019年就開始囤積以及擴大採購半導體,導致對台灣出口旺盛的半導體需求激增」。

許多分析指出,在美中貿易戰的背景下,由於中國大陸的公司希望終止對美國的技術依賴,並且更換掉因為美國制裁而不再提供的零件,開始轉向台灣購買產品,因此台灣對中國的高科技產品出口在2020年一直出現增長。

譬如,根據台灣官媒中央社20209月公布的出口數據,台灣以急件運往中國兩家主要公司,分別是華為和中國最大晶片製造商中芯國際的產品出現增長。

 

《世界製造》:半導體——改變萬物的神奇芯片

台灣半導體領頭羊「台積電」(TSMC)去年7月至9月收入的22%來自中國大陸。根據美國媒體彭博社報導,由於全球晶片大廠英特爾(Intel7納米制程研發落後,台積電股價不斷高漲,市值達到 4,100 億美元,擠入全球前10大市值公司之列。

台灣經濟是否依賴中國?

然而,此數據公布之後,還是再次引起台灣政黨及輿論的激烈辯論——即台灣經濟是否依賴中國大陸,以及台灣能否與中國大陸經濟「脫鉤」的老問題。在野黨國民黨抨擊蔡英文政府稱,過去民進黨批評國民黨政府政策「親中」,但據統計顯示,馬英九在任時,台灣對大陸出口的比例(該黨稱為出口依存度)比蔡英文執政這幾年來還低。國民黨台北市議員羅智強便在臉書批評蔡政府將台灣「出口鎖入了中國大陸」。

 便在臉書批評蔡政府將台灣「出口鎖入了中國大陸」。

台灣對中國大陸歷年出口佔比(依存度);國民黨馬英九執政期間為20082016

但是,民進黨則反駁稱,所謂對中國大陸出口貿易金額增加,是反映民進黨政府積極推動產業升級轉型,台灣產品競爭力大幅提升的結果:「例如台積電技術領先全球,資訊與通信科技(ICT)產品佔台灣整體出口超過一半以上」。

除了兩黨相互抨擊之外,台灣輿論也對此議題熱切回應。

202012月在廈門與台北兩地舉辦的「2020兩岸企業家峰會」視訊會議中,中國國台辦代表便向台商喊話,稱若「沒有『祖國大陸』發展機遇帶動,台灣經濟將難以維持正成長」。

中國全國政協主席汪洋的開幕致詞信也說,中國大陸「將完善保障台灣同胞福祉和在大陸享受同等待遇,加大政策落實力度,讓台企台胞有更多獲得感;將經濟合作『蛋糕』越做越大。」

然而,台灣南台科技大學財金系助理教授朱岳中對BBC中文分析稱,出口數字達四成,實際上是「數字迷思」,重點是什麼產品賣到了中國大陸。

台積電成為全球市值最高的半導體製造商

朱岳中以中國大廠華為為例子說,去年九月華為被美國制裁,台灣廠商無法向大陸出貨,當時台灣雖然丟了一百多億美元的訂單,但10月及11月的出口金額創了台灣出口歷史新高。朱岳中質疑,「這些精密晶片目前仍是中國大陸無法自行生產的必需品,所以到底是誰需要誰?」

輿論爭議

不只是政黨,台灣輿論也對此話題爭議不休。最近台灣媒體轉發韓國媒體《朝鮮日報》去年底刊登的一篇分析文章並展開討論。該文批評韓國總統文在寅的防疫政策失敗,指其經濟政策過於傾中,疫情發作後經濟不斷衰退。文章稱,台灣防疫成功,配合「台商回流」與中國大陸市場「脫鉤」等措施終使台灣經濟出現多年不見的榮景。

不過,長期研究亞太經貿的徐遵慈認為,一般說來台灣對中國大陸出口,與中國對外出口是呈現「連動」關係,不適合解釋成誰依賴誰較多的問題。

她說,2020年中國出口旺盛,就必須從台灣進口更多電子零配件或半導體去組裝或製造成終端產品出口,「因此這種供應鏈上下游的關係,不是誰依賴誰較多的問題。若一定要比較,可以說是台灣依賴中國市場甚高,中國則高度倚賴從台灣進口的科技和電子產品」。

徐遵慈認為,台灣更要關切的是對特定產業或產品出口集中度高居不下的問題。

來往兩岸三地的金融業主管雷小姐(經要求化名)問道:「在全球化貿易興盛的時代「,有誰能不依賴進出口?她對BBC中文強調,「就像中國仍然需要澳大利亞的煤炭,蘋果公司仍需要中國的低成本代工供應鏈,貿易出口多半是照著全球化的管道在運作才是」。

 

https://www.bbc.com/zhongwen/trad/chinese-news-55587490


by 趙永祥 2018-06-19 07:54:48, 回應(0), 人氣(972)

陸資加碼投資台灣,陸資為何如此愛台?

本週全球財經焦點,自然是中美貿易戰,但目前還處於真正駁火前的喊殺喊打。反倒是國內本週將公佈的兩項重要統計,將凸顯「短鏈革命」趨勢明顯改變台商在全球的佈局。反過來看,誰來投資台灣?20日投審會將公佈的統計會出乎許多人意料之外,最愛台灣的其實是陸資。此外,漂亮的就業報告裡,藏著多少躲在家裡的「怯志者」?

以下是本週最重要的三件財經大事

#1僑外大增有內幕?陸資加倍投資台灣目的何在?(20 日投番會將公佈5月份僑外及陸資來台投資統計)

多年來,國人聽慣了外資不投資台灣。但今年以來,情況悄悄改變。今年1-4月,僑外及陸資投資台灣的金額,竟分別跳增了69%和 83.77%,欣喜之餘,不免疑惑。

 

各區中,除了北美對台投資件數和金額都呈現衰退之外,來自亞洲和歐洲的投資都大幅成長,除了陸資,德國、日本、荷蘭、泰國等國來台投資,都呈現件數與金額其一或兩者都大幅增加的情形。

 

這些國家和陸資為什麼加大投資台灣的力度,經濟部或任何智庫目前都沒有提出研究和解釋。

 

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資深總監陳子昂日前在一項研討會中倒是指出,他判斷「未來兩年,外商會蜂擁而來,」原因是大陸推出的惠台31條,讓台商參與的重要領域,是其它外商無法參與的,不少外商可能會因此到台灣投資,利用台灣,參與大陸重點研發計畫,以及享受惠台租稅及其它優惠。(延伸閱讀:中共31項惠台政策 是商機還是威脅?

陸資投資台灣,除卻可能的政治意涵和取得特定技術之外,也有可能是為了在部份國家對大陸企業和產品心存防備甚至採取實際行動卡關的大環境下,陸企藉著在台灣設點,降低不利衝擊,轉進目標市場。

比方印度對大陸塑膠射出成型機課徵27.98%的高關稅,便有多家大陸廠商到台灣設立公司,在台灣接單轉出口,規避印度的懲罰性關稅,導致印度第二波制裁將台灣也列入高關稅課徵名單。

#2短鏈趨勢正推動台商改變全球佈局(關鍵事件:經濟部29日公佈海外生產實況調查)

29日經濟部將公佈非常重要的一年一度廠商外銷訂單海外生產實況調查。去年所公佈2016年的調查結果,已經顯現短鏈革命趨勢正在驅使廠商調查海外佈局,有愈來愈多的廠商不再只考慮生產成本,轉而以接近市場和縮短供應鏈為海外投資的主要考量。2017年的調查,預料將更凸顯此一趨勢。

根據經濟部去年公佈的106 年調查,回覆調查的2754家廠商,結果呈現兩項重要的轉變:一 、國內生產比率上升。二、直接生產成本決定投資生產地點的比率大幅下降。

廠商到海外生產,仍以「合客戶要求」及「生產成本低」為最主要的兩項原因,然而「生產成本低」的考量比率,已經大幅降低12.1個百分點,而全球運籌管理大增6.9個百分點、接近市場大增5.2個百分點,顯示短鏈革命已經在影響台灣。(延伸閱讀:製造全球化的逆襲:短鏈革命

#3最好的就業 藏著多少躲在家裡的怯志者?(關鍵事件:主計處22日公佈5月勞動報告)

台灣的失業率,最近幾年穩定下降,4月份已經降至3.64%,這已經是18年來失業率最低的4月,而且每個求職者有1.94個工作機會,就業市場顯得比過去幾年都來得活絡。

但是失業率只計算找工作但還沒找到工作的人,沒有把能工作但放棄找工作的人計入。(延伸閱讀:最不宅最不啃老,這裡憑什麼青年失業率最低?

