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社群ePortfolio登入
位置: 趙永祥 > 行銷策略
by 趙永祥 2019-12-09 16:17:37, 回應(0), 人氣(907)


利基市場營銷理論 Part II (Niche Marketing) 分析 

利基市場營銷具有以下優點:

  

1、運用利基市場營銷的企業目標市場較小且單一,便於企業進行市場研究

市場研究的目的在於為企業的決策提供有關市場變動的確切可靠的依據:這些依據的取得,有賴於市場信息的收集和科學的分析法。由於狹縫市場營銷關註的是細小的市場情況,就大大降低了有關目標市場調研的複雜性;

市場研究可以在較短的時間展開,企業為此支付的成本也較小,諸如在產品線狹窄、目標市場地域分佈單一、市場購買行為一致性較強等多方面容易取得優勢實現,調研目標實現把握較大。對於這些營銷的決定因素的有效分析,有利於企業透徹瞭解市場,從而採取“短、平、快”的行動,迅速進入市場,降低促銷成本。

  

2、運用狹縫市場營銷,便於企業加強客戶服務管理

在對目標市場研究的基礎上,企業可以掌握目標市場行為和消費者的切身需要,深刻意識到客戶的需要正是企業必須滿足的。這樣,企業可以有針對性地就客戶的要求進行產品開發和業務調整。

又因為狹縫市場營銷活動集中在小塊市場上,即使企業對客戶的要求不遺餘力地提供服務,對企業的整體營運成本也不會造成很大的提高。因此狹縫市場營銷成為大多數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競爭優勢的有力武器。

  

3、運用狹縫市場營銷的企業,易於掌握營銷目標

企業的營銷目標不是越大越好。在一定時期內,它必須與企業的內部資源相匹配,而有利於企業對營銷目標和發展方向的控制。企業對自身營銷目標的控制取決於其在市場上的力量和位置。包括;企業產品市場占有率,顧客的品牌忠誠度、企業信息系統的狀況等涉及企業產品立足市場的核心要素。

由於利基市場營銷有利於企業的市場研究和對市場信息資源的掌握,以及對目標市場的有效服務所建立的品牌忠誠感,企業有理由對其產品在市場早的占有率抱有信心。企業對營銷目標的把握和對內部資源的比較、權衡之後形成的取捨策略,使得企業與市場密不可分,實現了營銷上的上佳境。

https://shopline.tw/blog/how-to-use-niche-marketing-to-grow-your-online-business/



by 趙永祥 2019-12-09 16:14:49, 回應(0), 人氣(576)


利基市場營銷理論 Part I (Niche Marketing) 分析 

https://wiki.mbalib.com/zh-tw/%E5%88%A9%E5%9F%BA%E8%90%A5%E9%94%80%E7%90%86%E8%AE%BA
by 趙永祥 2019-01-18 23:34:22, 回應(0), 人氣(679)



by 趙永祥 2019-01-03 07:21:40, 回應(0), 人氣(710)


B2B已落伍,阿里巴巴集團用 C2M 打造電商製造業


【SmartM解讀】當下的電商產業已經站在了一個十字路口,拼流量,拼營銷已經是老生常談了,現在要拼的,是誰家的產品最好最實惠,誰家的製造商最快最優質,電商平台扮演的角色也從「租地的房東」,轉變為製造商的「合夥人」。 

2018年,天貓雙十一成交額2135億元人民幣。無數的網民在雙十一爭相“剁手”,一起將購物狂歡推向高潮。
購物狂潮並沒有在11月結束,12月12日,我們又一次看到了電商的爆發力。
不得不說,中國電商這幾年,發生了不少的變化。
比如低價電商平台異軍突起,GMV迅速突破千億,再比如流量依賴型電商平台的流量到頂,還有中國電商交易規模增速緩慢,停留在20%上下,而電商行業的投資數也越來越少。
達到極致性價比,無非提質和降價兩條路,電商平台如何在這方面賦能商家?流量是否到頂,這個話題見仁見智,但困擾商家的真的是流量麼?除了“賣得好”,平台如何幫助商家“更好賣”,更聰明的賣?
這幾年,作為行業龍頭的阿里也一直在尋求電商領域的轉型突破。而在阿里的諸多戰略部署中,有一個項目十分引人注意 - 阿里在電商製造業落地了C2M模式(客戶製造商).C2M項目入駐阿里,可不僅僅是製造商服務顧客那麼簡單。這背後的故事,值得我們好好探索一番。

阿里商業模式越來越清晰,C2M是終局還是起點?

