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社群ePortfolio登入
全球經濟危機歐美亞國家背後的貨幣政策
by 趙永祥 2015-07-01 05:43:53, 回應(0), 人氣(872)

     全球經濟危機歐美亞國家背後的貨幣政策
                            趙永祥  博士
                                     南華大學財務管理研究所
                                                   2015/07/01

一個國家的貨幣政策確實會在短期影響匯率,但只在與相關國家的貨幣政策發生關聯時才會有此效果。對日本來說,匯率與其說由本國貨幣擴張決定,不如說由美國轉向貨幣緊縮決定。之前,美國聯備會(Fed)的大規模量化寬鬆(QE)為日圓帶來升值壓力。

國家也可透過直接干預外匯市場影響短期匯率。但這類干預十分複雜,不僅因為必須考量該國貨幣政策方針與相關國家貨幣政策方針之間的關係。此外,假設美國的目標是1美元兌100日圓,而日本的目標是120日圓,結果不僅可能推高美國與日本的緊張關係,不相容的匯率目標還可能引發廣泛的市場波動,波及其他經濟體。

貨幣政策仍是驅動匯率走勢最有效的因素。要確保令人滿意的匯率平衡,關鍵在於追求理想的通膨和就業組合政策。假如滿足通膨和就業目標需強化貨幣寬鬆,讓本幣承受貶值壓力以提振經濟,那麼其他國家也許不得不追求貨幣擴張以維持最佳的通膨和就業組合。這正是全球經濟危機後發生的情況。美國為阻止通縮和失業惡化,祭出大規模QE計畫,英國則緊跟美國腳步。日銀(央行)起初相當猶豫,坐視日圓升值,這決定導致日本長期停滯的經濟陷入衰退。

所幸,2013年上台的首相安倍晉三認清貨幣寬鬆的必要,將其作為所謂「安倍經濟學」經濟改革和復甦策略「三箭」中的一環。這項轉變讓日本得以阻升日圓並邁向強勁成長,同時也不妨礙美國或英國朝向自身貨幣政策目標的能力。但有些經濟學家擔心,各國為獲取全球市場優勢而採取貨幣競貶,將引發大規模通膨。這些疑慮甚至成為大型區域自貿協定的討論議題,例如美、歐談判中的跨大西洋貿易與投資夥伴協定(TTIP),許多人要求將禁止「貨幣操縱」條款納入協定。

納入這些條款將是一項錯誤,因為匯率問題本質上與貿易協定無關,還可能導致原本可為相關經濟體帶來大量好處的協定流產。除非各國利用直接干預以追求互相矛盾的匯率目標,否則不可能爆發會導致全面通膨的「貨幣戰爭」。如果各國按照本國總體經濟目標制定貨幣政策,匯率自然會處於最有效狀態。