在每個月的就業報告裡,有一項統計是「非勞動力」,也就是能夠工作但沒有在職場上的人,這群人或因身心障礙,或因在就學或準備繼續升學,或因料理家務,而因年齡太大而退出職場,但其中有一項「想工作而未找工作且隨時可以開始工作者」,白話講就是找工作不順而退出職場,在就業統計裡成了「隱形人」,這群人被稱為「怯志工作者」,人數近年來都在15萬人左右,並沒有因為失業率下降和就業市場好轉而明顯變少,其中竟又以25-44歲、受過大專以上教育的人最多。

https://www.cw.com.tw/article/articleLogin.action?id=5090525&utm_source=dailybrief&utm_medium=Email&utm_campaign=dailybeirf

關鍵字:

 
by 趙永祥 2018-04-16 23:00:42, 回應(0), 人氣(794)


台商不再回台上市

金管會主委顧立雄:不算危機 但有急迫感

2018-04-16 天下雜誌


鴻海FII迅速上市A股,輿論擔憂引發台企出走潮,淘空台灣資本市場,顧立雄指出,鴻海有「太多特殊情況」,其他人難以仿效,金管會已著手放寬上市門檻,更要吸引KY公司回台,台灣掛牌仍有魅力。

顧立雄認為,相較上海 證交所對大型股有利, 台股是一個對中小企業友善、 有能見度的市場。 圖片來源:王建棟

「稱不上是危機感,但有急迫感,」上任才7個月,依舊保有律師字斟句酌的習慣,但以飛快速度推動改革的金管會主委顧立雄,在回應中國大陸股市磁吸台商上市效應時說。

他要如何回應鴻海FII上市,引發對台股投資人、上市公司的震撼,以下為專訪紀要:

首先要澄清一下,加上鴻海FII,在大陸掛牌33家台商,其中28家只在大陸當地營運,在台並無據點,5家才是台灣上市櫃公司的大陸註冊子公司,在大陸地區掛牌。

這些企業,第一,我們原本就不允許大陸註冊企業回台,因為它沒辦法合乎KY(開曼群島)公司的要件。

第二,台商企業在當地要進行掛牌,當然有它的考量。比如:上海南僑,這是它的當地子公司,有在當地集資的必要。

不要忘了,大陸依舊有外匯管制,他們在當地籌到的錢,沒有辦法自由移動。台商連在大陸獲利匯回,都要申報經過他們批准,雖然不一定會受到刁難。相對於我們這邊,大型企業第一要考量,營運地點若在台灣或海外,大陸掛牌以後,資金調度怎麼辦?

現實一:鴻海FII是特例,其餘台商無從仿效

即使是鴻海的FII,招股說明書也寫明,他籌資的錢要放在董事會特別成立的專戶裡面專款專用,還特別承諾要在大陸地區進行投資。

鴻海這件事情特別醒目,因為它有太多特殊情況。

FII是一家本來營收只有四十幾億的公司,鴻海把60幾家子公司打包成一家,成為合乎大陸高端製造、雲端、人工智慧等要求的企業。再把市提升到這個程度,去符合即報即審的要件。這家公司成立未滿36個月,根本也不符合要滿3年的規定,結果用國務院特批。

我覺得,FII的例子,是鴻海這樣規模的企業,全球佈局的一環,其他人無從仿效。

鴻海子公司在日本、香港、台灣也都有上市。最近鴻海集團的瑞祺也要在台灣上市。

金管會在意的還是比較兩岸的資本市場,台灣作為小型、開放經濟體,我們的資本市場如何跟其他國家來競爭。


To be continued..............


by 趙永祥 2018-01-18 22:28:19, 回應(0), 人氣(964)

陸推產業一條龍 台商應趨吉避凶

2018-01-18 中央社 台北18日電

前行政院副院長杜紫軍今天表示,面對中國大陸不斷推出新政策,例如「中國製造2025」,顯然要讓在中國大陸所有產業變成一條龍,台灣中小企業更應找到對的策略以趨吉避凶。

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上午舉辦「兩岸產業發展論壇」,由杜紫軍主持,邀中華經濟研究院副院長王健全、政治大學經濟系副教授王信實、中華民國工商建設研究會總會兩岸事務副主任委員康明淵等人與談。

王健全表示,台灣中小企業應積極升級轉型,才能迎向創新驅動年代;中小企業發展條例應全面修改,提供租稅優惠、穩定資金等多方面工具協助中小企業提高競爭力。

王健全說,面對中小企業出口能力下滑,應透過海外經貿運籌基地協助強化,他建議在馬來西亞先突破,馬來西亞有500萬、600萬名華僑,相當偏愛台灣產品,如果能在馬來西亞設經貿運籌基地,一方面可使台灣業者有展示產品專區,透過體驗機會,有助台灣電子商務推動。

康明淵表示,台商永續發展重要關鍵是轉型升級,但真的轉型升級成功企業卻寥寥可數,主要是轉型升級過程面臨許多現實問題,例如營運成本升高、稅收負擔重、土地政策和環境保護標準衍生高成本,及每年調整的工資政策等。

康明淵說,台商須跳脫過去只想用降低成本獲取高獲利思維,應努力將勞力密集轉變成為以藍海技術為導向,高品質且高附加價值產品路線。

王信實表示,中國大陸改革開放後,西元1990年代台商以技術優勢,大舉到中國大陸投資,但這幾年,中國大陸積極追趕,技術上已與台灣差不多,面對紅色供應鏈崛起,台灣高科技與傳統產業都面臨轉型與整合問題。

中國國務院2015年公布「中國製造2025」,著眼於推動中國大陸成為製造強國。首先,到2025年邁入「製造強國」行列;第二步,到2035年達世界「製造強國」陣營中等水準;第三步,到中共建政100年時,要進入世界「製造強國」前列。

by 趙永祥 2017-04-21 21:18:54, 回應(0), 人氣(761)


陸股IPO 今年上衝500家
記者杜宗熹╱綜合報導/經濟日報/106.04.20

上海證券交易所發行上市中心執行經理顧斌昨(20)在首屆「中國併購交易商大會」上表示,2017年將依舊按照2016年11、12月的最高速度舉行首次公開募股(IPO)。

上證IPO今年有望達500家,募資金額超過人民幣3,000億元(約新台幣1.35兆元)。

澎湃新聞網報導,顧斌透露,今年到目前為止,上交所第1季基本按照去年最高的速度在IPO;每月大概會有50家成功上市,平均每星期都有10家。

顧斌強調,按照大陸證監會主席劉士餘的部署,希望在兩到三年內解決目前IPO的「堰塞湖問題」(上市發行出現堵塞);同時會加強對IPO企業的審核,提升品質,並對一些違規的現象要予以打擊和處罰。在企業IPO標準不降低的前提下,大陸將對一些貧困地區採行優先傾向,讓該地企業優先審核上市,以支持更多的創新企業和優質企業到滬深交易所上市。