2012年,阿里原參謀長曾鳴在跟馬雲聊天的時候,碰撞出了C2B(顧客對企業)的提法,抓住了未來的發展趨勢。在這個概念提出後,曾鳴堅定地認為,這將是這個互聯網時代,數據時代最重要的商業模式,也是最基本的思考的方法。
在經過反复的思考和錘煉,曾鳴教授在今年又給出了關於C2B的一個更精確的表達,即C2S2b(客戶到服務平台到商業),即服務平台商通過協同各種小b的服務來完成對客戶的服務。
而將這個模式拆分開來,我們發現,其中的S2b(服務平台到商業)已經不是第一次出現在阿里的商業概念中了。在2017年的天貓智慧供應鏈開放日論壇上,曾鳴教授就提出了這一概念,並認為它將在未來五年成為一種新的商業模式,當然,這也是為馬雲的“新零售”概念服務的。
在這個基礎上,阿里又推出了S2b2c,算是對產業互聯網落地模式最好的提練,即供應鏈平台對企業的模式。至此,阿里接納了供應鏈平台,企業和顧客三者的未來商業模式概念才趨於完善。
而總的來看,不管是C2S2b還是S2b2c本質都是一樣的,都是將供應鏈納入企業和客戶之間.S(服務商平台)則是一個協同網,要吸引更多的商家和企業,其中,產品,服務,資金等都是這個網絡中重要的環節。
與消費互聯網中的用戶體驗競爭不同,在未來的產業互聯網中,產品必然是第一位的。因此,C2M(客戶到製造商)模式首先在阿里平台誕生.M作為一個生產平台,能夠在平台上開放出它的生產能力,把生產線平台化,柔性化,也只有在進一步實現產品供應鏈協同的C2M的基礎上,才能走向整個C2S2b或者S2b2c模式。