大陸2016年新增328家公司想要IPO,今年第1季,滬深交易所新增通過審查的公司數量只有57家,其中上海證交所28家,深圳證交所29家。這意味著通過IPO審查的新增公司數量在減少,但「庫存」部分則正在加快去庫存。

他認為,從現有正在進行IPO審查的企業行業分布來看,跟去年的情況有點類似,還是以製造業為主。其中大型的申報企業中63%是製造業,中小板是67%,創業板將近70%是製造業。

by 趙永祥 2017-04-08 07:04:55, 回應(0), 人氣(801)


郭台銘出走引爆台股掏空危機鴻海4隻小金雞帶頭跑 台灣企業中國排隊等上市

自2015年起,鴻海集團小金雞即已逐步暫緩在台上市計畫。 與此同時,上海交易所、深圳交易所自去年中旬開始加快了企業上市審批,去年計有6家台資企業成功在中國IPO,並享有高達40倍以上的本益比,遠優於台股15倍左右的本益比,引起不少台商轉往中國上市計畫。 中國股市可能在今年6月納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成分股,台股權重可能因此而被調降,再加上在台募資金額大減,一場已可預期的台灣資本市場空洞化危機,正逐漸來襲⋯。



2017/04/05 
出處:財訊雙週刊 第 526 期




 

對台股敏感的市場人士逐漸發現,過去一年多以來,為什麼都沒有鴻海集團的小金雞掛牌上市了?鴻海集團董事長郭台銘在盤算什麼?

天鈺科技原訂2016年4月6日舉行上市前業績發表會,卻在幾天前很緊急地通知所有媒體、法人「活動因故取消」。在此之前,法人圈不斷傳出這檔鴻海持股高達37.5%的小金雞,是近期最好的一檔新股IPO(首次公開募股),「天鈺絕對大有機會,只是不知道可不可以認到額度?」

然而,這檔被視為熱門的新股上市前的業績發表會被臨時取消,也讓人對後續的發展浮現一些疑慮。

果然,到了4月12日,證交所接獲天鈺科技來函告知,撤回其所申請股票上市暨廢止初次上市前現金增資發行新股案。一位福邦證券承銷人員回憶起一年前的這件事情說,「當時電話都接到手軟,太多法人機構朋友都在關切天鈺怎麼回事?好端端的,為什麼突然踩煞車,緊急撤件?」

以往,自行撤件的案例並不在少數,但過了審議、董事會流程,都已經準備要敲鑼打鼓熱鬧上市的關鍵時刻,才說自行撤件申請股票上市的公司,天鈺可算是頭一樁案例。

然而,天鈺卻不是鴻海集團第一樁自行撤件的案例;在一五年間,福邦證券集團前董事長黃顯華回憶說,當時聽到「鴻騰精密停止在台輔導承銷作業」時,真有如青天霹靂的感覺。這個案子自一三年7月1日,鴻騰精密分割獨立的第一天,就計畫回台上市,並接受福邦證券輔導;黃顯華知道,只要順利完成鴻騰精密這件百億元規模的上市案,當年的業績就達標了。

鴻海大小金雞 統統不玩了
天鈺取消掛牌,鴻騰、瑞棋電延後上市

他說,鴻騰精密都輔導快兩年了,最後卻選擇放棄在台上市,計畫轉入香港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只能怪台灣資本市場實在太不爭氣⋯」;而據一位知情人士透露,在考慮更大戰略布局,及享有更高本益比的前提下,去中國掛牌,已成為鴻家軍未來出路的最大考慮。難怪黃顯華會感嘆,從鴻海的大動作出走,不只他們福邦證券是最大的受害者,未來所有的台灣證券市場恐怕都還有得受。

和郭台銘有好交情的黃顯華,過去只要是鴻海的案子都由福邦證券承辦,這早已經是市場上大家都知道的事。

而除了稱得上是鴻海大金雞的鴻騰精密、和小金雞天鈺科技暫停在台上市計畫後,國泰證券的一位承銷人員也指出,原本計畫於一六年底IPO上市的網安廠瑞祺電,也被鴻海集團告知,因應集團整體戰力規畫,將無限期延後在台上市計畫。

在差不多一年半之內,鴻海集團旗下三隻小金雞接連無預警暫緩在台上市,自然引起市場議論紛紛;因為這和鴻海集團過去積極推動旗下小金雞上市的策略完全不同。尤其自一四年開始,鴻海集團先後有F-乙盛、樺漢、榮創、亞太電信、F-訊芯、京鼎、F-臻鼎、到GIS-KY業成等八家小金雞在台上市。

by 趙永祥 2017-02-25 08:33:55, 回應(0), 人氣(807)


台企西進大陸 投資重慶逾273億美元

大陸新聞中心/綜合報導/聯合報/106.02.25

中新網22日引述重慶市台辦表示,截至2016年底,重慶市累計批准台資企業1553家,台企累計合同投資273.71億美元;隨著台商投資大陸向中西部轉移,台灣已成為重慶第五大交易夥伴。

重慶作為大陸中西部唯一的直轄市,既是長江上游經濟中心,也是西南工商業重鎮和綜合交通樞紐。近年來,重慶已成為台商投資內陸的首選地之一;以2016年為例,重慶市新增台資企業81家,年增58.8%,合同投資3.19億美元,年增加65.3%。

重慶市經信委統計顯示,與以往投資傳統製造業不同的是,目前吸引台資在渝投資主導產業,已由汽車、摩托車零部件、食品加工業向新興的IT製造業過渡;電子資訊產品從桌上型電腦向筆記型電腦、印表機、顯示器、網路產品等多元化產品發展。

此外,產業鏈逐步完善,產業規模持續擴大,產業層次不斷提升。近年來在渝台企加快轉型升級願望十分強烈。

重慶市台資企業協會會長李文勳表示,過去兩年間,超過半數在渝台企,表達了欲抓住大陸「互聯網+」機遇進行轉型升級,或以其他方式進行產業結構調整、業務更新換代等,促進企業進一步適應大陸日新月異的市場環境。

為應對經濟下行壓力、助推台資企業新一輪發展,重慶官方也通過多種方式引導台商「騰籠換鳥」推動台企轉型升級。元創集團負責人陳振豐表示,隨著重慶工業由製造向「智造」轉型,在當地官方支持下,他的企業已向工業自動化設備和高性能焊接機器人設計、研發、製造及銷售升級。

重慶市台辦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重慶已與台灣機械工業同業公會、台灣工具機暨零組件工業同業公會,建立廣泛的溝通聯繫管道;且台灣工具機暨零組件工業同業公會已與重慶相關區縣簽訂投資合作意向書。

報導稱,未來,重慶將重點與台資工業企業,合作發展工業機器人、數控機床等高端裝備,推動資訊技術在裝備製造業的廣泛應用。

by 趙永祥 2017-02-20 07:23:25, 回應(0), 人氣(971)

★ 台股重要指標:外資買賣超投信買賣超自營商買賣超融資增減排行融券增減排行
兩岸財經要聞
大陸資金外流 外匯占款連15降

記者李仲維/綜合報導/經濟日報

中國人民銀行昨(17)日公布1月外匯占款繼續下滑,且是連續第15個月減少;加上持續縮水的外匯存底,顯示大陸資本持續外流,但外匯占款降幅縮小,資本外流壓力已有所緩解。

人行數據顯示,1月底外匯占款餘額為人民幣21.73兆元,當月減少2,087.66億元(約新台幣9,436億元)。

華爾街見聞報導,1月降幅較之前數月縮小,但也是連續第15個月負增長。最大降幅出現在2015年12月,當月下降7,082億元。

人行之前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1月底,大陸外匯存底餘額降至2.99兆美元,是2011年2月來的近六年最低水準,也是連七個月下降。

外匯存底和外匯占款雙雙下降,通常被看做是資本外流壓力的體現。上述兩大數據下滑,意味在美國聯準會繼續收緊貨幣政策、以及對美國經濟增長的良好預期下,大陸資本持續外流。

財新網引述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劉健表示,1月外匯占款降幅明顯縮小,與外儲存底相互印證,表明資本外流壓力緩解。剔除春節等季節性因素,外匯占款降幅可能更低。這主要得益於人民幣貶值壓力有所緩解及監管部門針對外匯和資本流動的宏觀審慎管理加強。

劉健認為,短期內跨境資金流動形勢有望繼續改善。

瑞銀集團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汪濤認為,即使資本管制措施進一步收緊,今年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和資本外流會持續承壓。資本外流的規模將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美元走勢和人民幣匯率政策。

她預計,大陸官方還會進一步收緊資本管制,鼓勵資本流入(包括鼓勵發展跨境貿易融資),並有可能鼓勵企業增加結匯。

對於今年大陸匯率和資本外流壓力,中信建投宏觀黃文濤團隊指出,綜合人行官員表態和外匯監管加強措施來看,監管當局的底線在於控制資本流動的速度,不至於出現貨幣錯配的風險和「羊群效應」對實體經濟產生衝擊。

申萬宏源宏觀分析師李慧勇和邱滌凡認為,隨著人民幣貶值預期打破,且隨著1月新換匯額度刷新的短暫影響消退,外匯監管持續加強,以及大陸國內貨幣政策上調利率更加中性,資本外流的壓力將繼續改善。

 
大陸人行防投機 緊盯金融風險

記者林宸誼╱綜合報導/經濟日報

中國人民銀行(大陸央行)昨(17)日發布2016年第4季貨幣政策執行報告指出,要把防控金融風險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防止資金「脫實向虛」、「以錢炒錢」以及不合理的加槓桿行為,引導資金支持實體經濟。

大陸央行指出,政治經濟社會領域的「黑天鵝」事件還可能較多,民粹主義和逆全球化的影響還有可能加大,加上美聯準會升息存在不確定性,過去幾年極度寬鬆貨幣政策環境下,逐漸積累的全球資產泡沫也有內在調整的壓力,中國仍將面臨一個高度複雜多變的國際環境。

從大陸國內經濟看,經濟運行對房地產、基建的依賴有所上升,近期企業效益改善尚主要集中在煤炭、鋼鐵、化工等上中游行業,民間投資活力尚顯不足,內生增長動力仍待增強,穩定經濟增長、防範資產泡沫和促進環境保護之間的平衡,也面臨較多挑戰。

財新網報導,央行認為,受經濟下行壓力較大、金融市場出現較大波動等多種原因影響,部分時段的貨幣政策在實施上可能是穩健略偏寬鬆的。多目標之間的權衡增加了貨幣政策操作上的難度。

報導說,央行提出,下一階段應繼續實施穩健中性的貨幣政策,同時繼續加快推進經濟結構調整和改革,激發內生增長活力,促進經濟更加平衡和可持續增長。

 
人民幣走勢 全球第二強
記者戴瑞芬/綜合報導/經濟日報

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昨(17)日連續第四天上漲,為2016年8月以來最長連漲紀錄;單日升值173個基點,報6.8456。

匯通網援引交易員指出,最近人民幣走勢有點超出預期,在主要貨幣中,人民幣已成為第二強貨幣,僅次於澳元,排第三是美元。

從近期的行情來看,人民幣兌美元走升,兌一籃子貨幣也有小幅升值的壓力。市場評估,雖然美國聯準會預期升息,加上美國經濟政策不確定性仍較大,但不影響市看好人民幣匯率保持基本穩定,「人民幣對籃子可能還有小幅升值的壓力」。

在岸人民幣兌美元昨日收盤報6.8709,較上一交易日下跌123點。另外,離在岸美元對人民幣平價期權隱含波動率,近期持續下行。

報導指出,近日外匯市場,結匯仍占上風。離岸CNH也順著美元調整而收復上周部分跌幅,兩地匯價保持「倒掛」。交易員指出,離岸人民幣流動性基本平穩,也說明資金對人民幣貶值押注並不多。

從境內外匯市場的交易熱度大幅下降,市場預期,人民幣貶值趨勢可望暫時告一段落,市場對人民幣匯率的預期在監管收緊及美元走弱後,正趨於穩定。

中國外匯交易中心統計,1月人民幣兌美元日均成交214億美元,較去年12月大幅下降36%;2月以來,人民幣交投進一步轉淡,截至昨日,年初以來的日交易量較12月下滑近40%。

人民幣止貶,原本看壞的外資機構也紛紛上調預測,瑞穗昨日上調今年人民幣兌美元預測至7.1元。



by 趙永祥 2016-05-28 06:22:31, 回應(0), 人氣(1102)


520後 陸客來台獎勵旅遊無預警全取消

陸客來台,不僅觀光團、自由行縮減,參訪團暫停,連早早就談定的獎勵旅遊也無預警突然取消。

根據旅行業者透露,中國第二大直銷完美公司3000人,大陸台商克堤集團6000人,以及註冊在北京的美商嘉康利日用品兩團千人團,原訂今年下半年來台舉辦獎勵旅遊,目前均全部取消。

由於獎勵旅遊性質特殊,大多在半年前甚至一年前旅行社便要提案,入選之後要簽約,同時展開準備,一般來說很少變動。但在520之後,來台的陸商獎勵旅遊皆中止。

同時,獎勵旅遊的團員購買力驚人,以2008年安利萬人團為例,安利給旅行社的預算是每個人10萬台幣,光是團費就總計12億元。團員到台灣之後,大買特買,個人消費至少每人再5萬台幣。

而且,獎勵旅遊不像陸客團長期被港資旅行社以「一條龍」方式寡占,台灣本土的旅行社及伴手禮商家其實賺不到錢,獎勵旅遊是確確實實為台灣觀光業帶來龐大收益。

如今大陸獎勵旅遊團紛紛撤銷來台,對台灣觀光收入衝擊不小,台灣可能亦不復「獎勵旅遊大島」的美名。

「對旅行社的業績影響很大,」負責承辦嘉康利獎旅團的保保旅行社副董事長林於楨說。為深入瞭解客戶取消原因,林於楨將專程飛北京一趟,力挽狂瀾。

截至520前,來台的陸客獎勵旅遊還有無極限公司的5600人,最後一團是寶健3000人船團在台中港下船。520,可說是巨大的分水嶺。

驟減的陸客,觀光局現正努力由其他市場來「補」,尤其是東南亞,但從數字上看很難補得過來。

以2016年2月的來台觀光人數及成長率為基準,此時陸客來台衰退尤不明顯,旅客來源地排名第一的是中國,有33萬5981人,衰退2.95%,第二名是日本,人數9萬3002人,成長26.15%,第三名至第九名依序是港澳、韓國、馬來西亞、新加坡、美國、歐洲、紐澳。

「第二~九名的成長總量,都比不上陸客衰退2~3%,」林於楨指出,少掉的陸客,不可能從其他旅遊市場補得過來,更何況現在是陸客每月衰退20~50%。

旅遊業者皆不希望觀光產業變成觀光「慘」業,如今只能期待未來恢復交流,再有旅客爆量的機會。

http://udn.com/news/story/9263/1723420

by 趙永祥 2016-05-25 09:40:25, 回應(0), 人氣(1568)