重塑價值認同,C2M助力電商製造業升級

近年來,中國製造業面臨著外貿訂單縮減,產能過剩的問題,而這一次C2M的變革,在原材料和供應鏈上,達到了更深層次的滲透,這是否能更深程度地優化產能和設計能力,為ç端和乙端帶來利好呢?
我們採訪了入駐阿里的品牌“好吉利”負責人王先生,就他的回答,我們先來看看本次C2M模式較於以前傳統電商供應鏈的三個不同:
第一,更加科學地選款。通過大數據系統,系統選取手淘上某個商品,比如抽紙的所有用戶評價,微淘,問大家,抽取消費者對這個產品的核心認知點,幫助電商商家科學選款,降低賭款風險。
就紙巾這個產品而言,平台通過大數據發現消費者在購買產品的時候主要考慮的是價格,大小,質量。於是,在挑選商家和產品時,有原紙生產能力的恆利集團(商品品牌即“好吉利“)成為了平台的首選合作夥伴。 通過整合原紙生產和下游生產,紙張質量和用戶體驗得到優化的同時,成本也得到降低,而根據中國人的手掌尺寸優化出大小正好的尺寸,也符合了用戶的消費需求。
第二,更加智能化地生產。通過IOT改造,電商企業主能實時看到訂單的生產情況,平台可以看到開放數據的商家的生產情況,從而有效規劃平台業務,降低像大促這種活動的備貨風險。
在這個環節中,生產鏈納入了技術優化的網絡,並且由算法驅動商業決策。這種創新技術的大量運用改變了一切,數據成為主要資產,也成為生產的關鍵元素。戰略不再意味著分析和計劃,而是一個實時實踐和客戶參與的過程。
第三,更加集中地打爆產品和品牌。孵化一個爆款並不是一味的營銷,而是基於精準推廣的技術力量,對用戶需求有了精準把控,且有能力在最短的時間內滿足用戶需求,而平台通過慣有科學鏈路集中打爆,能夠降低商家營銷成本。
“好吉利”的C2M單品捲紙,通過第一點做到了極致性價比後,又經過平台的精準推廣,在上線首日就達到了13萬單29萬件的銷量,在短短23天內,銷售量突破100萬件。
顯然,C2M最大程度地挖掘了商品的原生價值,即商品在交易時產生的特性或品質,進而賦予了產品最大的商業價值。而關於原生價值,“連線”創始主編凱文凱利曾例舉了幾種特性 -
包括即時性,也就是生產者能將產品在發布的第一時間裡就發到你的收件箱;個性化,即要求創造者與消費者,藝術家與粉絲,生產者與用戶之間的不斷對話;解釋性,通過技術解釋用戶數據;可靠性,通過與生產者的˙直接接觸來確認商品是否可靠;可尋性,這也是所有產品應該具有的特性,也就是能在數百萬計的產品中爭奪用戶的注意力。
通過上述比較,我們也能發現,C2M的技術,功能可以在不同程度上賦予產品以上的特性,一些銷售數據也能佐證C2M賦予原生價值的優勢,比如一款多功能衣架,通過C2M的功能,在22個小時10萬件售罄;而在美妝類目,C2M系統結合現在最主要流行趨勢的5大熱門色號,口紅迷你尺寸在3天就銷售了106572單,每天均為天貓口紅類目第一。再有,通過C2M科學選款做到超高性價比的襪子在3天內賣到153萬雙的成績,佔整個襪都諸暨一天40%的產能。總的來看,C2M使得電商製造業變得更有流動性,產品成為了服務信息流,平台也變成了財富和創新的平台。

從“賣得好”到“更好賣”,電商的供給側改革

現實中的品牌經銷體系有著許多弊端,比如不合理的溢價,高昂的渠道費用等,而電商平台在推動了C2M後,就能夠實現端到端,避免多出來的成本費用。目前,這一模式也被越來越多的電商平台所採用,比如網易嚴選,小米有品,京東京造等,所以,與其是這是阿里在大步邁進時拋下的引路石,不如說是電商產業自主發起的一次供給側改革。
而這個選擇也有線索可循我們先來看新生代如90後的消費行為 - 根據麥肯錫“,”雙擊“中國消費者”這一調查顯示,中國消費者對品牌選擇有了更細緻的認知。現今消費者對自己想要什麼非常明確,無論是本土品牌,還是外國品牌,要求都是一樣的。首先,要物有所值。其次,產品品質要好,而且能滿足個人偏好。最後,售後服務要到位。
可以佐證的是,國內消費趨勢發生變化,消費者更傾向於高性價比的產品。
另一條線索是,互聯網的創業趨勢正在發生變化。新經濟100人“2016年創業投資趨勢預測報告”中表明,未來的移動互聯網,誰對線下供應鏈的參與度越深,涉及更多的動態交易,對價格體系的改造越深,使供需雙方的關係越高效,誰就越有話語權。這也從側面映證了曾鳴教授的一個說法,“一個小b,離小號越遠,價值越小“。
服裝業的快消品牌Zara,優衣庫的SPA(Private label Apparel的專業零售商)模式,即通過商品策劃,生產到零售一體化控制的銷售模式來壓縮成本,便是通過縮短產銷環節,建立快速反應能力,成為了供應鏈管理的強者。
也就是說,電商的創新模式在於角色的上移,直連製造商和消費者,打造端到端的供應鏈,才能在未來的商業模式中擁有最大的話語權。如此,大部分固化且固定的器械將會轉變成飄渺的力量,以柔克剛,許多建立在可變性基礎上的額外選項都會成為可能,C2M就是在做著這樣的探索。