大陸對台農漁產及水果「小三通」已無特別優待
特派記者杜宗熹∕105/05/24/經濟日報

大陸全國台企聯發言人葉惠德受訪表示,兩岸「小三通」等農漁產品的綠色通關,是過去兩岸關係較佳時,大陸對台灣的一種「特殊照顧」。最近幾個月,已陸續傳出,大陸方面將對台灣採取一般性的檢驗措施,不再有特別優待。

大陸質檢總局24日宣布,因為驗出有害病菌,將加強對台灣柑橘類水果的檢驗、檢疫一年。不少台商表示,現在並非茂谷柑、柳丁等柑橘類水果的產季,影響不大。但由於檸檬的產季較長,會產生一些影響,也希望不要波及鳳梨等其他水果。

今年以來,台商圈不斷傳出,大陸已中斷兩岸「小三通」等便利性的農產品進出口管道,改由正常的檢驗、檢疫程序,並嚴格把關。

24日更是傳出,大陸質檢總局直接發布公文,要求嚴格檢驗台灣進口的柑橘類產品,引發相關台商擔憂。

據了解,去年陸方針對鳳梨的嚴格檢驗措施,曾讓台灣輸往上海的鳳梨,批發價甚至漲到一箱人民幣100元(約新台幣500元)以上。

在上海從事水果貿易的劉姓台商表示,過去大陸因與菲律賓關係不佳,曾針對菲律賓輸出大陸、高達幾百個標準貨櫃的香蕉,「好好查一查」,最後拒絕入關。


*****************************************************************

大陸緊縮台灣農漁產交流 先拿台灣柑橘類水果開刀
特派記者杜宗熹∕聯合報/105.05.24
大陸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質檢總局)昨天在官方網站公布,因廈門檢疫局曾多次查獲含有害生物柑橘潰瘍病菌的台灣水果,因此大陸全境從十七日起,將對台灣柑橘類水果加強檢驗、檢疫一年。

新規定在五月廿日新政府上台後發布,此舉似乎頗有針對性。今年以來,已陸續傳出兩岸「小三通」等台灣農產品便利通關措施遭取消,昨在天涯社區等大陸論壇類網站上,引發不少網友議論。

質檢總局官網昨天發布名為「關於加強進境台灣柑橘類水果檢疫監管的警示通報」「第廿八號公告」,強調廈門檢疫局,已連續多次從台灣的鮮檸檬、茂穀柑、鮮橙等柑橘類水果中,截獲有害生物柑橘潰瘍病菌。

這項預警措施公布五月十七日起,各局將加強對台灣柑橘類的檢驗與檢疫。一旦發現疑似症狀,要及時送至實驗室鑒定。如果確定含有柑橘潰瘍病菌,要立即對該批貨物監督實施退運或銷毀,防止疫情傳入大陸。

質檢總局也要求各地分局及時將查獲情況報告總局,以便總局對外通報,並對進口台灣柑橘類水果開展風險分析。警示通報有效期為一年。

根據大陸質檢總局官網資料,上一次針對台灣農產品加強檢疫措施,是去年五月四日,距今已超過一年。當時廈門檢疫局驗出台灣鳳梨所含的氧化樂果(一種農藥)超標,並要求將台灣鳳梨抽檢比率提高至百分之十,期限為六個月。

當時規定,若台灣鳳梨經加嚴檢測後,結果仍不合格,大陸官方會對貨物採取召回、下架等處理措施。同時對其果園、包裝廠或出口商的同種水果,實施連續五批扣檢,直到檢測結果合格後,才可放行。但這次未細述對台灣柑橘類如何加強檢疫。

by 趙永祥 2016-05-21 18:26:45, 回應(0), 人氣(1086)

大陸對台貿易衰退  2016年首季衰退11%
記者李仲維∕綜合報導/經濟日報/105.05.20

根據大陸商務部台港澳司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今年第1季大陸與台灣貿易額為375億美元,比去年同期下降11.5%,占大陸對外貿易總額的4.7%,兩岸貿易金額有逐漸衰退趨勢。這也是民進黨贏得總統大選後,大陸公布的第1季兩岸經貿數據,具有指標意義。

其中,大陸對台灣出口為91.5億美元,比去年同期下降11.2%;自台灣進口為283.5億美元,下降11.7%。台灣是大陸第七大交易夥伴和第六大進口來源地。

新華網報導,從單月看,3月大陸與台灣貿易額為145.9億美元,比去年同期下降1.7%。其中,大陸對台灣出口35.8億美元,年增42.6%,比2月上升63.5%;自台灣進口110.1億美元,年減5.5%,比2月上升45.6%。

截至今年3月底,大陸累計批准台資項目9萬6,036個,實際使用台資632.9億美元。按實際使用外資統計,台資占大陸累計實際吸收境外投資總額的3.8%。

大陸海關總署統計,去年大陸與台灣進出口貿易額為1,885.6億美元,年減4.9%。

對於兩岸貿易逐漸衰退,新華社援引中國社科院台灣研究所副所長張冠華認為,首先是兩岸經濟均面臨較大下行壓力,大陸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增速放緩,而台灣經濟增長乏力;其次,兩岸貿易以加工出口為主,近年來台灣製造業向大陸轉移出現減緩甚至停滯衰退,不利於貿易發展。

同時,兩岸貿易結構轉型升級緩慢,台商從傳統加工出口轉型到開發大陸內需市場遇到困難,兩岸經貿未能透過一般貿易進行拉動。

張冠華表示,今年兩岸經貿形勢有望大體維持穩定狀態,但面臨的不確定因素增多:一方面兩岸經濟面臨繼續下行壓力,另一方面兩岸深化經貿合作、推進制度化合作進程可能受到台灣政局變化的干擾。

他強調,目前兩岸經貿關係處在轉型升級關鍵期,需要穩定的政治環境,否則可能受到不利影響。

 
110件台灣精品 海交會驚豔
特派記者賴錦宏∕福州報導/聯合報
第十八屆福州海峽兩岸交易會昨天開幕,作為閩台兩地最大規模的經貿交流平台,台灣館依舊是最大展館,首度設置「台灣精品館」,以「健康照護」為主題的一百一十件精品風靡福州,綠色環保和婦幼用品最受青睞。

台灣精品館有來自五十二家台灣知名企業的一百十件產品參展,分別涵蓋智慧科技、文化創意、運動健身、居家生活等方面。

兩天來,有多位福建官員拜訪「台灣精品館」,福建省委書記尤權對美利達生產的全球最輕登山車感到驚豔,並親自體驗車身重量;福州市委書記楊岳稱讚,明基電通為婦幼設計的空氣淨化器,安全又時尚,全機台呈圓柱無銳角設計,兒童安全鎖的設計,能避免幼童誤按操作筆等各種創意十足;福州市政協主席周宏對可讓殘障人士平躺的輪椅,十分感興趣。

由玉米製成的兒童餐具,完全由玉米材質製作,不含任何有毒成分,為幼兒安全把關的同時,也成為最環保一款產品,不僅可以水洗,還可以高溫微波。現場導覽員解說從玉米到餐具的神奇轉換過程,讓現場觀眾圍觀並嘖嘖稱奇。

面對大陸「二孩」政策,婦幼產品區湧進人潮,對嬰兒車和各式環保嬰童製品、服飾,詢問度極高。另外,手機自拍機器人和VR實境模擬器,則受到大批九○後、兩千後朋友的包圍。

貿協行銷專案處處長陳英顯說,這次是台灣精品館首次進入福州,證明台灣創新價值將能引領世界潮流,展現出「台灣出品,品質保證」的形象,同時也將進一步推進台灣精品落地計畫,為兩岸搭建雙贏的商務合作平台。

第四次參展的植物語彙金工概念房負責人呂雪芬表示,福州消費概念有顯著改變,過去鍾情於台灣百貨、食品,現在已進升到生活美學,去年開始,以藝術品味為主軸的文創商品成為買家最愛;釉彩燒負責人謝志豐則表示,大陸買家品味愈來愈高,讓參展商不得不拿出最好的柴燒和彩燒作品。

福州市副市長胡振傑表示,台灣館自二○一○年入駐海交會以來,一直是人氣最旺展區,累計商品成交額已達三點七六億美元、吸引逾二百七十萬人次。

http://paper.udn.com/udnpaper/PIA0028/297484/web/index.html#2L-7452657L

by 趙永祥 2016-04-19 22:00:22, 回應(0), 人氣(1160)

大陸經濟發展是否已趨於穩定

大陸經濟持續下滑之勢,最近止跌並有春燕現蹤。3月出口終結連九個月衰退,年增達11.5%,官方公布的數據顯示,製造業、基礎建設、房地產等三大領域投資明顯回升;主要城市房地產銷售大幅成長,帶動相關產業發展,工業製成品的生產、價格、庫存和企業獲利等方面,也都呈現改善的跡象。最近公布的3月份採購經理人指數(PMI)優於市場預期,進一步佐證了大陸經濟復甦的事實;IMF公布今年全球經濟成長預測時,更調高對大陸預測值0.2個百分點。筆者有以下幾點觀察,說明如下


1. 觀察一:

成就中國大陸PMI榮景的背後原因,除了春節假期後企業集體開工的季節性因素,主要是一、二線城市房地產銷售大幅成長,還有政府採取刺激經濟的措施和擴大基建投資等因素。近期歐美製造業回暖等外部因素,對大陸製造業景氣也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2. 觀察二:

中國大陸的PMI逆轉回升,確實令市場對大陸經濟成長趨於穩定的信心增加,但單月的數據是否足以支持大陸景氣已經走出谷底,需要進一步觀察。大陸央行最近公布的第1季企業家問卷調查發現,企業經營狀況其實仍持續惡化,國內訂單、出口訂單、銷貨款回籠、經營景氣、盈利等指數均呈現下降趨勢,尤其企業家宏觀經濟熱度、企業家信心等兩項指數下降幅度最大,顯然大陸經濟復甦的態勢還混沌不明。

3. 觀察三:

中國大陸經濟是否已擺脫陰霾走向復甦?真相或可從近期支撐PMI好轉的因素,在短期內是否會發生變化得知梗概。以房地產市場為例,近期的突出表現並非正常,除了具有明顯的季節性,主要還是市場過度炒作;一、二線城市房價暴漲,已引發上海、深圳等地政府採取緊縮性調控措施,三、四線城市龐大的庫存量則未稍減,顯然,房地產市場持續繁榮的前景並不樂觀。

4. 觀察四:

中國大陸一直存在嚴重的產能過剩問題,儘管「去產能」已列為當前政府經濟工作的重點,但該項施政目標絕不是短期內可以達成。大陸高層正致力於經濟結構調整與改革,同時強調不採取強刺激措施,在這樣的背景下,很難指望透過需求持續擴張提升產能利用率,企業獲利也不可能大幅改善。企業獲利不佳勢必影響新增投資和擴大生產的意願,因而工業生產持續大幅成長的機會不大。

5. 觀察五:

目前外部環境對中國大陸經濟發展的友善氛圍能否持續,並不確定。譬如,歐美市場景氣復甦力道薄弱,全球經濟並沒有實質改善,外需復甦空間有限;又如,美國目前不加息,但市場預測,隨著通膨回升,今年內美國隨時有可能加息,果真如此,那麼今年大陸仍將面臨資本外流和人民幣貶值的風險,尤其資本外流對大陸經濟造成衝擊最大。

結語

客觀而言,近期反映中國大陸經濟景氣的指標,的確有一些令人鼓舞的表現,不過能否持續,且擴及全面,則需要採取更多的政策支持。為了穩增長,大陸高層一再強調將會用盡一切政策,大民銀行也指出,還有許多刺激成長的工具可用,政策空間還很大。市場預期,大陸政府不會容忍經濟成長率低於6.5%,短期內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都傾向持續寬鬆。

目前中國大陸宏觀經濟管理重心,已由需求側轉向供給側,只是這個調整的道路必將是個漫長、艱辛過程。舉例來說,去產能是供給側改革的重要內容,而化解產能將無法避免影響生產活動,進而衝擊勞動力就業市場。此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需要一個有效的市場,能夠即時傳達正確的信號,不過,檢視目前大陸制度環境現況,有效的市場滿足幾個條件,如生產要素能夠自由流動、企業能夠自由進出任何市場、價格由市場決定、市場訊息充分且自由流通等,大陸似乎都還不具備,未來政府推動制度改革勢必得付出更大的決心。

Written by 趙永祥 博士
南華大學財務金融學系暨財務管理研究所 專任助理教授
19-April-2016
by 趙永祥 2015-07-12 07:16:08, 回應(1), 人氣(2262)



大陸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拚經濟 出三招

2015-07-12 02:48:17 經濟日報 記者李仲維/綜合報導

7月中旬大陸官方將公布上半年經濟數據,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日前召集八省市區相關負責人為大陸經濟把脈,並對大陸經濟傳遞三大重要訊號。

圖/經濟日報提供

分享

據了解,李克強9日在國務院召開的部分省(區)政府主要負責人經濟形勢座談會,是在他上任後的第一次,之前都是他赴各地主持召開,這次選在北京召開,級別等同於國務院會議,副總理張高麗也第一次出席此類會議。中新社報導,近兩年來,每逢半年、全年,李克強都會召開座談會,聽取地方官員、專家學者、企業家代表對於經濟形勢的看法。

第一個訊號是,李克強表示,今年第2季以來,大陸經濟運行緩中趨穩,處於合理區間,經濟發展的活力動力增強。不過,李克強也強調,大陸經濟回穩的基礎還需進一步鞏固,促進經濟穩定向好仍要付出很大努力。

第二個訊號是,李克強在部署下半年工作時,提出三招來維持經濟穩定轉好的趨勢。他要求各地多推出深化改革開放的「硬招」。要敢為人先,創新體制機制,打通政策阻點,營造有利於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良好環境。李克強還表示,要多推出針對性強的「實招」。積極擴大有效投資。既定項目要馬上開工,已有資金要儘快到位,項目儲備要超前謀劃。除了硬招和實招,李克強還要求多推出提升發展能力的「新招」。這意味官方下半年將續強打「中國製造2025、互聯網+」,培育新產品、新技術、和新模式。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經濟研究部部長徐洪才表示,政府資金支出會拉動社會資金有序流動,會產生乘數效應,而相反地,支出放緩將使經濟增速下滑。因此李克強的部署在當前經濟形勢下,有四兩撥千斤的效果。

第三個訊號是在股市劇烈震盪之際,李克強強調官方有能力防止系統性、區域性風險,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促進資本市場和貨幣市場公開透明、長期穩定健康發展。

http://udn.com/news/story/7333/1050448

by 趙永祥 2015-07-12 07:00:44, 回應(0), 人氣(1626)


大陸「十三五」政策 智囊團 企業家入列

2015-07-12 02:48:16 經濟日報 記者李仲維/綜合報導

《財經國家周刊》披露「十三五(2016-2020年)」規劃核心智囊名單,由中央財經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前主任王春正、經濟學家林毅夫領軍,55名來自各個領域菁英組成「十三五規劃專家委員會」。