結論:

當下的電商產業已經站在了一個十字路口,向左是用戶體驗的終局,向右是技術創新的潛在紅利。今天,拼流量,拼營銷已經是老生常談了,電商的線上流量已經見頂,現在要拼的,是誰家的產品最好最實惠,誰家的製造商最快最優質,電商平台扮演的角色也不再是“租地的房東”,而是製造商的“合夥人“。 當然,這是商業時代篩選的結果。


全文連結
https://www.smartm.com.tw/article/35363134cea3
by 趙永祥 2017-08-18 16:27:05, 回應(0), 人氣(1225)

STP 理論

什麼是STP理論?

  市場細分Market Segmentation)的概念是美國營銷學家溫德爾·史密斯(Wended Smith) 在1956年最早提出的,此後,美國營銷學家菲利浦·科特勒進一步發展和完善了溫德爾·史密斯的理論並最終形成了成熟的STP理論 (市場細分(Segmentation) 目標市場選擇(Targeting)和市場定位(Positioning))。它是戰略營銷的核心內容。

  STP理論中的

S、T、P分別是 Segmenting、Targeting、Positioning三個英文單詞的縮寫,

市場細分目標市場市場定位的意思。

STP理論的內容要義

  STP理論的根本要義在於選擇確定目標消費者或客戶,或稱市場定位理論。根據STP理論,市場是一個綜合體,是多層次、多元化的消費需求集合體,任何企業都無法滿足所有的需求,企業應該根據不同需求、購買力等因素把市場分為由相似需求構成的消費群,即若幹子市場。這就是市場細分。企業可以根據自身戰略和產品情況從子市場中選取有一定規模和發展前景,並且符合公司的目標和能力的細分市場作為公司的目標市場。隨後,企業需要將產品定位在目標消費者所偏好的位置上,並通過一系列營銷活動向目標消費者傳達這一定位信息,讓他們註意到品牌,並感知到這就是他們所需要的。

  STP理論是指企業在一定的市場細分的基礎上,確定自己的目標市場,最後把產品或服務定位在目標市場中的確定位置上。具體而言,

  市場細分是指根據顧客需求上的差異把某個產品或服務的市場逐一細分的過程。

  目標市場是指企業從細分後的市場中選擇出來的決定進入的細分市場,也是對企業最有利的市場組成部分。

  而市場定位就是在營銷過程中把其產品或服務確定在目標市場中的一定位置上,即確定自己產品或服務在目標市場上的競爭地位,也叫“競爭性定位”。

營銷學中的STP

  現代市場營銷理論的核心就是STP營銷,它包括三要素:

  市場細分(market segmentation)

  目標市場(market targeting)

  市場定位(market positioning)

市場細分

  市場細分的概念是美國市場學家溫德爾·史密斯(Wendell R.Smith)於20世紀50年代中期提出來的。

  市場細分的含義

  市場細分是指營銷者通過市場調研,依據消費者的需要和欲望、購買行為購買習慣等方面的差異,把某一產品的市場整體劃分為若幹消費者群的市場分類過程。每一個消費者群就是一個細分市場,每一個細分市場都是具有類似需求傾向的消費者構成的群體

  市場細分的程式

調查階段
分析階段
細分階段

  

細分消費者市場的基礎

地理細分(geographic segmentation):
國家、地區、城市、農村、氣候、地形

人口細分(demographic segmentation):
年齡、性別、職業收入、教育、家庭人口、家庭類型、家庭生命周期、國籍、民族、宗教、社會階層

心理細分(psychographic segmentation):
社會階層、生活方式、個性
行為細分:時機、追求利益、使用者地位、產品使用率、忠誠程度、購買準備階段、態度
by 趙永祥 2017-03-07 15:19:24, 回應(0), 人氣(990)


什麼是衝動購買

  衝動購買(非計劃購買)是指顧客在超市所購買的商品是來超市之前根本沒有預定或意識到的商品。顧客的衝動購買決策是在進入購物場所之後才形成的。


  羅克(Rook) 在分析顧客衝動性購買行為時歸納出以下四個方面的特征:

衝動性購買行為的特點

  1、衝動性。即突然涌現出來的一種強烈的購買欲望, 而且馬上付諸行動, 這種行動和常規的購買行為不同。

  2、強制性。即有一種強大的促動力促使顧客馬上採取行動, 在某種程度上顧客一時失去對自己的控制。

  3、情緒性。即突然的購買促動力常常伴隨著激動的或是暴風驟雨般的情緒。

  4、不計後果性。即促動購買的力量是如此強烈和不可抵擋, 以至於對購買行動的潛在不利後果很少或根本沒予以考慮。


  1.
純衝動型。顧客事先完全無購買願望,沒有經過正常的消費決策過程,臨時決定購買。購買時完全背離對商品和商標的正常選擇,是一種突發性的行為,出於心理反應或情感衝動而“一時興起”或“心血來潮”,或是“圖新奇”、“求變化”。

衝動購買的類型

  2.刺激衝動型。顧客在購物現場見到某種產品或某些廣告宣傳、營業推廣,提示或激起顧客尚未滿足的消費需求,從而引起消費欲望,而決定購買,是購物現場刺激的結果。

  3.計劃衝動型。顧客具有某種購買需求,但沒有確定購買地點和時間。如得知某超市要讓利銷售,專門到該超市購物,但沒有具體的購物清單,因而買“便宜貨”是有計劃的,買何種“便宜貨”則是衝動的。

影響顧客衝動購買的因素

  1.商品因素。商品是滿足顧客需要的基礎。是影響購買動機最主要的因素。衝動購買行為多發生在顧客卷入購買程度較低、價值低,需頻繁購買的便利品。對日用品而言。顧客對其一般性能、用途、特點都比效熟悉,且花費不多,又是必需的開支,取決於個人偏好、類似的產品不需比較。做出衝動購買的情況特別多。另外如玩具、糖果、小食品、便服等休閑商品。它的外觀、包裝、廣告促銷、價格、銷售點等對銷售起著重要作用,品牌上的隨機性較大,衝動購買也很強。

  2.顧客特征。從顧客的氣質分析,衝動型氣質的人。心境變化劇烈,對新產品有濃厚興趣,較多考慮商品外觀和個人興趣,易受廣告宣傳的影響。而想象型氣質的人,活潑好動,註意力易轉移,興趣易變,審美意識強,易受商品外觀和包裝的影響。從顧客的心理特征看,生活必需品最有可能成為衝動購買品。

  3.經濟因素。近年來我國城市居民的收入有了很大的提高,而消費者非計劃購買率的增加與收入水平的提高有著直接的關係。這主要是因為,隨著人們富裕程度的提高,對食品、日用品等生活必需品的購買風險意識降低。近年來,我國超市中生鮮食品銷售的大幅增加就印證了這一點。如對於收入相對較高的顧客來說,購買海鮮品則更多地體現為衝動購買。

  4.環境因素。在超市中廣泛地採用了自選售貨方式,在自由挑選商品的環境下,商家通過通道設計、陳列設計、燈光色彩設計、廣告設計營銷手段,吸引顧客,延長顧客在店內的逗留時間,最大限度地誘發顧客的衝動購買欲望。

  5.促銷因素。現場的促銷形式是影響顧客衝動購買行為的直接誘因,現場營業推廣活動和P0P廣告,有助於激發顧客相應的心理反應,促其衝動購買。

引導顧客衝動購買的策略

  1.挖掘熱賣點。人們在“衣”、“食”、“住”、“行”四件“大事”中,需要每天都花錢的。人們不僅要吃飽,還要吃好,更要吃得有營養、有味道、新鮮,可以說生鮮商品是超市吸引顧客,提高日常客流量的法寶。用有特色的生鮮商品吸引顧客天天光顧。激發顧客的衝動購買行為,能帶動非生鮮類商品的銷售,穩定了客流量,延續了銷售額。