專家委員會也延攬四名企業家,分別是中國銀行董事長田國立、中糧集團董事長寧高寧、格力集團董事長董明珠、比亞迪董事長王傳福。

圖/經濟日報提供

分享

《財經國家周刊》是新華社旗下的專業財經期刊,有其權威性。「十三五」規劃是習近平擔任大陸國家領導人後,首度提出的五年規劃,將展現其對未來大陸經濟社會發展的新思路。

報導說,「十三五」規劃編制將由55位來自各個領域的翹楚組成「十三五規劃專家委員會」,由王春正擔任委員會主席、經濟學家林毅夫出任副主席,秘書長由國家資訊中心常務副主任杜平擔任,組成「十三五」規劃的核心智囊團。

其中參與過「十五」計畫、「十一五」規劃、「十二五」規劃編制的「老手」有林毅夫;也有初次參與的「新手」,如中國社會科學院資訊化研究中心主任汪向東。

55位專家中,以從事經濟領域研究的最多,有18位。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韓俊、中國社科院副院長李培林、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劉世錦、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教授周其仁、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院長錢穎一等知名經濟學家均在列。

工程科技研究領域的專家數量僅次於經濟領域,總共有十位;包括了中國科學院院長白春禮、中國醫學科學院原院長劉德培、中國嫦娥工程總指揮欒恩傑、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院長孟偉等科學家。

中國政法大學副校長、中國首位行政訴訟法學博士馬懷德是名單中唯一的法學專家,軍事科學院作戰理論和條令研究部部長、少將張世平是唯一的軍事領域專家。

此外,阿里巴巴、復星集團等企業也首次承接「十三五」規劃前期專案研究。經合組織(OECD)、亞洲開發銀行等一些國外單位也接受委託,就大陸經濟轉型等問題參與研究。

對於企業家入選,發改委人士表示,中共18屆三中全會提出,要更好地發揮市場對資源配置的決定性作用,實際上就是要更好地讓企業作為微觀主體,在決策中發揮更加直接、更加自主的作用,所以「十三五」規劃會特別重視企業的作用。

發改委發展規劃司人士表示,此次超過半數的專家都是「十二五」規劃專家委員會成員,這是為了保持政策的延續性。

此外,根據「十三五」時期的發展形勢和重點任務,發改委也對專家的規模和結構進行調整。


http://udn.com/news/story/7333/1050445

by 趙永祥 2015-06-21 07:23:04, 回應(1), 人氣(1792)


大陸重壓半導體 台廠亟需找出定位


─ 紅潮滾滾 台灣力搏紅海專題之二(中央社記者張建中新竹20日電)


「企業界的一條腿被政府砍斷了」,偉詮電董事長林錫銘拿出預先擬好的稿子,在台灣半導體產業協會今年年會上大吐苦水。

員工分紅費用化,加上證所稅,讓員工失去長期持有公司股票的意願,許多上市櫃公司價值被低估,林錫銘說,「很多公司可能會被委屈併購」。

台灣半導體去年總產值創下新台幣2.2兆元的佳績,業界原本應該興高采烈的慶祝,台灣半導體產業協會今年年會現場氣氛卻顯得凝重,應邀出席參加論壇的產業代表無不對台灣半導體產業前景感到憂心。

旺宏總經理盧志遠說,「台灣半導體的優勢正在垮掉」;聯發科資深副總經理張垂弘也說,員工分紅費用化後,台灣競爭力正衰弱中。

林錫銘並非無的放矢,台灣半導體業界也不是杞人憂天,半導體廠實際已感受到中國大陸強大競爭威脅。

* 台廠處境「前有虎、後有狼」

近2年編碼型快閃記憶體(NOR Flash)市場,中國大陸兆易創新(GigaDevice)已快速崛起,成為市場價格殺手。NOR Flash產品價格連年下跌5%至10%,造成台灣快閃記憶體廠商旺宏近年財報連年虧損。

記憶體製造廠華邦電總經理詹東義說,過去2、30年來,台灣從美國矽谷那邊搶了一些生意過來,依歷史軌跡,部分訂單從台灣轉移到中國大陸,恐不可避免。

「前有虎、後有狼」,科技部長徐爵民一語道破台灣半導體產業當前處境。

中國大陸重點扶植半導體產業並不是頭一遭,過去有2000年、2011年國務院出台的18號文「鼓勵軟體產業和晶片產業發展的若干政策」,以及有「新18號文」之稱的4號文,還有2008年的01、02重大科技專項。

大陸接連頒布扶植半導體產業政策,內容除了對IC製造等廠商給予所得稅優惠,還透過創投基金,引導社會資本投入,鼓勵企業重組併購,推動企業利用智慧財產權等無形資產進行質押貸款,並施行半導體研發專項基金。

尤有甚者,大陸2014年6月24日 發布「國家積體電路產業發展推進綱要」,由國家成立人民幣1200億元投資基金扶植半導體產業,不僅獎助力道前所未見,且政策層級更提高到國家戰略高度。

* 高薪挖角加併購 陸IC設計業加速壯大

大陸深知,發展IC設計產業的關鍵在人才,因此,挖角成為中國大陸壯大IC設計業採取的手段之一,並直指台灣的聯發科為首要目標。為防堵效應擴大,聯發科不惜與前手機部門最高主管袁帝文對簿公堂,一度鬧得沸沸揚揚。

過去業界最常討論的是,中國大陸以高薪挖角,直接將薪資計算單位以人民幣替換新台幣。現在陸資IC設計公司甚至直接跨海來台設據點,就近挖人。

電源管理晶片廠致新總經理吳錦川說,現在跳槽,連上班地點都不用換,只要到新東家在對面租的辦公室就可以。

面對中國大陸廠商挖角效應逐步擴大,台灣IC設計廠去年來紛紛進行結構性調薪,幅度最高達2至3成水準,展開留才大作戰。

除了挖角,中國大陸在強大資金奧援下,還展開一連串併購,加速擴張。

大陸半導體界近年的併購案例包括清華紫光收購展訊、美國上市公司銳迪科(RDA),上海浦東科技投資也收購瀾起科技私有化;此外,中國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除收購影像感測器大廠豪威,還聯合長電科技及中芯國際收購全球第4大封測廠星科金朋STATS ChipPAC,這一波波的併購動作都在產業界引起一陣波瀾。

*台灣IC設計業如芒刺在背 估2016超越台灣

中國大陸這次來勢洶洶,台灣IC設計龍頭聯發科董事長蔡明介認為,中國大陸產業升級不是以台灣為目標,台灣與中國大陸除了競爭,還有合作。只是台灣半導體業界無不感受到強大威脅,有如芒刺在背。

華亞科董事長暨南亞科總經理高啟全說,中國大陸積極扶植半導體產業,「對台灣一定會有很大影響」。

中國大陸儘管過去打造眾多大型本土製造廠計畫失利,不過,中國大陸此次推動建立新的IC設計公司,並集結中央、地方政府及私募股權投資業者一同投入龐大資金,研調機構IC Insights也認為,此做法將明顯改變IC供應商版圖。

談及兩岸IC設計業競爭態勢,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雖然肯定聯發科是很強的公司,不過,他仍語帶保留說,「台灣IC設計公司較少,中國大陸公司較多」。

事實上,以無線通訊晶片見長的大陸IC設計公司海思半導體(Hisilicon),目前不僅已開始採用台積電16奈米先進製程,技術上已不輸台商,規模也已超越台灣第2大IC設計廠聯詠。