  2.巧用招徠定價法。在零售市場上,價格是影響顧客對商店整體印象的第一要素。不少人願意多走500米,去更便宜的賣場買東西。在零售發達地區,聚集著若幹家大賣場大賣場將部分產品讓利來贏得人氣,以此來帶動衝動購買促進整個超市的銷售。

  3.巧用POP廣告。POP廣告即購買現場廣告(POINTOF PURCHASE),被稱為第二推銷員。有數據表明,有95%以上的消費者在身臨銷售現場時,游離在各種品牌產品面前猶豫不決。有40%的消費者是在現場決定購買的。巧做POP廣告,使產品銷售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升。

  4.生動化商品陳列。商品陳列儘量做到一目瞭然,儘量達到每種商品的最大顯露度,將暢銷貨和高利潤品放置在顧客視線最先進入的地方,如商店的底層或出入口附近,儘量做到伸手可及,避免商品陳列過高以達到吸引顧客的目的。氣味芳香的商品,擺放在與最能刺激顧客嗅覺的位置。式樣新穎的商品,擺放在與顧客視平線等高的貨架上,以其醒目的位置吸引顧客去購買。用途多樣的商品擺放在顧客易於觸摸觀察的位置,能起到促進購買的心理效力。收銀台附近擺放糖果、香煙、電池等商品,利用顧客等待交款的時機增加衝動購買的可能。儘量做到琳琅滿目,充分顯示商品的個性特點、美感和質感。儘量做到一塵不染,給顧客留下舒適的印象。此外商品的各種形式的價格優惠要突出、醒目,吸引顧客註意力。

  5.營造良好的現場氣氛。現場氣氛是營銷人員通過創造性地設計現場環境,產生一種情感,提高顧客在現場購物的可能性。現場的人越多,想看想買的人就越多。顧客將擁擠程度視為商品受歡迎的程度,圍觀的人越多,商品就越有吸引力。

  6.現場的促銷活動。成功的促銷活動可以增加商場的銷售、提高自己的競爭力並削弱競爭對手,給商場帶來喜人的回報。現場促銷活動主要有長期性促銷和短期性促銷。長期性促銷活動一般在一個月以上,主要著眼點是塑造本店的優勢,增加顧客對本店的向心力,以確保顧客長期來店購物。短期性促銷活動通常是3天至7天,藉助具有特定主題的促銷活動,達到預期的營業目標。

by 趙永祥 2014-07-17 21:29:24, 回應(0), 人氣(1504)


社群導購到底怎麼做最有效益?

織田紀香
首先,社群導購跟社群電商兩者關聯並不大,雖然都有冠上社群兩個字,但根本性的兩者有其經營面上差異。此次,要談的是社群導購,也就是大多數人期望透過社交媒體可以帶來轉換成訂單、營收的一種行銷方式、技巧。社群導購這概念雖然是在社交媒體發達之後才被人們特別拉出來談,但早在很久以前,社群導購的觀念就已經深耕在很多人的心中,好比說菜市場的那些婆婆媽媽。

社群,意指兩人以上,成為一個群體,群體中的人們有共通話題,藉由情感的連結與交流,凝聚起彼此互相需要的團體,這就是社群。社群並非只侷限在線上的社交媒體之中,真要回頭追溯到很早以前,我們可以從人們在石器時代,一群原始人為了生存,彼此互相守護著對方,從對方身上獲得相對的安全感或資源,進而成為了一個團體、聚落,這也稱作社群。社群之中,流通著大量的資訊、內容,人們靠著這些資訊或內容,依賴著對方。

社群導購之中,我最常舉的例子就是菜市場的婆婆媽媽。因為,菜市場本身就是個龐大的社群,凝聚著各地來的人,攤販就是社群裡的內容、服務或商品,而這些婆婆媽媽們到處閒逛,聽聽各地不同人們的八卦,跟攤商老闆們的互動,在一來一往之間,商品藉由情感的交流、轉換、傳遞而被賣了出去。這就是很原始的社群導購,雖然沒有辦法非常精準,可是卻能藉由商品賣出去後的口碑,逐步建立起彼此互相信賴、支持的價值關係。