中國大陸IC設計廠在價格競爭上,更對台灣廠商造成不小壓力。各界普遍認為,這次台灣IC設計業恐將首當其衝。

據統計,2009年中國大陸僅海思1家躋身全球前50大IC設計廠之列,2014年已擴增至9家規模;中國大陸這9家廠商產值合計約805億美元,為歐洲及日本IC設計廠的2倍多,已有長足進步。

一般預測,中國大陸IC設計業總規模在2016年就會正式超越台灣。

* 台灣仍有優勢 與陸有數年差距

台灣晶圓代工在有台積電製程技術絕對領先優勢下,全球龍頭地位仍將屹立不搖。以28奈米製程為例,台積電早在2011年10月即導入量產,中芯國際遲至2014年1月才宣布進入28奈米時代,足足晚了台積電2年3個月。

張忠謀對台灣晶圓代工競爭力依然信心十足,他說,「過去10年,台灣與中國大陸晶圓代工的差距不但沒有減少,反而還擴大。」

台灣第2大IC封測廠矽品董事長林文伯表示,中國大陸培植自身的紅色供應鏈,也要面對全球市場,台灣半導體產業有完整的供應鏈,也有IC設計龐大資源,可與大陸維持競合關係。他建議應該徹底開放兩岸產業競合關係,台灣封測產業仍有3到5年的優勢。

* 找出定位面對競爭 盼政策加緊投入

身兼玉山科技協會理事長的網通廠中磊董事長王伯元,不免為國內半導體產業處境憂心,今年他在台灣半導體產業協會年會中大聲疾呼,政府應跟進成立新台幣1000億元基金,投資半導體產業。

台灣產業該何去何從?詹東義說,過去台灣搶了美國矽谷的生意,矽谷並沒有因此消滅,只是經營方式不一樣,這值得台灣廠商借鏡。

面對中國大陸的競爭,台灣半導體廠要改變,否則遲早會倒下。詹東義表示,企業主管應重新思考經營模式、產品與人才策略,也要國際化發展,不要只看中國大陸市場,要追求各地市場。

一家IC設計廠總經理說,中國大陸產業鏈的崛起,短期勢將對台灣半導體業造成衝擊,不過,中國大陸有國家政策,但缺乏產業政策,依照過去經驗看,當國家政策過後,產業並沒有建立起來。

中國大陸追求快速成效,適合在製造業或標準化產品發展,IC設計業投入研發需長時間才能看到成效,長期來說,大陸能否發展出關鍵競爭力,仍待觀察。

他指出,台灣業者找到適合自己的定位,才是面對這波「紅色供應鏈」勢力崛起的最好辦法。

工研院產業經濟與趨勢研究中心(IEK)電子與系統研究組副組長楊瑞臨認為,軟硬結合,朝子系統發展,或許是台灣IC設計廠的一條活路。

(Date: 104/06/20)

by 趙永祥 2015-06-21 07:20:40, 回應(0), 人氣(2782)


紅色供應鏈 

矽品董事長林文伯:須面對全球市場

(中央社記者鍾榮峰台中16日電)

矽品董事長林文伯表示,中國大陸紅色供應鏈要面對全球市場,不是靠補貼就可以解決。他建議,政府能充分開放兩岸投資合作,充分開放兩岸的競合關係。

矽品今天在台中召開股東會,通過盈餘分配現金股利每股3元。

會後林文伯接受採訪表示,全球半導體產業持續處於競合關係,他舉例指出,台積電分食三星的蘋果處理器訂單,三星回頭把原先對台灣電視晶片組拿回去做,也把無線通訊晶片拿回去做,間接也影響台積電的部分生意,部分有板塊挪移的情況出現。

林文伯表示,部分晶圓代工廠持續擴產,晶圓代工廠也進入戰國時代。

針對中國大陸紅色供應鏈,林文伯指出,紅色供應鏈也是要面對全球市場,「不是關起門來自己供應就可以」,技術和品質領先,才能占有市場。

林文伯表示,兩岸在半導體的競合關係,從2000年就開始。

林文伯指出,矽品海外的IC設計客戶,尚未在中國大陸立即部署。中國大陸大廠包括華為等,都要面對全球市場,需要有全球策略,要找世界一流公司生產一流產品,「這不是靠補貼就可以解決的」。

林文伯表示,要保持技術、管理的領先,才可以持續領先地位。台灣在半導體產業有完整供應鏈,有完整的IC設計建置。中國大陸真正可以在檯面上的IC設計廠商,大概在10個以內。

林文伯指出,台灣若能充分掌握既有資源,與中國大陸維持良性的競合關係,未來希望政府能充分開放兩岸投資合作,充分開放兩岸的競合關係,競爭中有合作,合作中有競爭。

在封測產業,林文伯認為,台灣和中國大陸還有3年到5年的領先優勢。

對於中國大陸江蘇長電併購新加坡廠星科金朋,林文伯認為,雙方整合難度不低,需要3年以上整合時間。矽品在中國大陸與主要IC設計客戶有長達10年以上合作關係,在兩岸有完整的高階封測供應鏈體系。

(Date:104/06/16)

by 趙永祥 2015-06-08 23:02:10, 回應(0), 人氣(1380)


富士康攻微商 號召「全員開店」
記者林宸誼∕綜合報導/經濟日報/104.06.08
鴻海集團旗下富士康正在秘密測試微商專案「貝殼山」,將銷售手機、數位產品,涵蓋三星、華為、索尼、HTC等手機品牌,近期已開始招募個人分銷商(創業合夥人),並鼓勵自家員工加入。

大陸電商網站億邦動力網報導,「貝殼山」的營運主體是群揚科技(天津)有限公司,而該公司的股東正好是富士康旗下的代理公司康法科技。

上述知情人士指出,貝殼山項目由富士康電商部門帶頭主導,主要團隊在深圳,營運相當低調,目前對外只有微信公眾號這唯一通路。

貝殼山主要銷售手機、數位產品,涵蓋三星、華為、索尼、HTC、華碩、錘子等多個手機品牌,貝殼山還試圖藉由「全員開店」系統拓展分銷網路,讓更多個人,尤其是內部員工參與到銷售過程中。

貝殼山在微信公眾號中介紹,貝殼山將提供一個銷售平台,幫助分銷員建立店鋪、上架商品、分配佣金、提供培訓,同時還負責訂單處理、發貨及售後服務,物流配送主要由富士康集團「準時達」物流體系負責,交易完成後,分銷員可提取銷售傭金。

與許多嘗試微商通路的品牌商類似,為了避免囤貨壓貨,貝殼山採取「零資金、零庫存」的分銷方式,分銷員不用囤貨,也不用買商鋪,只需要透過分享連結來獲取佣金。

貝殼山官方指出,根據商品成本價與市場銷售價以及物流費用計算,每個商品對應的佣金也不同,大致在50元到400元(新台幣252元到2,022元)之間不等。客戶收到貨後七天,分銷員方可申請提取,立即入帳。

公開資料顯示,富士康員工總數已經超過120萬人,其中大陸員工超過100萬人。也就是說,在最理想狀態下,富士康如果能讓每個員工都開店,其將快速增加100多萬個分銷通路。

員工開店在富士康並非新鮮事。新浪科技報導,富士康曾於2010年推出「萬馬奔騰計畫」,投資人民幣3億元(約新台幣15.2億)助大陸返鄉員工,開設約1,000家小型電器連鎖門市。

富士康還為每家連鎖門市,提供30萬元(新台幣151.6萬元)貸款支援,而員工大約需要拿出9萬元(新台幣45.5億元)左右的創業資金。當時鴻海董事長郭台銘更喊出:「2014年前,萬馬奔騰的數量將突破萬家。」但截至2013年,萬馬奔騰門市在大陸最多的時候也僅開出280家。

Prev12N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