理解社交的本質,懂得社群存在的意義,要做導購其實也就是弄清楚資訊怎麼被傳遞,以及該資訊又怎麼在目標對象心中被燃起一股想要、需要、必要的熊熊烈火。簡單點,我們把人們所說出去的話當做是一段資訊,而這段資訊像這樣說出去:「我跟你說,隔壁轉角口有間做麵食的攤販,做的很好吃,而且價格不貴,常看到有人排隊,你有機會的話一定要去嘗試看看,不去就可惜了。」一句看起來平凡無奇的話,在社群之中散播開來,不論能打入多少人的心中,那股因社群互動而存在的基礎信任感,會先降低人們無意識下的抗拒感,進而拉高無意識下的需求。

社群導購做的其實也就是「資訊傳遞」,但鎖定的目標對象相對精準、明確,有可能是在某個社團內的一票人、某個組織團體、某群常常聚會的朋友、某種特定的讀書聚會、某個校內運動協會等。人們是群體、群聚的動物,會自然而然透過各種不同管道建立彼此互相聯繫的關係,正因為這層關係,人們容易互相影響、感染,被那些人們可能潛在意識需要但尚未意會到的資訊給刺激、引發相關的行為及需求,最後,採取具體行動為了證明自身也是團體中的一份子,買下那些能獲得團體認同的商品引起間接的注目,取得自我認同價值的提升。

舉個例子來講,如果想做社群導購,就得先知道自己欲販售的商品應該要去經營、接觸哪一票社群的人。例如3C商品,那就需要去找出跟3C商品有相關的社群,線上的有Mobile01、DC View等網站,線下則是各種社團、產品交流、技術研發等族群。進入這群人之中,建立自我存在的意義,引起人們的注意,變成他們的一份子,讓他們願意聽你說話,理解你所說的每一句話不純粹只是販賣或銷售,而是出自於內心的關懷,關心著他們,說著跟他們相同的共通語言,並持續分享你對該社群內的各種看法、觀點。

當你順利進入了信任圈之後,此時在社群內發佈的任何資訊,相對被看到、注目的比例會增加,然後善用「社交語言」,用著比較軟性、簡單、平凡的語調,介紹自己的商品,透過一些情境的應用、一些超乎常人的嘗試、一些有趣好玩的惡搞技巧,讓社群中的人們看到你從中逗趣、好玩、甚至用心的那一面,商品,自然而然的會進入他們的社群裡,之後要被詢問購買的機率也就提高。至此,不過才是開始,賣出去之後,商品怎麼持續建立良好的口碑,讓人們擁有較好的印象,這就是服務可不可以做到社群之中,給予人們對商品後續的信任。從人轉移到商品,再從商品轉移到服務上。

只要口碑在社群之中形成一種正向的持續循環,商品的特點、好處、優勢等,會慢慢擴散到其他社群之中,藉由口碑的傳遞,社群聲量不斷放大,人們注意到商品再到銷售,只不過是時間的問題。

最後簡單歸納一下,具體而言,做社群導購建議可以參考的步驟:

Step 1. 找出自己商品的明確受眾

Step 2. 找出這群受眾群聚再哪邊

Step 3. 該群聚處有什麼樣的特色

Step 4. 進入該族群並與之多互動

Step 5. 發表屬於該族群各種內容

Step 6. 贏得族群內的回應與互動

Step 7. 找出商品可個性化的特點

Step 8. 用有趣方法分享自有商品

Step 9. 提供僅限好友的分享試用

Step 10. 在適當時機發起好友團購

透過這十個步驟,一點一滴打造出在社群之中的影響力,要驅動人們買賣意願的關鍵絕對不在於推銷,關鍵也不是促銷,而是在於自銷,自然而然的讓商品銷售出去,這才是社群導購要做成的必然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